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下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大多數逃不過3種性格

孩子從小長大沒有不犯錯的時候,家長們除了對其進行教育,還要適當的懲罰一下,其中,打罵申斥一頓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有些家長,卻在打罵孩子的路上一去不回,一點小問題,就要打得孩子倒地不起,一個小錯誤,就要罵到孩子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是不提倡的。

“棍棒”下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大多數逃不過3種性格

打罵下長大的孩子,最後都成了什麼樣?

1、變得愛逃避

人是具有一定保護意識的,孩子也是一樣,當孩子長時間處於一種經常被家長打罵的高壓環境下,內心的保護意識就會加強,當孩子遇到可能被打罵的情況時,孩子就會做出一定的保護措施,比如推卸責任、逃避、撒謊等等。不過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通過這些方法逃過家長打罵的,萬一孩子的謊言被家長輕易識破,就會遭受到更狠毒的打罵,最終惡性循環,孩子想要回頭都難了。

2、變得自卑

家長要明白,適當的懲罰孩子是可以達到教育目的的,但盲目打罵,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轉而成為了家長單純洩憤的方式。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支持和鼓勵的,而家長的打罵恰恰不斷打壓著孩子的脆弱的神經,孩子長時間得不到認可,就會失去自我,變得非常自卑,甚至出現心理陰影,如此身心狀態,孩子長大後又怎能有一番作為呢?

“棍棒”下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大多數逃不過3種性格

3、變得懦弱

家長打罵孩子時,還容易讓孩子出現微妙的心理變化,比如孩子平時小心翼翼,就不容易捱打捱罵,但稍一出錯,就會被家長打罵,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孩子就會衍生出趨利避害的心理。當孩子遇到存在危險的環境,這種心理就會讓孩子做出違背自己內心,暫時性討好他人的舉動來避免麻煩,要知道,抱有這種心理的孩子,將來就在社會上,是很難被認可的。

​打罵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能解決問題的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陷入了一個盲區,那就是孩子必須聽自己的才有更好的發展,以至於孩子出了錯,家長就非常著急、憤怒,甚至動武教訓孩子,但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家長只能起到指引作用,所以在指引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幫孩子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棍棒”下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大多數逃不過3種性格

1、讓溝通代替斥責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矛盾,多半與溝通問題有關,親子間沒有實現有效的溝通,只是盲目的斥責或打罵,就無法找到問題的關鍵,解決起來自然非常困難。家長們遇到孩子犯錯,第一步要做的並不是發脾氣,而是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家長才能意識到在孩子角度上問題出在哪,解決起來也會更有針對性。

2、懲罰方式要得當

如何懲罰孩子其實是門學問,懲罰得太重了,孩子容易自卑,懲罰的太輕了,孩子認識不到錯誤,如果家長能把握好懲罰的度,就能讓孩子快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做出改正。家長們可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規則,孩子犯錯時要怎麼處理,比如少看電視、扣零花錢、打手心、面壁,或者取消週末的出遊計劃等等,家長可根據孩子犯錯的程度,實行相應的懲罰制度,這樣孩子既不會受到打罵帶來的心理傷害,又能在受罰的過程中,學著糾正自己。

“棍棒”下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大多數逃不過3種性格

3、不要無故施壓

生活中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生活的關係,經常會出現情緒波動,當這些情緒被帶入家庭,孩子將會成為第一個受害者,即便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家長也會對其進行一頓批評指責,甚至是打罵。家長要注意一點,無論生活、工作還是教育孩子上都應該學會控制情緒,尤其是不能對孩子胡亂發脾氣,如果家長懂得控制情緒,懂得用正確的方式去排解壓力,孩子就能成長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心理狀態、性格發展自然不會受到影響。

可見,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家長怎麼對待孩子,孩子未來就會走上什麼樣的路,為了孩子的未來,從“不隨意打罵”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