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又到了毕业季,无数学子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清华北大一直是中国学子心中的圣殿,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往往被认为是人中龙凤,前途可谓一片大好,然而数年前,清华大学程代展教授曾发表过一篇博文《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讲述了他手底下的一个博士生放弃大好的科研之途,转而去当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这让他很是惋惜与不解。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后来这位清华博士生,详细回应了自己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现在逃离科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他为什么不愿意走科研之路呢?对中国教育和科研又有什么启示?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从程教授的文章中我们可知,他的这个学生可谓天赋很高,本科就是清华大学出身,走的是直博之路,博士期间已经有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和一本与他人合写的专著,成果可以说是非常多的,而且他也获得了去美国攻读博后的机会。以这个学生的成绩和履历,将来入职国内985大学或者在国外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但他最终却选择了去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说起这个原因,这位学生主要讲了三点。

一、遵从内心,喜欢安逸的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遵从自我内心,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原本他也向往过赚大钱,但日子久了他觉得还是安逸的生活更适合自己,钱够花就行。科研虽然也算是一种较为安逸的工作,但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在那里的,和中学老师相比,这位博士生还是更喜欢后者多一点。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二、对科研已经厌倦

他为什么厌倦科研呢?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从小就被教成了一个“乖孩子”,人家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尽力去做好,事情虽然做的很好,但并不代表他一定喜欢做这些事。科研也是这样,他虽然出了很多的成果,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他在完成他导师给他的任务时做出来的,其实从他的内心中,他对此并不特别的热心。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时间久了,自然就越来越觉得厌烦。而且,他认为自己在科研上能力还是不足的,将来如果继续搞科研的话,那势必要不断地出文章,没有文章的话那么职称什么的也就没有,然而他对自己的评估是,写的文章并不是顶级文章,而“水文”他也不想写,与其在这两者之间纠结,干脆彻底放弃科研这条路。

三、当中学老师也有成就感

这位博士生说他在当家教的时候比他搞科研的时候有成就感,他曾帮助一个大一的孩子提高了微积分的成绩,这让他很高兴。相反,科研并未带给他什么成就感,所以,当抉择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跟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去当一名中学老师。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我们尊重这位博士生自己的选择,但从他的故事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如今中国学术界里的一些问题。固然,这位博士不想搞科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失去了兴趣,但在高校当中,没有科研文章就没有职称这个现象却是事实。本来,做科研就要有成果,这无可厚非,然而学术界当中依然还是存在不小的问题的,简言之,就是人情关系重于科研水平。

施一公饶毅指出的科研现状:人情大于能力

2010年,施一公与饶毅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并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重要。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那位博士就说现今学界有很多“水文”,即实际意义并不大的科研文章,而且有不少的“水文”都发在顶级或者核心期刊之上,至于能发表的原因,可能就是与所谓的“关系”有关。当然,“水文”再水,毕竟还算是科研文章,然而也有一些过分的例子,年初曾曝出一个新闻,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发表了一篇对其导师师娘溜须拍马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最终期刊撤稿道歉,这都在说明这种问题。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科研待遇: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而且,这股风气还会埋没真正的人才,让真正花时间花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的人得不到应得的待遇。例如,前一段时间不幸去世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师徐祥,他已经教书20年,年已50,但却依然是一个讲师的身份,细查原因,可能就是与他本硕皆为211出身,又没有出国经历有关。但是,徐祥老师在武大深受学生的爱戴,口碑也很好,对待科研也很认真负责,但他只有一个讲师的职衔确实让人非常叹息。

清华博士放弃高校去中学,讲出3点个人原因,却意外揭开学界伤疤

结束语:科研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研力量不断壮大,一个国家才能够真正强大起来。虽然我们国家在这几十年中科研力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中透露的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如何改善中国的科研环境,如何公正有效的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待遇保障,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唯有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研的质量,从事科研的人数才会有质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