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原創:王常琨

農村房屋和承包地將成新模式‍

隨著父輩們年事增高,擁田卻力不從心,大部分“農二代”也是無心種田或是不會管理而最終“棄田”。這是三農所面臨的新問題,農舍成片良田萬頃,是不可能任其自生自滅的,所以合村並地是未來新農村發展的一個過渡性的必然舉措。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國家對三農的惠農扶持和權益保障實際上也體現了從父到子的過渡。比如說,父輩的土地子女“繼承”,父輩的房屋子女繼承。

相對於土地“繼承”,子女的戶口必然是在村子裡;相對於房屋繼承,子女的戶口是否在村裡也無關緊要。無論是土地還是房屋的“繼承權”總有接不上茬而導致消失的時候,所以說在過渡期內,農村越來越多的房屋出現空置或出租,而土地經營最終會發展成新型的“農場主”模式,在這之前會出現一個過渡性的新格局新模式。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這種新格局新模式預計會出現三種形式:第一種,一部分土地集中流轉在一個農民手裡,自產自銷模式;第二種,一部分土地集中流轉在企業家手裡,種植基地模式;第三種,一部分土地集中流轉在農民或企業家手裡,農家遊模式。

當然這些土地的使用都是要付給土地擁有人租金的,隨著土地擁有人權屬變更直至消失(無人繼承),那這個時候土地新型的“農場主”模式就開啟了,房屋也將集體收回,或開發耕地或開發商用。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農村散戶自產模式將成歷史‍

作者以自己所居的蘆兒港村為例,該村主要農業為蔬菜和水果種植。粗略估計平均一戶水果年產1200箱(涵蓋萊陽梨、秋月梨、蘋果),年產萊陽茌梨膏100斤,年產蔬菜無法統計,因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種植,遇上好行市真的就賺大發了,反之,能保本就很不錯了,有句話叫看天吃飯,絕大多數的散戶還是靠“運氣”實現豐收。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以前也看過各類平臺關於農村合作社的一些報道,對合作社的功能作用理解的還是不夠透切。打個比方說,合作社收購社員種植的青梗菜花0.5元一斤,而通過扶持、自售等渠道往外賣到5元一斤,那麼這個合作社的功能是低價收購還是兜底收購?如果是低價收購,社員到手的錢就是0.5元/斤,此時的合作社扮演的是商人的角色,叫中間商更為貼切;如果是兜底收購,社員到手的錢應該介入0.5元-5元/斤區間,此時的合作社扮演的是集體的角色,這才能叫嚴格意義上的合作社,就是要想農惠農、解憂排難,就是要切切實實為群眾利益著想。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從某種意義上說,合作社其實就是聯產統售,這與未來農村越來越多的承包地最終流轉到一個或幾個人手裡成片管理是可以講得通的。

不日前,在某寶平臺看到有評價純手工梨膏的,說是怎麼和以前的不是一個口味,其實很好理解,首先這是散制無疑,一個農戶每年就能熬製出那些個少量的梨膏,如果作為一個走量比較大的電商,一個農戶指定是滿足不了需求,農戶和農戶之間、前一鍋與後一鍋,總是有差距的,其次散制畢竟不像廠制那樣嚴格執行統一的參數指標,散有散的好處,散也有散的發展弊端。

說到這裡,倒是總有人提起過什麼這個蔬菜無公害啦有機啦的,要我說都是人的心理在作祟,有機只是對品種而言,無公害淨是胡說,自給也滿足不了這個需求啊,一種蔬菜要達到品相、產量上的雙標準,農藥化肥還能不用?所以無公害也只能相對於農藥殘留而言而已。像是市面上的一些“歪瓜裂棗”式的農產品,也並非就是無公害,更多的是管理者沒有管理好或不太懂管理而導致的,真正的無公害是那些根本就不使用農藥化肥,只存在於自家的小菜園,產量和質量(重量、大小)幾乎達不到拿出來出售的需求。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不管怎麼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散戶會成為一些人的回憶,慢慢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隨之取代的是成片的管理,更利於大型機械化作業的耕種新模式。

農村合村並地:未來農村的新格局新模式,“農二代”還有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