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經常看古裝劇的人對一句話一定不會陌生,那就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句話基本上在每個古裝劇中都會出現,只要有聖旨出現的時候,宣旨的太監一定會說出這樣一句話來引出聖旨的內容,那麼你該如何對這句話進行斷句和停頓呢?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其實我們看到的電視劇中那些小太監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斷句都是不對的,所以也讓我們產生了多年的誤解,對於這件事情也一直有誤會。
這句話最早是在明朝時期流傳開的,作為明朝第一位皇帝的朱元璋出身微寒,但是憑藉自己努力打下了天下,他的一切都是被後人尊敬的傳奇。正是因為自己是普通百姓,在當時那個時代只有有錢人才配擁有自己的名字,普通百姓們只能叫一些父母年歲或者出生年月的日子來進行代替,所以朱元璋有一個名字叫朱重八,聽著就是窮苦百姓才會有的名字,自從自己做了皇帝之後要有威嚴,所以對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大家的尊敬。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所以他也頒發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條文法令,為的就是能夠鞏固自己的權威。在他的心中他認為自己就是上天選中的人,就是擁有老天指派的眷顧,這樣的心態讓他在任何一個場合都不忘展現自己的皇威,所以他將這些融入到了自己昭示中。
“奉天承運皇帝”這個詞在朱元璋心中就是老天欽點的他,他以此來自稱,“詔曰”才是引出接下來要說的話,這種斷句方式才是最正確的,也是最正確的解讀,但是我們都誤解這句話的意思並且進行錯誤的讀法,才導致大家的既定印象出現了偏差。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但是其實這也不能怪大家理解有誤,畢竟按照那樣一種讀法進行解釋也是說的通的。而朱元璋的這一句話,卻被後世用了500餘年,時至今日也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
朱元璋早年間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歲月,整個時局十分動盪,所以他小時候不得不早早的分擔起幫家裡填補家用的重任,在大戶人家放牛的他希望能夠有一絲收入來源,但是天下動盪百姓們吃不飽飯,很多人都因為饑荒餓死病死了,朱元璋的家人也在這期間因此去世,所以不得不選擇外出逃命去的他,開始一段漂泊的生活。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因為在他心中寺廟是最仁慈的地方,為了能有一口飯吃,有一個固定的住所,所以他來到了寺中做了一個小和尚。但是那些老和尚沒有因為他的可憐而善待他,反而把最髒最累的工作全都給了他,他一直忍著自己內心的委屈,只為了當下的安穩生活。
可是寺廟也有饑荒的跡象,住持不得不遣散一些和尚出去化緣,於是他開始自己半乞討的生活,在這期間他看到很多百姓的疾苦,也見識更多,在這期間增加自己的閱歷。後來當皇帝之後他還以此段經歷來教導自己的兒子們,雖然已經擁有天下也不要忘記自己那段艱苦的歲月。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雖然後來無意中參軍造反,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憑藉努力和從聰明一步步的走上將領,到最後被大家擁護做了皇帝,但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貧苦出身,經常教導兒子們勤儉樸素,每一個孩子都會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去體驗一番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生活,這樣的教育方式成為他的習慣和家風,也讓這些出身富貴的孩子們體會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其實都是父親非常不容易才打拼得到的。
正是這段日子培養了他的心性,才會讓他特別關注頭銜這件事情。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這麼在乎自己的名譽,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和認同的他一直都是被人忽視的,童年時期愛的缺失讓他變得有些自卑,所以他成為皇帝之後急切的渴望自己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依靠一些玄幻的傳說能夠讓大家更加信服,這也是帝王的一種渴望。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科普下“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念法一直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