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信號預示,窗口期已至!一文讀懂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

四大信號預示,窗口期已至!一文讀懂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

採編:程學怡

資料:康 丹

製圖:唐智霖

*禁止未經許可引用本文原創的觀點、數據、圖表和建議,違者視為侵權,雨前顧問保留追責權利


摘 要

2020年,隨著北斗三號組網完成、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籌備、鴻雁星座計劃進行試驗系統建設、中國商業航天公司發射衛星等事件相繼發生,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迎來發展窗口。成都在這一領域該如何破局發展?


本文簡述了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背景,梳理了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概況,並記錄了業內人士眼中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面臨的三個挑戰——市場需求不明晰、佈局落後於其他省市、配套產業鏈難補全。


由此雨前顧問建議,成都可依託已有基礎,著眼於地面設備製造環節和運營服務環節的應用場景創新,後來居上。


4月4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如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這不僅意味著北斗全球組網即將完成,也標誌著中國衛星產業發展熱點,從北斗導航手上遞交給了衛星互聯網。


而衛星互聯網產業,也沒逃過疫情衝擊。SpaceX最強競爭對手OneWeb,於3月28日向紐約南區破產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理由正是新冠疫情導致的融資不暢。去年11月,OneWeb與海南三亞簽署落地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建設其在亞洲的首個衛星地面站,還計劃在中國北方和西部地區分別建設衛星地面站。如今這些合作恐成泡影。


雖有小挫折,但不妨礙中國佈局衛星互聯網的大趨勢。


一方面,國家隊與民營企業均積極參與。虹雲工程、鴻雁星座這兩個國家重大航天工程,於2018年先後發射首顆衛星,其中鴻雁星座計劃於2020年進行試驗系統建設,一期60顆衛星預計2022年組網運營。對標OneWeb的銀河航天,於今年1月完成首次發射。九天微星的全球低軌物聯網通信衛星星座項目,計劃2020年啟動星座組網和正式商用。


四大信號預示,窗口期已至!一文讀懂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


另一方面,政策舉措加速醞釀。航天法有望近幾年出臺,將進一步完善中國商業航天的頂層設計。有消息顯示,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正在籌備當中,劍指衛星互聯網。2015年發佈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時過境遷難免需調整細節,這些調整勢必將在衛星產業 「十四五」規劃中得以呈現。


目前全球僅有中美兩國處於衛星互聯網建設第一梯隊。不難想見,著眼於未來的衛星互聯網,將成為中國新基建,乃至各地「十四五」規劃的關鍵詞。


具體到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該如何發展,雨前顧問通過調查採訪,梳理了產業鏈條,與制約發展的三大挑戰。


產業鏈條簡析


衛星互聯網是衛星通信產業的前沿發展方向。業界普遍認為,衛星通信產業鏈條主要分為衛星製造、衛星發射、衛星運營服務與地面設備製造四個部分。雨前顧問認為,針對衛星通信應用的芯片與組件設計製造,以及對通信衛星的測控服務,也是產業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國內衛星互聯網產業概況


據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今年初發布的《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究》一文,我國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通信衛星產業鏈,產業鏈各環節不斷開拓創新,處於成長期。


衛星製造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具備突出優勢,歐比特、行雲、歐科微、九天微星、天儀研究院等企業主要聚焦微小衛星製造,成長迅速。


衛星發射領域,分為發射場服務和火箭研製。我國目前共有四個航天發射場地,分別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是我國火箭研製和發射服務的主要承擔者,藍箭航天、零壹空間、九州雲箭、星際榮耀、翎客航天等中國的民營火箭初創公司在近幾年大量湧現。


衛星運營服務領域,分為空間段運營和地面段運營兩部分。空間段運營主要是通信衛星轉發器租賃業務,主要企業有中國衛通、亞太衛星、亞洲衛星等。地面段運營服務的公司較多,主要有中國直播衛星有限公司、中國電信集團衛星通信公司、眾多VSAT運營商、以及多個新興的商業衛星公司。


地面設備製造領域,包括網絡設備和用戶終端設備兩大類,產業分佈集中度高並有顯著的區位特點,當前已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華中鄂豫湘、西部川陝渝等五大產業聚集區。據統計,2018年五大區域產業總產值佔全國比例超過80%。


