費孝通與《鄉土中國》

2005年的今天,中國社會學、人類學一代宗師費孝通先生離世。十五年過去了,“費孝通”這個名字和它所代表的學術思想、人文精神和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依然在被我們反覆敘述和書寫,顯示了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生命活力。


費孝通與《鄉土中國》


費孝通(1910~2005年):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曾歷任雲南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學院、北京大學教授等;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社會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作為社會活動家,建國後,歷任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費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鄉土中國》和《江村經濟》是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必讀之書。


2019年秋季開始,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六省市開始啟用新版統編教材,高一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內容是:整本書閱讀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


費孝通與《鄉土中國》


本書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農村的作品,在此書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理論上的概述和分析,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特別是較為深入地闡述了當時的中國農村狀況。


本書初版於1947年,一共由14篇文章組成,本是其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土社會學”時的上課內容,輯錄而成一書。其中每一篇文章分別從一個角度闡述了中國農村的社會構成、人的思想觀念、社會狀況及其形成的基礎;也論述中國農村的血緣、地緣、家族、文字和文化等方面的問題。每一篇文章在內容上都是相互銜接的,既展開了新的論述,又對前面提到的論點有了進一步的闡述。


本書雖為費孝通先生早期對中國鄉村方方面面現象的思考,但至今仍不失為人們瞭解中國鄉村的經典之作。


就在“世界讀書日”前夕,教育部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閱讀這本《鄉土中國》,可見這本書的價值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