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近期,因胡歌粉丝反对粉丝集资应援,“粉丝应援”再次被大众热议。

对于“粉丝集资应援”,我是完全有想法来和大家探讨的,因为作为一个追星族,我也参与过集资应援。

集资是人气的代表

一、集资少,在粉丝骂架时,被骂的就多。

饭圈文化中的“集资应援”一直都是粉丝特别看重的,在粉丝眼里,偶像集资越多就越说明人气,集资多了和对家撕逼都能挺直腰板,若是对头明星集资少,那就证明对方是糊咖,粉丝骂架的时候,光集资不行这一点就能被“钉在耻辱柱”上。

因为像“XX明星好丑,XX明星声音难听”,这都是各花入各眼,非常主观的事情,而集资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数据谁多谁少一目了然,粉丝骂架时比较容易有理有据,因此,大家更爱拿“集资”说事,集资少,明星就被骂的多。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集资不行,就是废物

二、团体活动时,集资更重要。

集资也是有“生物链”的。

集资需要上:团体成员>个人活动的偶像>演员。

因为,演员需要集资的地方并不多,也就在生日上和电影作品上映时体现的具体一些,而偶像不仅在生日、作品时需要集资支持,平时各种各样的榜单,偶像也比演员更需要打榜。

而在团体活动的偶像则比肚子出道的偶像“更需要”集资,这关乎队内人气。就像《创造101》出道时的投票,粉丝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人成功出道并有个好名次,不惜创造一个又一个“百万集资”。

原因很简单,拿“火箭少女”举例:成员有11个,一首歌才三分多钟,平均下来一个人唱不到几句,而一首歌的分配是绝对无法做到“平均分配”的,在舞台上的“C位”以及MV镜头也是无法平均分配的,那么在这11名成员中,肯定谁的人气高,谁就相对“受捧”一些,多唱几句词,多一些镜头。

而人气拔尖的成员,离开组合的外部资源肯定也会更多,比如杨超越孟美岐,接戏了也有优渥的时尚资源和综艺。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火箭少女人气成员杨超越

那怎么证明人气呢?怎么用“人气”给自家偶像撑腰呢?“集资”是最好判断人气的办法,因为你爱一个人肯定愿意为她花钱,而既然都愿意花钱了,这个粉丝肯定也比较“忠诚”了。不愿意花钱的,在饭圈俗称“用爱发电”,是“白嫖”。(注:白嫖:就是不花一分钱追星的人)

有时,候粉丝群还会定期清理不打钱的粉丝。原因有很多,一是为了避免对家冒充粉丝潜伏在群,二就是拒绝白嫖。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饭圈最讨厌的三类:毒唯,私生,白嫖

三、不仅要集资多,还要破纪录。

对于组合内高人气成员,集资多少和队内相比已经满足不了粉丝骄傲的心了,还要和队外比,要证明“我家哥哥就是比你们哥哥都强”。

因此,集资几百万,是一个门槛,而用时多久集资多少,又是一个门槛。

不仅要钱数,还要用时最短,不仅要用时最短,还要“连续几年破X万”,还要有“X个百万集资”,在同一辈偶像里“排第X”。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不仅要集资,还要破纪录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要在同一辈明星里是第一

集资的类别

集资也分好多种,比如:生日应援;出道应援;回归应援;作品应援(比如出SOLO了,电影上映啦);专辑不运回集资等。

生日应援是比较常见的,比较火的明星,应援是真的很厉害,承包地铁站,大楼应援,EXO成员吴世勋粉丝曾经还为吴世勋在苏格拉买了块地,并附赠一个政府承认的贵族勋爵称号,周杰伦粉丝就为周杰伦应援过“星星”,用周杰伦的名字给天空上的一颗星命名。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生日应援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生日应援

作品应援多出现于演员的电影上,比如这次胡歌拒绝的电影应援: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这些应援里大家比较陌生的应该是“专辑不运回”

不运回通常是在追韩国明星才会出现的,它是一种没有金额限制的集资方式,集资购得的专辑将进行拆专,并将小卡运回国内,以此佐证集资资金的合理利用。不运回投入金额达到专辑单价即可获得专辑小卡抢卡名额,裸专将在韩国本土进行捐赠或发放宣传。

说白了,就是粉丝随便打钱,买的专辑既可以作为偶像的“销量成绩”,还不用多花邮费钱运回国。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韩国团队的不运回行为

如何吸引集资

追星族也是正常人,正常人都爱钱,更何况大部分追星族都是学生,那么怎么能刺激他们,让他们更多的应援呢?

作为为偶像应援过的人,想说这里面门道是真多啊。

一、虐粉。

这种方法绝对是最容易的,一般由大粉发“小作文”,(注:小作文就是长篇,比较能带动感情的文字),“小作文”的内容大多数是细数自己偶像“惨”的地方,比如:被“造谣”,“网暴”,团队成员,一般是被“不公平对待”等。

小作文的最后加上一句“XX只有我们了,除了我们没人关心TA了”,“哥哥/姐姐那么努力,身为粉丝怎么可以不努力”,妥妥一虐一个准。

PS:越是被黑的厉害的,粉丝就越容易被虐,忠诚度就越高。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小作文虐粉

二、不同节日时,策划不同活动集资。

像七夕节,情人节,还有万圣节,圣诞节,都是粉丝应援站喜欢集资的时候,这时候活动比较好做,如果活动策划的好,那么集资通常会达到很可观的效果。

当然,这些活动不是白投钱,集资达到一定数目会有不同的福利发给粉丝,相当于花略贵的钱,买了明星周边了。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七夕特别策划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中秋节

三、利用礼物吸引粉丝集资。

应援手幅、小卡片,精美礼品……都是应援站们为了刺激粉丝打钱的手段,如果应援站把礼品做的好,很多人为了得到专属礼品就会打钱。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手幅刺激打钱

四、打卡接力。

那么对于真的真的很穷的学生党,可能没办法打很多钱该怎么办呢?