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概況


總體而言,成都衛星通信產業在衛星製造環節基礎薄弱,地面設備製造環節基礎紮實,衛星運營服務環節具備一定發展潛力。


四大信號預示,窗口期已至!一文讀懂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


芯片與組件設計製造環節,產業基礎與發展潛力兼備。成都不僅有海威華芯、振芯科技、瑞迪威這類在成都發展數年、趨於成熟的本土企業,也有成都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力智芯(成都)集成電路有限公司這類新近投資成立的企業。因該環節投資大週期長,成都可保持持續關注,併為成熟企業做好支撐。


衛星製造環節,成都基礎較為薄弱。成都僅有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參與過通信衛星的關鍵部件研製。成都中電科29所,曾研發出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近年成都國星宇航與國內外多家公司合作研發製造衛星,可惜均是遙感衛星。成都造通信衛星,路途漫長,尚不具備進一步做大做強的能力。


衛星發射環節,成都主要由國家隊壓陣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四川航天長征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等,為運載火箭的研發設計製造。民營火箭初創公司在成都幾乎沒有佈局,但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推進,重慶零壹空間未來是否會和成都深度合作,也未可知。


衛星運營服務環節,因衛星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還處於建設期,沒有形成市場服務能力,但已有不少企業提前佈局。例如新橙北斗,正在將業務從北斗運營延伸至衛星通信服務,並打算以衛星應用為中心,整合物聯網、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推出行業解決方案。九天微星在成都成立子公司,致力於衛星通訊服務與物聯網應用服務。星空年代在成都簡陽設立寬帶衛星產業基地,該基地負責運營的通信衛星「簡陽星空1號」正在製造中,預計2020年底發射升空。該環節可作為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未來增長點。


地面設備製造環節,成都產業聚集度較高,中小企業數量眾多,代表企業有國恆空間、安迪科技、盟升電子、眾志天成等。相較其它環節,該環節成都產業基礎紮實,隨著中國星座計劃的佈局實施,市場需求在未來2至3年內會顯著增加,可作為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航天測運控環節,為通信衛星提供信號跟蹤、運行控制、狀態監測等技術支撐,可視為產業內「賣水的」。中國電科成都天奧集團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商業航天測運控服務平臺,由位於成都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心和遍佈全球的站點網絡共同組成。但行業發展初期,各早期「星座」中衛星數量較少,整體測運控業務不算複雜,多由運營公司自己負責,外包情況罕見。


四大信號預示,窗口期已至!一文讀懂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


制約產業發展的挑戰


雨前顧問對成都衛星互聯網業內人士進行了採訪,總結出制約產業發展的三個挑戰。


挑戰一:市場需求不明晰


衛星互聯網產業還處於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一方面需大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應用場景著眼未來,眼下難有收入。


行業內企業想要持續發展,大多隻能選擇不斷融資,一旦融資不順就面臨倒閉風險。除了最近岌岌可危的OneWeb外,另一家計劃發射衛星實現高速互聯網服務的公司LeoSat,也因缺乏投資於去年暫停運營。


只有業內頭部SpaceX,憑藉可回收火箭技術的突破,面向行業提供低成本的衛星發射服務,以戰養戰降低了對融資的依賴,反受投資者追捧。今年3月,SpaceX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籌集超過5億美元資金,成為全球非上市公司估值最高者。


相比國外衛星互聯網企業動輒數億美元的融資,國內相關企業的融資額少了一個數量級。


國恆空間副總經理文忠認為,國內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不如國外激進,其根源在於市場需求不明晰。


文忠指出,衛星互聯網售賣的是網絡接入服務的流量與帶寬。以中國傳統衛星通信市場經驗判斷,這將是個小眾市場,因為中國的地面光纖與基站已鋪設得相當完善,不必重複進行技術投資。而像SpaceX這樣的公司,不僅瞄準了光纖網絡還未覆蓋到的全球邊遠地區市場,還描繪了未來多層次,多頻段組合的未來立體化通信場景,其市場目標和野心,及技術先進性,遠非傳統衛星通信可比擬。


國新宇航COO王瓏也對衛星互聯網的市場需求表達了相似疑慮。他表示衛星互聯網,將和其它網絡接入技術一樣,進行市場化競爭。在相同服務品質的條件下,用戶不關心誰用什麼技術提供服務,只關心誰更便宜。像衛星互聯網這種由技術驅動的產品,前期投入巨大,再加上低空衛星工作壽命較短,補星也是一筆開銷,服務成本難與光纖網絡抗衡。


