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迷你裙、格子衫、半身包臀裙、呢子大衣、羊絨衫、單鞋……一件件"時尚"物件,當今依然流行。香奈兒、迪奧、湯姆·福特……香水與口紅……諸多時尚元素風靡上百年,依然盛而不衰。

2012年前後,半身A字裙在一個冬季流行開來,身邊所有的女生們都穿起了各種式樣的半身裙,內搭打底褲,上身搭毛衣和呢子外套,保暖又時尚。

這樣的搭配,在這些年裡,一直是諸多愛美又渴望冬日溫暖女孩的最愛搭配。而其實這樣的搭配在上個世紀就曾流行過,90年代的年輕人,很喜歡這樣的搭配,顯得大氣又舒適。2000年左右,我曾收到別人送的兩件A字半身裙,那時親戚告訴我這樣的裙子已經不流行了,所以我拿來當了枕頭。而多年後,這樣款式的裙子突然在市場上流行開來。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圖/《復古時尚》封面


時尚其實是一場輪迴的登臺表演。時尚元素被重複追隨,引導和消費,時尚物件的經典性使其具有被珍藏和被重新看見的價值。

《復古時尚》從"經典"出發,開啟了六大板塊的講述——"日常時尚"、"偶像風格"、"時尚潮流"、"尋歡作樂的夜生活"、"人生的特殊時刻"以及"體育休閒"。就像書名所呈現的那樣,"時尚一直借鑑於歷史,並且循環往復、週而復始。"

作者露辛達·高斯林是歷史系的學生,畢業於利物浦大學古代和中世紀曆史系,然而卻對時尚有著敏銳的嗅覺,為多種雜誌撰寫相關文章。從《復古時尚》的內容來看,她對時尚物件和事件如數家珍,有著犀利的眼光和獨特的看法。也許是生於英國這個"時尚國家",深處時尚的風眼,對人們的日常穿搭與特殊時刻的關注更甚於他人。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圖/《復古時尚》內頁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公主日記》中,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公主從平民變成公主的過程,她的服裝從樸素無華變得奢侈華麗。起先穿的是再平常不過的學生裝,而被奶奶找回後,皇室為她找來了有名的設計師,量身定製了所有的華服,從美麗的蓬蓬裙,到款式時尚的連衣裙,到材質上乘的睡衣;從髮型,到腳上的鞋子,真正做到了"從頭到腳"的蛻變。

而最為驚豔的當屬《公主日記2·皇室婚約》中Miya公主的婚紗,當她穿著這件華麗的婚紗出現在婚禮上時,一種皇家有女初長成的感覺,將劇情推向了一個高潮。然而為這部影片進行服裝設計的,是一個名叫加里·瓊斯的設計師,他似乎並不很有名,在國內的資料更是少之又少,可他卻為30多部影片擔任過服裝設計。

在時尚的歷史上,這樣"寂寂無名的"的設計師,其實有很多。他們或許曾服務於許多公司,也曾設計出非常經典款式的服飾,但是他們也僅是推動時尚往前走一步。當一名設計師非常不易,既然貫穿古今,又要創新自己的風格,這非常難。但是,從《復古時尚》所記述的內容來看,往往就是那些從過去汲取養分,來進行創新的時尚單品,才有獲得市場青睞,乃至有典藏價值的可能性。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時尚的復古,並非是一種圓圈式的複製循環,而是一種螺旋式的進步創新

即使《公主日記》中公主的服飾有多麼驚豔,而很多元素依然借鑑了古典的風格,比如層層的蕾絲。那些已經被定義為經典的時尚元素,在多年之後重新被髮掘出來,或點綴在新的元素之上,或重新被製造出來成為新的一波流行風潮。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圖/電影《公主日記》截圖


我的高中位於南海之濱的城市,學校最為特色之一的一道風景便是水手服樣式的校服。海軍制服的藍色條紋設計加上大面積的純白,寬領加領帶,黑色直筒西褲,布料輕薄透氣,對於南方的孩子來說,既美觀又舒適。

而這樣的校服設計,來源也頗有講究。一百多年前,這座海濱城市曾是法國的"租界",而這所學校的原身就是一百多年前法國人所創立的。當然那是一段非常恥辱的歷史,但對於這所學校而言,是創始的存在,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是幸福的,帶來了教育、文化和思想的改變,這些改變和影響是顯而易見且深遠的。

