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導語:在我國近現代文學的發展中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湧現了一大批具有鮮明階級立場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以階級鬥爭為主,向我們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封建社會之下的貧富對立以及對封建文化的反對,這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現代文學的一股基本潮流。但是偏偏有一個人寫了一部作品打破了這個約束,那就是陳忠實的《白鹿原》,在《白鹿原》中脫離了階級鬥爭,身為農民階級的人對地主卻忠心耿耿,主要矛盾變為了白、鹿兩家的恩怨鬥爭。

不再注重於貧富差距,而是著重描寫了仁義與不仁義的對抗。從白嘉軒這個近乎"完美"的地主形象,再到典型的農民壓迫階級黑娃,還有封建思想下受到迫害身不由己的田小娥。這些人構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民族史詩,因為在《白鹿原》中將家族矛盾與政治鬥爭相結合,這種自下而上的反映,可謂深刻具有不凡性。一方面是傳統農民基於小農經濟和田園生活的文化意識生活,另一方面是以國共矛盾為主的政治鬥爭。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理想人物

如果說《白鹿原》中最值得深究以及反映最深刻的人是誰,那就是白、鹿兩家的組長——白嘉軒。就其個人特點來看,白嘉軒是一個典型的農民,具有封建社會之下一個優秀農民所具備的所以優良品質。首先作為兩個家族的族長,白嘉軒依靠自力更生起家,對待族人守正不阿,在治理家庭以及管理家族方面取得了極高的聲望。而且白嘉軒尊敬讀書人,禮遇朱先生、冷先生,處處為鄉民著想,展現出一種以人為本、自立為本的精神。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影視劇版《白鹿原》

白嘉軒一直有著封建社會大家族組長的理想,他渴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治理自己的家庭以及整個家族。在他心中一方面渴求使得白鹿原上的鄉民家家溫飽,接受仁義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則是滿足自己的私慾以及名譽,但是這種名譽是建立在確實得到鄉民認可之下的得到的。他將自己的理想寄託於家族以及白鹿鄉的發展之中,依靠自己的族長地位,他重新確立了鄉規、鄉約,使得鄉民們有了規矩可循;同時修祠堂建學堂,不僅僅樹立了自己的威望同時也使得鄉里的孩子可以上學讀書。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白嘉軒和朱先生

白嘉軒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族的大族長,為了守住族長的地位,他會和鹿子霖明爭暗鬥,同時也使得鄉里得到了安定,而且在那個戰爭不斷的時代,白鹿原上的民眾可以安定的生活,男耕女織,很大一方面來自於白嘉軒的努力。一方面是白嘉軒的人脈人緣,使得白嘉軒可以保證白鹿原的安定,而白嘉軒的威望,又安定了鄉民,人人聽從白嘉軒的管理。白嘉軒的理想,是封建社會田園生活下的理想,是一種小農經濟的直接表現。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白嘉軒和鹿子霖

在白嘉軒的身上,他依舊沒有脫離封建思想的影響,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依靠封建文化為準則的,他的理想是中國傳統封建家族的理想代表,。他在按照封建文化傳統來要求鄉民,來培養自己的兒子;而面對田小娥,白嘉軒可謂是兇狠殘酷的,因為田小娥挑戰了他的底線,尤其是還勾引了自己的兒子,白嘉軒在捍衛自己信奉封建理想;而當黑娃和白孝文認祖歸宗時,他選擇接受,也是因為他骨子裡封建文化的作用。可以說白孝文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族文化的維護以及捍衛者。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白鹿原》

白嘉軒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就在於沒有將他置身於階級鬥爭中,而是從一個封建家族的大家長、領導人的角度出發,向我們闡述了動盪時代由封建向近代社會轉變時所產生的精神動盪。白嘉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思想文化的維護者,但這種維護又不是盲目的,他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行為準則,正是這種準則,使得其贏得了來自白鹿原上鄉民的信任。他是具有崇高理想的農民,這種理想是封建田園生活催生的,他渴望鄉民人人溫飽以及仁義廣佈,這是一個封建大家長的理想追求,也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封建家族族長。

田小娥——舊中國婦女命運的典型代表

在《白鹿原》中,主要刻畫的人物形象以男性為主,但是卻也有兩個讓人記憶深刻的女性形象,白靈和田小娥,可以說,這兩個人是兩個極端或者說是兩個時代的代表人物。白靈是一個受到新式思想教育的新時代女性,最後也投身革命,成就了壯闊的一生。而田小娥則不然,她是舊中國封建時代婦女的典型代表,是那種反抗舊時代封建教條的女性而非屈服於封建教條的典型。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白靈——為理想的犧牲

田小娥的出生於書香門第,容貌出眾,但是命運卻玩弄了這樣一個無法主宰自己未來的女性。她嫁給了七十歲的郭舉人做小妾,每一鬱鬱寡歡,直到遇見了黑娃,她有著強烈的慾望需求,最終勾引了黑娃。但是事情敗露之後,帶來的就是無盡的罵名以及不堪,但是她依舊選擇跟隨黑娃回到了白鹿原,雖然不被人認可,但是兩人廝守的那段時光,是田小娥一生最為美好的時光。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悲慘女性田小娥——封建宗法的犧牲者