打卡接力就成了针对这部分人的有效手段。

打卡接力,一次不会超过十元,数目少,既可以帮偶像应援,还有机会得到礼物,大家都很愿意参与。

这种应援集资,通常需要几个大粉先带头打钱,后面有人接力,愿意打钱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是典型的“用打钱钓小钱”。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集资之于粉丝

集资多,对于粉丝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意义,毕竟花钱办事,花出去的钱不仅要为自己的偶像撑场面,更要真实帮助到他们。

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1.是和公司谈判的理由

团体活动的偶像,资源往往比个人活动更不容易获取,因为一个资源砸下来轮到自己的将会是四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

如果自己偶像明明人气不低,而集资也很多,还是没有得到该有的资源,粉丝就可以把“粉丝购买力”和“集资力”作为和公司谈判的一个关键点。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金智秀是真惨啊(非贬义)

2.谁集资多,谁能当大粉

一个明星的粉丝百万千万,那么总要有意见领袖吧。

意见领袖在粉丝群里,除了为偶像应援的应援站和后援会外,大粉就很重要了,一个几十万粉丝的大粉,话语权有时候比明星的团队还重要,他们甚至就有自己的粉丝,大家通常更愿意相信他们说的话。大粉通常就包括话语权大,集资多等特点。

就像杨幂粉丝前段时间开撕工作室,也是由大粉发起的。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杨幂粉丝撕嘉行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一个大粉集资能达到十几万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一、集资,演变为金融问题。

最近两年,随着流量偶像、流量演员的全面崛起,集资更是迅速普及、涉及金额也越来越高,应援方式层出不穷,所需要花费的地方自然也越来越多。

那么百万集资,怎么能做到相对的安全?事实上,饭圈出现过很多次“诈骗集资”,而“饭圈集资”也因为愈演愈烈而“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孟美岐集资事件

“集资应援”因为涉及金钱,已经不仅仅是娱乐问题了,更是一种金融问题。

前段时间,饭圈两大集资平台摩点和O!what相继被有关部门约谈

,随即做出相应整改。饭圈集资,越来越像一个金融监管问题。

当然了,对于这种集资平台,是没办法取缔或者关停的,粉丝想为偶像花钱总会有办法,没了集资平台还有微信和支付宝,再不济还可以银行卡转,而后者无疑更难监管,更容易造成“金融诈骗”。

而因为粉丝集资背后触及的法律问题,owhat也在寻求转型,比如自制明星访谈。但是尽管有转型的心,还是挡不住“集资热潮”的猛烈,owhat目前仍然主要是集资平台。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二、病态比较,戾气深重。

上文我也提到过,粉丝集资更是人气的证明,粉丝为了给自己偶像撑腰不惜一切,而“输了”的一方无疑要接受很多的“嘲笑”和“网络暴力”。

事实上除了集资之外,还有打榜,轮博,净化,反黑等等为偶像应援的方式,这所有的应援都有“竞争”存在,“输”了的一方仍旧要接受对方粉丝的“嘲笑”甚至“谩骂”。

但其实,跳出饭圈之后,再看这种比较,就会觉得比较“蠢”,因为无休止的竞争不会给明星带来真正的帮助,唯有明星自己的实力才能帮助他们走下去,反而会滋生网络暴力。

比较一旦产生就不会停止,没有人可以一直站在第一名的位置上,那就意味着今天你去嘲笑别人,总有一天也会被别人嘲笑,而这份嘲笑所带来的伤害不是给任何粉丝,而是给站在粉丝前面的明星。很可能,你爱的人,正被你用“借力打力”的伤害着。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最后,对于集资行为,我还是相劝大家慎重。

抛开“孟美岐粉丝站违法集资”这种近在眼前的事情不看,别忘记,每一分钱都代表了不可复制的劳动力和心血。

饭圈普遍呈现出低龄化、情绪化、敏感化的特征,用父母的心血或者自己的辛劳去换取偶像的成长究竟是否划算,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无论你是否符合以上三点特征,“过度集资”总归是不理智的。

从粉丝集资,看饭圈文化

“集资”背后凸显的“金钱规则”,令原先相对单纯的“粉丝投票”,“支持作品”, 逐渐升级演变为赤裸裸的“粉丝付费”模式,这种情况,本身就已经偏离理智的轨道了。

就像网友所言:“唯有加强监管,更加规范化,理性化,合法化,以使更多人对饭圈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也让饭圈能够去污名化,让更多人消除偏见,才能让饭圈文化能够获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但我想说,除了有关部门的努力外,粉丝自身的理智才是最重要的。

凡事过犹不及,大概是每个追星族都应该牢记的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