海軍制服的流行早在170多年前的歐洲流行開來了。1846年,畫家溫德爾哈爾特為國王愛德華七世作畫,年少的愛德華七世穿的就像一個迷人的小水手,這使得水手服在大眾中流行起來。1879年的《女王雜誌》(The Queen Magazine)發佈了一個名為"戰爭中的男人"的主題,威爾士親王的兒子們穿著海軍服的帥氣模樣,使得水手服又再次流行起來……如今,水手服也許不再是日常穿搭的服裝款式,但是它的經典性和貴族血統的象徵性,使它成為人們人生重要時刻的必備服飾。

就像露辛達指出的那樣,經典服飾的關鍵特徵是長久、實用和優質。追趕的時尚潮流也許稍縱即逝,但是作為時尚的設計,必定會在時間的沉澱之中成為經典。經典的的首要關鍵,便是時間的作用,只有耐得住時間考驗的設計,才有可能長久。

實用在當下的時尚中並不佔據優勢,當時尚設計成為一種藝術,而非從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已然失去了它的實用性,或者說它的藝術性大於它的實用性。

但成為經典款式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其實用性。1913年博柏利的廣告語承諾:"在惡劣的環境下,享受奢華的舒適感",而在1940年的廣告中,則向消費者保證"持久耐穿、持續滿意、完全高效"。香奈兒的宗旨之一,也是要在"奢侈"之中尋求舒適,"奢侈就必須舒適,否則就不是奢侈。"追求美並不是就要放棄舒適。

從追求奢華,到追求實用,"時尚"也在一次次試圖做出突破,在華美與實用、紛繁設計與日常舒適之間做出妥協和平衡。

而時至今日,那些流傳幾十年、上百年的品牌,講求的並不僅僅是長久、實用、經典、名氣、社會身份象徵等等。

對於那些狂熱者與愛好者來說,購買某個"經典、實用、優質"標籤的時尚物品,看中的更是某個品牌的歷史傳承,是沉浸在一筆一畫的設計稿中、是浸染在一針一線的布料上的做工與情懷。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圖/博柏利中國官網展示的時尚單品


赫迪·雅曼說過一句經典的話:"男人的著裝,應當用智慧精挑細選,而當用心穿戴完畢後,就應該忘記身上這一切。"

其實放在女人身上亦然。將時尚穿在身上,將自己視作藝術品的展覽架,然後交給觀眾去評價。無論是男模特還是女模特,在展示服裝時,都要盡一切可能讓身上的著裝成為最出色的。

但是,總有人喜歡將性別放在時尚的圈層裡談論問題。包括設計本身,也會以性別來區分;廣告語更是常常區分男女性,甚至在一段時間內,結合女性的思想解放思潮而興起。

coco香奈兒的廣告常常就是以女性"獨立"的視角來宣傳產品。對於很多人來說,她已不僅僅是一瓶香水、一頂帽子或一套服裝那麼簡單,而是女性獲得獨立人格的重要象徵。香奈兒創始於1921年,如今已走過將近一百年的時間。當年瑪麗蓮·夢露一句"我什麼都不穿,除了幾滴香奈兒5號"讓全世界女性為之傾倒,幾十年來長盛不衰。

試看香奈兒的廣告語,幾乎成為廣告文案圈爭相學習和致敬的對象——

她說:"女孩應該做到兩件事:漂亮且光彩奪目。"

她說:"最適合你的顏色,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

她說:"想要無可取代,就必須時刻與眾不同。"

香奈兒無時不刻不告訴女性,要自立、要美麗、要自信、要做自己……這是她營銷最為成功的地方,將消費群體瞄準了龐大的渴望獨立或已經獨立的女性群體。她用女性愛美的天性,擺脫束縛的渴望,來激發她們的購買慾。似乎她們買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個全新獨立的自己。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圖/香奈兒5號香水

女性在對自身進行美的賦權時,也將時尚的價值加在了身上。從瑪麗蓮夢露到戴安娜,從瑪琳·黛德麗到費雯麗,許許多多的女性都走在時尚的前端,她們高挑的身材,天使雕琢般的面孔,無論穿那一套服裝,都可能成為當時最為人驚歎的時尚。這些走在時尚前端的女性,往往起到了帶頭的作用,她們是那部分少數能真正將時尚變成"美"、"優雅"與"高貴"的代言人。她們引領著時尚,也被時尚所牽引著。

