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疫情當下,那些經典款包包再一次被視為最佳投資。

配飾作為搭配品,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象徵。在爵士年代,一串珍珠意味著品位,而到了五十年代,貂皮配飾品則是權力的象徵。

包包不同於衣服,因為包包每個人都可以用來搭配。這是最基本的流行邏輯,配飾往往擁有更廣的實穿性。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此外,包包的流行度和消費者消費心理的變化也有著聯繫,在前社交媒體時代,包袋的功能性偏弱,但隨著 Instagram 和小紅書這樣的分享平臺興起,包包成為時尚穿搭的一部分,在 Instagram 上面,每天都有配以 #OOTD 標籤的穿搭分享,包袋的搭配功能因此增強。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消費者對包袋的需求增加,也催生出了像 Rebag 這樣的二手包袋交易平臺。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包袋成為奢侈品銷量的拯救神器,離不開 IT Bag 的神奇傳說。從 Fendi 的 Baguette 開始,包袋就成了奢侈品牌們潛心經營的品類。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在 Pheobe Philo 離開 CELINE 前,包袋就是 CELINE 取勝的看家法寶,而現在,如果你走進 CELINE 的門店,沒準還能看到 Pheobe Philo 時期的包袋產品。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同樣靠一款款包包就贏得消費者的尊崇的還有愛馬仕,愛馬仕在販賣限量包包上更有一招,通過配貨等手段嚴格控制包包的數量,你越是難以得到,這款包包就越是珍貴。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儘管 Fendi 的 Baguette 是第一款被正式稱為 IT Bag 的包袋,但像愛馬仕的 Kelly 包、鉑金包等如今公認的 IT Bag 則擁有著更久的歷史。

除了限量的分發策略,精美的設計,奢侈品牌還擅長為這些經典包袋講述故事。愛馬仕的 Kelly 包最早設計於 1935 年,當時命名為 Sac A Croix ,和 Kelly 則是王妃毫不相干。直到 1956 年,《生活》雜誌做了一期 Kelly 的封面專題,成功讓這款並不起眼的包包成為流行。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再來是愛馬仕的鉑金包 Birkin ,包包的名字來自英國演員 Jane Birkin 。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故事發生在 1983 年,時任愛馬仕總裁 Jean-Louis Dumas 在一趟從巴黎飛往倫敦的航班上,剛好坐在 Jane 的旁邊。在飛行途中,Jane 像 Dumas 吐槽說,很難找到一款合適的週末用的皮革包包。一年之後,Duma 為 Jane 設計出了一款量身定做的包包,這款包包的設計基於 1982 年的一款。

而這款包袋也就成為了該品牌單價最高的包包。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另外一個手段便是把它們送給最火的電視劇主角,比如當年的《慾望都市》裡,女主角 Carrie Bradshaw 則成功讓 Fendi 的 Baguette 再一次脫銷。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一隻成功的包袋,是奢侈品牌的養老保險金。

一個鉑金包的售價可以從 4 萬美金起,賣到 50 萬美金這樣的天價。而 Baguette 在停產之後又在 2019 年迴歸,成為 Fendi 熱賣產品。

2014 年的時候,鉑金包一年生產了 7 萬隻,但依然一包難求,排隊的時間曾長達六年之久。在《慾望都市》當中,Samantha 曾前去愛馬仕的門店詢問,被告知需要排隊至少五年時間,而她隨後便利用她的客戶 Lucy Liu 的名義去訂購,則很快就拿到了那隻包包。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從這樣一個事例可以看出,奢侈品牌利用這些包袋,採取限量手段,增加品牌自身稀缺度,以提高其社交地位與象徵。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一隻鉑金包能被賣到多麼誇張的地步呢?2017 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隻白色鱷魚皮鉑金包的最終成交價格是兩百萬港幣。

當然,有需求,則會激發出更大的市場,當原本的包袋產量不能夠再滿足消費者時,以及價格被抬升至荒唐的地步時,二手交易和灰色市場蜂擁而至。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著名的二手包袋交易平臺包括 Prive Porter、Rebag、the RealReal、Stock X 等,Prive Porter 的負責人便曾對紐約時報介紹道,他們同愛馬仕的 VIP 客戶有著緊密聯繫,這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個重要貨源。

同時,奢侈品行業的灰色市場正在網上興起。灰色市場的興起一方面是因為實體門店的滯銷,迫於業績壓力,零售商們直接將商品賣給其他轉售渠道,另一方面是製造商將過剩的產品私自兜售,以獲取利潤。但這就造成了奢侈品的折價問題。

而二手交易的興起,讓市面上的 IT Bag 有了更多的供應,稀缺度從而被稀釋,從而也就造成了包袋投資價值的下降。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在二級市場,愛馬仕依然是頭部品牌。

但像 Chanel 的 2.55 、Gucci 的 Zumi 、Dior 的 Saddle 、Chloe 的 Paddington、Fendi 的 Baguette 、Balenciaga 的 Classic City AJ 包袋也是熱門。而這些 IT Bag 的投資價值不僅在於可能看漲的行情,還有一些附加價值,比如一位鉑金包收藏家 Emily Chan 便曾接受採訪說道,鉑金包之於她,就是可以隨時變現的工具。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但包袋的保值情況並不樂觀,像鉑金包這樣的始終是少數。

IT Bag 的營銷心理學並不完全建立在消費者的炫耀心理之上,因為很多 IT Bag 甚至都沒有什麼顯眼的 LOGO,這一點上,並不適用於凡勃侖效應,凡勃侖認為價格越高的商品,其需求也在增加,這符合消費者的炫耀心理。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但也有學者認為,富人購買奢侈品分為兩種主要消費心態,一種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富,給其他階層的人證明自己的身份;而還有一種則是向其他富有的人證明自己的品位和地位,而不是財富。這也是為什麼越難買到的鉑金包,反而越被富有的人看好,因為能夠買到就是一種身份象徵。

但這個方法如今不再適用,因為各種線上 C2C 和 B2C 交易平臺的出現,哪怕要想買到一個曾經限量的包袋,也不再是件大難事。另外一點,年輕消費者並不滿足於只擁有一款 IT Bag 。

當代的 IT Bag 製作公式儘管有些變化,但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以往的 IT Bag 通過限量、限購來打造稀有價值,通過故事來賦予特殊意義。如今的方式比較速成,品牌可以和明星、KOL 聯手,比如 Hedi Slimane 的 CELINE 和 Lady Gaga 聯手,Dior 的新款馬鞍包憑藉博主們的力捧再次火了起來。

包袋生意拯救奢侈品牌

但無論如何,鉑金包依然是鉑金包。而其他的 IT Bag 卻要同更多的熱門包袋進行競爭。


撰文:Junjie Wang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