但因地球低軌的軌道、頻率資源有限,國際衛星界又遵循「先佔先得」理念,國外相關產業的發展,迫使中國加速建設自己的衛星互聯網。對中國來說,衛星互聯網是一個需要優先發展,其次才考慮回報的產業。


四大信號預示,窗口期已至!一文讀懂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


挑戰二:佈局落後於其他省市


在國恆空間副總經理文忠看來,成都衛星互聯網的佈局,已落後其它省市。


文忠指出,追蹤中國衛星技術發展,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電科等為代表的機構,對產業前沿技術的掌握和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引進頂尖機構方面,成都應該向重慶學習。


重慶為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提供了落地支撐。該公司由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信、中國電子、國新國同其相關企業共同發起成立,負責建設與運營中國的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顯示,國家對衛星互聯網重視程度極高,計劃將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併入正在籌備中的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統一運營。籌備中的公司總部擬落地上海。


「中國未來的衛星互聯網絡形態,很可能會區別於SpaceX。像重慶東方紅和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這樣的機構,心裡肯定有數,至少有基本預案。」文忠說道,「成都缺少行業頂級機構,很難帶動產業發展。」


此外,海南、浙江、北京等省市在衛星互聯網領域均有超前佈局。


四大信號預示,窗口期已至!一文讀懂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


挑戰三:配套產業鏈難補全


文忠認為,成都發展衛星互聯網,產業鏈配套亦是挑戰:「我們需要的產業鏈配套,絕非泛泛的、大路貨的那種。成都需要一個真正應用前沿硬核技術的產業鏈配套。」


他口中「真正」的產業鏈配套,指的是美國的高頻板材、日本的精密電容、德國的高分子材料等等,均是國外壟斷的「卡脖子」技術。「要挑戰全球前沿的技術與市場,要為產品附加真正的高價值,沒有這些硬核的產業鏈配套是不行的!」文忠強調。


如果說引進或替代這些「卡脖子」技術,對全中國都有難度,成都的缺失情有可原,那麼硬核產業鏈配套中較容易實現的高精度機械加工,成都比不上沿海地區,說不過去。


據雨前顧問了解,成都已有多家硬核科技企業指出過,成都機加工企業服務不上心,尤其對一些高要求、定製化的零散訂單興致缺缺,而浙江一帶的機加工廠服務熱情,細碎零散的訂單也能準時、保質交付。


據文忠分析背後的原因,一是沿海的機加工廠規模大,產能有富餘;二是浙江的機加工廠管理先進,從零散訂單中也能賺取利潤;三是可能浙江有專門的補貼政策,刺激了當地機加工廠的積極性。


除卡脖子技術難引進、加工企業不積極這兩點,配套產業鏈的挑戰還體現在本地企業各自為戰,產業沒有形成整體戰鬥力。


新橙北斗市場中心總經理陽豔表示,作為產業從業者,特別期盼成都衛星產業能夠出現聯盟或協會形式的組織,把行業中各個環節的供應商聚集到一起,共同推進產業發展,這樣成都衛星產業的影響力才會更大,發出的聲音才能夠得到重視。雖然過去成都也成立過衛星產業組織,但形式鬆散,沒有發揮到預想的作用,希望這一局面得到改觀。


總 結


總的來說,中國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的建設正快馬加鞭,雖然目前應用前景不明朗,但隨著時間推移和新場景的不斷髮現,市場終將打開。


雨前顧問認為,成都可依託已有基礎,著眼於地面設備製造環節和運營服務環節的應用場景創新,後來居上。在應用場景創新層面,我們推薦以下三個具有參考價值的場景:


一是傳輸距離超過一定臨界點,衛星互聯網會比光纖網絡延遲低,且不易丟包,非常適用於跨境電子商務、跨境炒股等對時延和可靠性要求高的交易型場景。


二是無人機通信半徑受地面基站制約,如果採用廣覆蓋的衛星互聯網,則可大幅提高無人機系統效率。成都行業級無人機發展領跑全國,可藉助優勢產業的力量,幫扶潛力產業。


三是近年來已出現在汽車上安裝衛星通信系統的應用場景。考慮到飛行汽車、網聯汽車技術快速發展,倘若在相關標準制定時就將衛星互聯網列為必備技術,則可創造出海量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