需要注意的是,時尚物件的銷售對象可能分性別,時尚卻是不分性別的

男性時尚雜誌《GQ》20多年來,一直走在男性時尚的尖端,可能很多人還記得去年中國《GQ》十週年的盛典。在這場名利場的盛宴中,男性們的咖位,幾乎是直接體現在其著裝上,從襯衣、西服到鞋子,無一不展現了男性在時尚潮流界的魅力。

1999年,主編迪倫·瓊斯接手這本時尚雜誌時,《GQ》幾乎遭遇了破產的瓶頸。而瓊斯將這本雜誌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使其成為了英國最暢銷的男性生活雜誌。在他的《紳士的準則》裡,他教給了男性如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好紳士"。

而《GQ》的紳士品格,來源於古典傳統的英國式男士行為準則,早在上個世紀初,西服這種樣式就已經被多樣化地改造了。那時的上流社會,男士都青睞雙排扣的西服,挺括的衣角,柔和的線條,搭配口袋上的絲巾,腳上的皮鞋,恰到好處地展示了一個男人的帥氣與紳士。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圖/《GQ》中國十週年


對於創新,香奈兒也有自己的見解:"Innovation! One cannot be forever innovating. I want to create classics."(創新!人不能永遠創新。我想做的是創造經典)

而她的另一句廣告詞也更為經典——"Fashion is made to become unfashionable.(時尚的創造是為了讓它過時。)"

然而,高貴如香奈兒,也不能阻擋時尚的大眾化。上個世紀法國有一個著名的文化研究學派叫法蘭克福學派,是基於法蘭克福學院建立的文化研究範疇和範式。法蘭克福學派對於文化工業持著否定的批判態度,他們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認為文化商品都是同質性的

時尚的"工業化",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同質化。那些像香奈兒、迪奧等經典品牌的時尚單品,抗住了時間的考驗,被一代代地追隨。然而,那些消費不起昂貴的名牌的人,又同時渴望擁有自己的"時尚"標籤的人,成了市場被遺忘的一角,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商機。

香奈兒說用創新創造經典,時尚的就是過時的。所以,在追隨時尚的步伐時,人們一次次地從過去的設計和經典中尋找製造的靈感。

露辛達在談到"搖擺六十年代"青年文化大爆炸時說道:"時尚從未如此觸手可及。"這源於1955年,瑪麗官(Mary Quant)在切爾西國王大道開了一家名為芭莎的精品店。她的設計目標聚焦於時髦活力的年輕顧客(比如迷你裙),"在時尚界撕開了一個口子"。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戰後嬰兒潮長大的孩子們對於新時尚、新思潮的追求。

從那時開始,時尚的精品店,從歐美到亞洲,逐漸風靡全球,風靡至今。

眾所周知,古馳是當今最受歡迎的奢侈品牌之一,創立於1921年,從佛羅倫薩風靡全世界,卻是從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的事情。如今,可能稍微富有人家的孩子都能穿得起古馳的服裝,背得起古馳的包包。

但對於大多數的普羅大眾而言,對於名牌的追捧尚在經濟能力之外。於是各種大工廠設計製造的仿製品盛行開來。在電視劇《安家》中,上司翟雲霄送給房似錦一個假包,那個假包僅需要真品十分之一的價格。相對"廉價"的時尚商品,讓許多人能夠消費得起,於是出現了許多專為中產收入人群服務的時尚精品商店。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圖/《GQ》智族十年王一博西裝回眸照


時尚就像歷史的車輪一樣,時隔一段日子,就重複流行開來。作家露辛達對復古時尚的敏感度非比尋常,幾百張的珍藏圖片,和20多萬字的闡述,將她對時尚的觀點一一呈現出來。大量的史料,從19世紀到新世紀,從服飾廣告、設計稿、口紅廣告、漫畫明信片和雜誌圖片,一幀幀都是對時尚史的致敬。

擁有這些材料,是復古迷的幸運。我們能從中看出,是不斷演變的時尚歷史中,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堅持。我們追求著舒適、美觀又優質的著裝,也是在追求著高質量的生活品質。

《復古時尚》:時尚是圓圈式的循環,不如說是螺旋式的創新


文/當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