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不推荐大家来深圳工作?5年经历告诉你

作为一名在深圳待了5年,现在还继续在深圳打拼的外地人。 说真的,要分情况,如果不具备相关条件,不建议。 深圳很好,天很蓝,空气很新鲜,绿化的很好,算是大城市中环境最好的几个城市,饮食也很丰富、全国各地口味都有。 交通方便、地铁也没有北上广拥挤,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整个城市给人一种很新、很阳光的感觉,整体氛围很好。我很喜欢深圳,如果可以,我愿一直待下去。 但在深圳待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深圳只适合某部分人群。 对于大多数人,我为什么不推荐来深圳工作呢?

1、在深圳,你看不到未来 刚来深圳的时候,我被这个城市的魅力吸引住了,内心很是喜悦,当时很庆幸来这个城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慢慢变大,这种喜悦开始变成焦虑。 一起高中的同学,留在老家省会城市的,都开始结婚生子,享受另一种新的生活了。 而我,却还一直在为生存奔波。 刚毕业来深圳的时候,有亲戚的孩子问我该学啥专业,去哪个城市? 我一般都推荐学互联网、计算机等,去北上广深,争取留在大城市,好找工作。 但现在,我开始变了想法,对于普通人,不是那种很拼的人,毕业后建议留在省会城市,争取进事业单位和体制内,考公务员、老师等。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稳定才是发展的关键。 虽然,很多人会说,年轻人要有拼劲,要不顾一切,要去大城市,要挥洒自己的青春。 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就算你再拼命,从你高考后,就几乎决定了你的人生上限(当然,少部分成功逆袭的除外)。 我虽不是“唯学历论”,但是一个普通院校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专长、相貌平平,在深圳真的很难出头。 以我所在的公司招聘客服来说,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5000元的工资,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4000元工资,估计在深圳就刚解决温饱,因为是基础岗位,也没法加工资。 就这个岗位,经常有本科毕业两、三年的来应聘。 每次招聘的时候,看到一些刚毕业,来深圳打拼的外地应届生。 我一般都会问:为什么想来深圳? 他们大多回答:喜欢深圳,就业机会好,能学到东西。 深圳就业机会是比较多,但很多公司和岗位,都学不到太多实质东西。 面试时,我虽然会尽量说工作表现好可以转其他岗位,经常有培训等鼓励带有忽悠的话。 但这种基础岗位,真的是一眼就能看到未来,几乎没有上升的空间。 要想在深圳有所作为,既要会选择,运气好,还要非常拼命。 像我这种,刚来深圳,进入了一家当时上升期的公司,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刚开始工作遇到了很好的领导,自己做的还算可以。毕业四年,26岁时在一个小公司,做到了运营总监,在众多的来深打工族中,算是比较中等偏上的一个吧。 但我现在,每天依然很焦虑,我完全不排斥996的工作,甚至会倾向于这类型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拿青春去换钱。 普通家庭出生,要想在深买房,只能靠自己。这两年,压力一直很大,时刻为未来考虑,寻思着我以后去那个城市?做什么工作? 我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了两条路线。 方案1 :拼劲全力,看能不能在深圳买起房,成为一名房奴,然后继续拼命。 方案2 :也就是方案1的备选方案,再在深圳拼命工作几年,多存些钱,至少是100万,到30岁了回二线省会城市,然后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也有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买房? 是啊,如果不考虑买房,我的收入,可以在深圳过的很潇洒。 但是,不买房,谁和你结婚?生了孩子,没学区房,没法上学怎么办,深圳的教育资源多紧张。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我想过普通的生活。

2、深圳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友善 虽然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 但深圳对外地人真不友善,其他大城市都一样。 除了高房价外、还就是高昂的房租,房租每个月至少2000元吧。 在深圳,真的存不下多少钱。 说实话,我一直是比较鄙视那些做公寓的,也就是二房东,他们推动了房租的上涨。 以X如、X方,X壳为代表。 普通的一间房,1000多收去,装修一下,简单的配个家具,然后2500租出去。 三室一厅的房间,改装成五室一卫,然后每个以2600、2700租出去。 记得2015年的时候,1200元可以在上下沙、白石洲租个单间。 现在,白石洲要拆了,上下沙很多房子改成公寓了,房间变小了,租金也涨到了2500元。 这些公寓虽然美其名曰“零中介费”,但实际算下来,比直接找中介的还坑。 在我心目中,租房的三个选择,如果考虑性价比。 房东直接出租或转租(通过58同城找) ;找中介 ;公寓(二手房东)。 但现在,随着城中村陆续被拆,房东直接出租的房源越来越少,房租也越来越高。 每一个城中城拆迁,都有一群打工族开始一波波的迁徙,从南山、福田迁到宝安、龙岗,从白石洲迁到固戍。 在深圳,很多人过的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3、在深圳,你可能并没有待在老家的同学过得好 以我高中的几个同学为例,那些留在老家省会城市的同学,现在大多都买房了,有些甚至买车了,结婚生子,一些上师范的女同学,去当了老师,几乎都结婚了,日子过得很安稳。 而留在一线城市的几个女同学,28岁+,单身。虽然平时朋友圈秀着各种美食、各种旅游、看演唱会、健身等,而我那些留在老家的女同学,朋友圈清一色的晒娃。 虽然无法评价那种生活方式更好,更有意义。 在深圳,你见识了花花世界,生活精彩多样,但也失去了安稳。和同在深圳的同学聊天时,时候感觉到,留在大城市的焦虑。 当和那些留在老家省会城市的同学聊天时,虽然他们见识、远见可能没有你多,但时刻感觉到,他们对生活的那种从容和淡定。 其实,从幸福指数而言,我发现,那些待在二、三线城市,进事业单位的,幸福指数最高,这就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吧。在三、四线城市当中产阶级(有房有车有妻有孩子),要比一线城市当无产阶级幸福得多。 大家都知道,深圳的剩女问题很严重,也不完全是因为个人原因,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节奏和观念造成的。