但是不可否認,田小娥是不幸的,他不僅被自己的父親趕走,而且來到白鹿原之後,舉目無親,只有黑娃一人。最為可悲的是,她不僅僅沒有被白、鹿兩家的族長白嘉軒所認可,甚至於連自己的公公鹿三也沒有認可,甚至在一個夜晚被自己所敬重的公公殺死。田小娥的死是可悲的,毫無徵兆的,由於她的容貌在黑娃躲避在外之後,為了生存,她淪為了封建家族內部鬥爭的工具。雖然她在不斷地對這種不公的生活環境以及非人待遇進行著反抗,然而卻是無用的,她最終也沒有走出封建宗法的束縛圈子。在白嘉軒、鹿三、鹿子霖等人的眼裡,田小娥是一個蕩婦、是一個他們獲取利益的工具,而非人。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黑娃和田小娥

小娥是可憐的,她的死,直接揭露了封建宗法的黑暗以及無情,她的生活暗無天日,白鹿原上的人的偏見使得田小娥的內心一點點的扭曲、變態,成為封建禮教犧牲下的"瘋子"。她也要求得到合理的生存環境以及生存方式,但是卻是無果的,最終依舊被封建宗法所鎮壓,哪怕死後變作厲鬼,卻依舊被十隻青碌碡鎮壓,永世不得翻身。在這裡通過田小娥我們可以看到封建宗法對人性的摧殘,以及對自我價值的一種打壓。

田小娥是可悲的,一生都在封建宗法的打壓下度過,她抗爭過,卻是無用的;但她也是幸運的,她邁出了對封建宗法反抗的第一步,做出了許多封建女性未做出的事情。

《白鹿原》——宗族與政治鬥爭的結合

陳忠實《白鹿原》的起點是高的,他沒有拘泥於一時一地,雖然講述的是白鹿原一地的故事,但是成功的將白鹿原發生的事情置身於混亂的社會中,社會從封建到近代的變化,以及紛亂的政治變遷中,從清王朝的陌路到軍閥的混戰再到國共的爭鋒,直到新中國的建立。成功將白鹿原置身於此,所展現的不僅僅是白鹿原的變化,而是整個民族的變遷以及再發展。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陳忠實

在陳忠實的筆下,成功避開了階級鬥爭的寫作方式,地主於農民的鬥爭成為次要的矛盾,主要矛盾是白、鹿兩家的爭鬥,近乎兩代人的恩怨,在其中貫穿。其次便是對地主階級子女人生命運的描寫變得複雜,鹿子霖的兩個兒子一個成為了國民黨戰死在抗日的戰爭中,一個成為了共產黨的領導幹部;白嘉軒的女兒白靈加入了共產黨為自己的理想而犧牲,白孝文痛改前非成為了保安團的團長。對於地主兒女的未來,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一切都是按照人生的命運發展而形成的。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白鹿原》手稿

而且《白鹿原》在對於群眾運動上的描寫更具真實性,突出了底層民眾運動的非理性,無組織性、易煽動性。而這些運動或者說革命,其本質上是底層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封建勢力的壓迫、新進的軍閥以及各種接連不斷的勢力來到了這裡,他們的需求是無盡的,但是民眾的能力是有限的。這個時候,為了維護自我的利益,民眾也就只有採取鬥爭的方式來完成。這種鬥爭不僅僅侷限於與外來勢力,同時也包括白鹿原上的本身勢力,如白嘉軒與鹿子霖的鬥爭,白、鹿兩家子女的鬥爭,都包括其中。

白嘉軒:白鹿原上的獨特產兒,黃土地之上的理想人物

《白鹿原》

陳忠實筆下的認為,不論是其性格還是所作所為都遠遠超出了其所處的地位以及階級,展現出一種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其中。鹿三一個普通農民,卻在白嘉軒以及白鹿原上獨特生活氛圍的影響下養成了忠心、守信的性格特點,遠遠超出其本身所處的地位。在鹿三的身上我們看不到階級鬥爭下的對地主的仇恨,他身上有著農民的質樸以及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使得他成為了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在這裡極盡的體現了封建宗族的強大影響以及束縛力,一種以男性為主的宗族觀念,女性在《白鹿原》中的地位是淡化的,就好比白嘉軒娶妻,在連娶七房妻子終於人丁興旺之後,白嘉軒將這種功勞歸功於"遷墳"以及"白鹿顯靈",可見女性觀念的貧乏以及淡化。

總結:《白鹿原》的成功就在於其真實性,白鹿原位於陝西關中地區,陳忠實在描寫白鷺謠上的人的生活的時候,極盡詳細。對於關中地區的山川風貌、風土人情都給予了真實客觀的展現,使得我們閱讀時身臨其境一般。從婚喪娶嫁,到田間勞作,都給予了詳細的描寫,包括白鹿原上人的衣著等,都具有濃厚的關中特色。而且陳忠實在描寫的時候也沒有可以避開封建思想以及意識,對於白鹿原乾旱時節去求雨以及田小娥的死後化作厲鬼都採取了正面的描寫,使得《白鹿原》更加貼近生活,符合大眾審美。

《白鹿原》的成功在於不再拘泥於階級鬥爭,而是將宗族關係置身於政治鬥爭,放在了大的社會政治背景之下,通過小小的白鹿原的變遷,直接體現了數十年的風雲變遷,是一部濃縮般的民族史詩。

參考資料

陳忠實《白鹿原》

楊素秋《白鹿原》人物形象結構解讀

陳忠實《白鹿原》是我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