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一起就变脸”:对方可能就没爱过你

“刚在一起就变脸”:对方可能就没爱过你

在我做情感咨询的这些年来,经常会遇到“刚在一起就分手”的案例。

其中一位,暂且叫她小白兔,身材丰满,五官一般,但穿着大胆,满满的荷尔蒙气息。

她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据她说,她从没有在一起超过两个月的男朋友。

其实小白兔渴望爱情,但每次“爱情”从床上开始,也从床上结束。

01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曾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

他认为,一份好的爱情应该由三方面组成:激情、承诺、亲密

其中,亲密代表两人在一起时的温暖体验,如暖男,其实散发出的就是“亲密”。

承诺代表一份安慰和保证,即对方是否愿意许你一个未来。

激情代表着情欲,也代表着情绪上的冲动。

年轻情侣充满“激情”,但少“亲密”和“承诺”;中年夫妻则少“激情”和“亲密”,大多靠“承诺”维系。

所以,很明显,小白兔之所以每次恋爱都失败,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感情中“激情太多”,而缺乏“承诺”和“亲密”的维系。

最终,爱情三角失衡,恋爱宣布失败。

“刚在一起就变脸”:对方可能就没爱过你

实际上,在当今社会,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因为“一见钟情”更常见了。

上一秒两个人才刚认识,彼此看了照片,下一秒就迫不及待在一起了。

还美其名说是因为“爱情”,但就像一部电视剧里说的那样:

你那哪里是爱情,分明是贪恋人家的身子。

鸡汤文往往说,人生苦短,喜欢就快点在一起。

但人生虽然苦短,也是需要质量的,你真的喜欢小白兔那样的人生吗?

让你有激情的人,你会遇到很多,但只有忍得住,才能找到爱情。

“刚在一起就变脸”:对方可能就没爱过你

02

但在满足爱情三角之后,还是会发生分手的情况。

这就涉及第二个层面,分清“爱和需要”。

“需要”很好理解,口渴了要喝水,喜欢可乐的喝可乐,喜欢雪碧的喝雪碧,这就是需要。

而“爱”则是你不渴的时候,还想喝的一杯奶茶。

当你不需要的时候,仍喜欢的事物,就是爱。

“需要”实质上是一种索取,当你抱着一种索取的心态对待一份感情时,结果只能是“不满”和“抱怨”。

所以,很多人在开始一段感情之后,会说“他变了”、“他不爱我了”。

实质上,就是自己的需求不再得到满足了。

而根据相似相吸原则,对方其实也在索求,于是互相抱怨,感情崩盘。

曾经有一个个案就是这样:

男方有钱,想找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女方长得好看,作风豪放,但懂得伪装自己,理想就是嫁入豪门。

两人一拍即合。

但结婚后,男的生意惨淡,家境日下,女的也逐渐暴露本性,最后不欢而散。

而网上富二代假装破产,物质女翻脸的故事也数不胜数。

当一段感情起始于“需要”,那必然也终止于无休止的“贪念”。

“刚在一起就变脸”:对方可能就没爱过你

03

“谁不想嫁个有钱的老公?可我又想要爱情,所以我怎么找个不是因为需要,但又有钱的老公?”“我就想要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我就不能有爱情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女的当然可以找到又有爱情又有钱的老公,男的也可以找到又温柔又有爱情的妻子。

问题还是在于区分“爱和需要”。

首先明确一点,“有钱”和“温柔贤惠”都只是附加品。

再“有钱”的人也可能会变得“没钱”,你能接受吗?

如果能,那就是爱情;不能,那就是需要。

再“温柔贤惠”的人也会被生活磨得“粗糙”,你能接受吗?

如果能,那就是爱情;不能,那就是需要。

分清“爱和需要”至关重要,哪怕“爱情三角”再完美,如果需要不再被满足,对于一开始就冲着“需要”来的人来说,也会轻易放弃这段感情。

“刚在一起就变脸”:对方可能就没爱过你

04

两个人在一起,首先要确保“爱情三角”平衡。

它不能告诉你,你们两个人能走多远,但它能保证,此刻你在感情的体验是否舒适。

其次,要认清自己是否在向对方索取,也就是分清“爱和需要”。

它能告诉你,你们的感情是真心相爱,还是各取所需。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唯有相爱,才能幸福和长久。

尽管这句话看起来有点俗,但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深有体会。

头条情感原创作者,王小湾,欢迎评论和私信,免费解答情感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