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文化預測股市風雲變化

從中國文化預測股市風雲變化

從中國文化預測股市風雲變化

學習易經,從事命理師職業的十年間,看到了太多的,關於只從屬於中國文化特色的規律,上到經濟形勢,政府政策,下到百姓的行為特徵,都可以透過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來洞察。文化是歷史的凝結成的生存方式。

今天我們談一談,很多人關心的股市。

股市一直以經濟的晴雨表自居,然而現實,在中國,股市成為投機者的場所。股市本就是從西方價值投資的工具與中轉站。但在中國,它就是投機。因此,炒股,“炒”字很能形象的體現它的特點。追漲殺跌,短線操作成為常態。下面就介紹,從文化來解讀股市的變化。

第一 年底時,股市通常會大跌。

我常勸身邊的朋友,年底時,一定要空倉,至少要減倉。不可否認,凡事沒有絕對,年底時,有個股肯定會上漲的很厲害,但我們為了安全起見,穩中求進,還是不去賭這個個別現象。為什麼會出現年底股票市值下降的現象,因為中國人有一個文化特點,就是落袋為安。過年了,無論混得好不好,忙不忙,成不成,都要回家過年,只有揣到手裡的錢,才安心,帳面上的數字,沒有安全感,哪怕賠點,也要放在兜裡,所有這種群體行為,就會造成大量拋售,從而使股價持續走低。當然,逆象思維,也可以在低點的時候,加大持有,等待來年的復甦。但個人不建議如此操作,因為下行時,裸泳的企業,不只是少數,新年,一般人都有新氣象,很不願意繼續投資已經投過的,嘗新,是另一個特點,所有萬一摸到雷區了,將很難再翻盤。

第二 波段操作是常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人的投資行為,向來都是根據政策大勢來判斷的。政策又常為了民意,朝令夕改。所以政治經濟學,不是宏觀經濟學,應該叫落地經濟學。提倡新能源,所有的車企,非車企,就一時間萬馬奔騰的殺入,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產能過剩,有數量,沒質量的局面。這種一窩蜂的上馬,以及抄襲行為,就會馬上在股市上體現。

另外一個偶發事件,也可以讓一個行業進入冰凍期,甚至行業消失。兩起滴滴司機事件,讓順風車至今不在有希望重新獲准。這就是一言堂,一條政令,就是比任何市場窘境都要可怕的大事件。所以波段操作,就會越發明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是在打固定靶時的聖經。但易經的三易,不易,變易,簡易,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

第三 股市的驅動力不同

中股的驅動力是融資人,歐美股的驅動力是投資人。

這是文化造就的。中西文化的不同,是因為,地域造成的差異,從而影響了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等等方面的迥異。

西方的文明起源於兩條流域,但成於希臘文明,環地中海文明,使得歐洲人,對於出海經濟,貿易,所有要求公平,公正,契約文明就會很早的出現,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約面前人人平等。平等的結果,就是人作為個體,非常重視自身的獨立,自由。這種精神文化,延續至今,你可以規範我的行為,但我有抗議,不合作的權力。我,我在,我要,我是……很重要。

東方的文明起源於兩黃文化,黃河與黃土。黃土是我們農耕文明的典型特徵,造成我們集體生活的根源。黃河又是氾濫成災,從春秋時候,各國就要互助,上下游的協作。造成我們群體意識。必須能有一個能調動所有資源的總司令。這也是儒家為什麼能登場且一直佔主流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非法集資這件事,在我們中華大地上,從來就不叫事,我們需要有意見領袖,精神領袖,不管那個人是不是值得被推舉。

這兩個文明的強烈反差,帶到股市中的對比。就是驅動力的不同。

以上只是文化在股市中的表現一點點總結。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