4、在深圳待的越久,压力越大 十几年前,深圳是打工者的天堂。 但现在,在深圳待的越久,压力越大,而是以后生存会更艰难。 我并不是危言耸听,容我慢慢说来。 十几年前,中国刚加入WTO,并且赶上了一大波红利,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进入快速道,每年GDP增长高达10%,房地产迎来一大波牛市。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代表,自然是发展最快的城市,当时来深圳的年轻人,赶上了这波红利,然后买房,财富迅速增长。 现在了,来深圳,还有什么红利? 也就是深圳市政府的人才落户补贴吧。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40岁、50岁做什么? 可以参考的资料:自己身边40岁、50岁的人在干什么? 我列一下,分为以下几类: 基层工作人员,农民、工人、服务员等 一些公司的中层、高层 公务员、政府部门人员 事业单位(老师、医生等) 自由职业者、小企业主 基层工作人员,农民、工人、服务员:一般是低学历,对学历要求不高。 一些公司的中层、高层,大多数是高学历,主要是高考恢复以后,靠学历优势,慢慢升上去的。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也一样,慢慢通过学历、资历等爬上去。 想一下,20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学扩张以后,从精英教育改革为大众教育后,大学入学率明显提高,这几年每年毕业生700多万。 20年后,我们这代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到了40、50岁,会是什么情况? 如果没法进入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就只有企业管理层和自由职业者可选了。 但管理层毕竟是少数,以前可以靠学历优势,以后内,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管理层吧。 40岁以后,如果没法到管理层,做一名普通职员,和20多岁的年轻人竞争,没有任何优势。这才是最可怕的。 插入另一个话题,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这就是我说的可怕的事。 现在这种情况不明显,是因为20年前高考的那波人,人数少,靠着学历优势,40、50岁大家都混的不错,大多进入管理层或事业单位,不用太担心失业。 但以后就说不准了,在一线城市,学历普遍较高,学历已经不能成为你与其他人竞争的基本筹码。 在老家省会城市,学历还有一些优势,本科生还算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 这两年,我为什么给毕业生建议:如果不是很能拼,争取进事业单位、进体制内,考公务员、考老师。 因为这几个岗位,可以凭职称、熬资历,慢慢升上去,四五十岁至少不用担心失业。 而那些来深圳的年轻人,进入私营企业,如果能力不是太强,不够拼,35岁以后,时刻会面临失业。 可不可怕? 我现在一想到,我35岁会怎样,我就焦虑起来。 总的一句话,深圳很好,但不适合大多数人。

5、当前,那些外地人适合来深圳? 我总结了一下,分为五类: 1)家里条件很不错,能支持在深圳买房,且在深圳有稳定的工作 2)国家高层次人才,高学历、高能力,像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可以领取到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高额补贴 3)来深创业,想利用深圳的政策福利 4)有梦想、很喜欢打拼、喜欢折腾,不愿意做个平凡人,想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5)趁年轻,在深圳多赚些钱,然后回其他城市 大多数人普通人,来深想当第四类人群,最后发现,当个第五类人群也不错。 最可悲的是在深圳没赚到什么钱,老家省会城市又回不去的人群。 深圳很喜欢年轻人,对年轻人也很友善,有人才补贴。 刚毕业,可以来深圳闯闯,但如果30岁了,在深圳还看不到未来,就得为以后考虑了。 例如,考公务员,就要求35岁以下,做销售,也需要在当地慢慢积累资源。在深圳工作几年回去,并没有毕业直接留在当地发展更有优势。 对我而言,我人生的一个的遗憾,算是2016年的时候,在二线城市,本可以买起房,只怪自己当时太年轻,一来没想到房价涨的这么快,二来还想着在深圳长久待下去。 我现在有时会假想,如果我当时早做打算,早在二线城市买套房,该多好。 唉,可惜,我只能感叹这个时代的无情了。 说了这么多,也不是对深圳抱怨什么,更是一种对这个时代的感叹吧。 我为什么还待在深圳,只为寻找那一丝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