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壯錦是廣西壯族地區一項最具代表的民族手工藝品,以結構嚴謹、色彩鮮明、風格多變為特色。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譚湘光,廣西賓陽人,她16歲拜師學藝,從此走上織錦之路。在他人眼中,她不僅織錦技藝精湛,更全力撐起了廣西壯錦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但她卻說,自己只是一名跟織錦打了40多年交道的手工工匠。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為了多學一些織錦的技術,譚湘光主動幫師父做工,變著法子哄師父高興,讓師父多傳授一些手藝。但是譚湘光並不滿足於做一名只會做半成品的工人,從棉紗到成品,到圖樣設計,每一步她都反覆練習,很快她就脫穎而出。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幾十年過去了,從一個想改變命運的貧苦女孩,成長為壯錦工藝美術大師,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坐在織機前,譚湘光的動作行雲流水,五彩絲線在她靈巧雙手的帶動下,織出了精美的圖案。為了感受織錦的魅力,譚老師現場用最傳統的竹籠織機,教了我們一些基本的織法。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光是幾個簡單的織錦動作,就讓我們的主播手忙腳亂,大呼不容易。可以說織錦它並不僅僅只是一門需要動手能力的手藝,還需要眼力、腦力、耐心和天賦。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隨著現在紡織的技術快速發展,壯錦這樣工藝複雜,需要手工一針一線精心勾勒的製作工藝,已經越來越少人堅持。不過隨著壯族織錦技藝已經入選國家第一批非遺名錄,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這項優秀的民族手工技藝的發展和傳承。目前譚湘光帶了許多的徒弟,也成立了自己的壯錦工作室,壯錦作品的題材也結合了時尚甚至國際的元素,兼具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相信通過許多像譚湘光這樣的非遺傳承人的努力,壯族織錦這一門優秀的民族技藝,一定能發揚光大。

【“壯族三月三”的非遺記憶】手拿五彩線 織出傳承來

信息來源:嗨玩南寧

微信號:nnsly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