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作者 | 安蘇


不久前,微博推送了一條新聞,看的我是心驚膽戰。


一個5歲的小女孩竟然獨自面對小偷,且還將小偷嚇跑了。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嫌疑人見一戶人家窗戶沒有上鎖,便爬窗進入室內實施偷盜。


期間,小女孩菁菁在玩累了獨自一人跑回家,面對嫌疑人,菁菁直接三連問:你是誰?你在幹什麼?你怎麼在我家裡?


嫌疑人見此直接跑出門,菁菁追趕到門口,叉著腰霸氣看嫌疑人走下樓。


卻不料,嫌疑人再次上樓,連哄帶騙對菁菁說:不要對爸爸媽媽說叔叔來過。


幸好,菁菁立馬下樓找家人,家人回來後報了警,在菁菁的幫助下順利抓獲了嫌疑人。


雖然小偷順利歸案,被偷竊的財物也被追回,但是不少網友在底下評論:

幸好小偷沒有傷害小女孩。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先不說,家長放心讓5歲的孩子獨自一人回家,但是孩子獨自面對小偷的表現就已經讓人很後怕了。


就像網友說的,萬一小偷狠下心傷害女孩怎麼辦?何況期間,小偷再次折返時,女孩還站在原地,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作案。


當孩子一人在家或者像菁菁一樣不小心遇上小偷來偷盜怎麼辦?


之前看過的一則新聞中小女孩很好的示範了正確答案:


十歲的小女孩一人在三樓的屋內,看到小偷在二樓一戶人家門前偷偷摸摸準備撬鎖。


小女孩便悄悄貼著牆壁,走到一樓找到房東,將正在翻找財物的小偷順利抓住。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當小孩子看到有陌生人或者小偷在家門口偷偷摸摸時,第一時間要告訴家長或周圍親近的大人,千萬不要一人上前詢問或對峙。


那麼當小偷已經發現了小孩子,小孩子沒有時間偷偷溜走報信時怎麼辦?


孩子的第一選擇是“逃跑”,並且往人多的地方跑,且大聲呼救。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在首頁上刷屏:


男子當街搶孩子,還毆打孩子的爺爺,孩子見此大叫“他是壞人”才躲過一劫。

孩子的父母接受採訪也說,平時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沒少做,就怕小孩遇上人販子或者是傷害孩子的壞人。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有位家長曾發給我一段視頻,是教被壞人抓住的孩子如何反抗壞人,問我是不是也應該教孩子這段“防身術”。


防身術大概是這樣的:


在掙脫壞人的懷抱後,順勢下蹲,一把抱住壞人的小腿骨,然後趴下,雙腿交叉鎖住壞人另一隻腳的腳踝,以此達到拖延時間的作用。


我看完後,直接對家長說,與其有時間去鎖住壞人的腳踝,還不如趁機逃跑,向警察或者穿制服的大人求助。


很多家長認為遇到壞人反抗總比妥協好,起碼還有機會逃脫。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才是第一位的,尤其當雙方力量懸殊時,盲目反抗只會惹怒對方,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畢竟在對方眼裡,自己再怎麼樣差勁總比一個小孩有勁,且被一個小孩挑釁,被憤怒加持的壞人往往顧不得許多,下狠手一拉一拽,小孩還有力氣反抗嗎?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為此,警察叔叔還特意發佈了一段正確的“遇到危險,孩子該如何做?”視頻。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視頻裡警察叔叔一共總結了四種掙脫壞人束縛的方式:


1、當壞人拽住孩子的衣領時,孩子雙手握住壞人手腕,猛地往下一蹲,掙脫束縛逃跑。


2、孩子手握拳,朝著壞人兩個胸之間的位置往後一頂,把壞人推開,趁機逃跑。


3、當孩子力氣較大時,去掰壞人的大拇指,當壞人處於痛點時,趁機逃跑。


4、當小孩子穿拉鍊外套時,當壞人在背後抓住孩子的衣服時,孩子可以拉開拉鍊,迅速逃脫。


視頻中還提到,如果壞人手持兇器,可以繞著障礙物跑,不要跑直線,跑得再快也不如跑的繞。


總結起來就是:有機會就跑,且往人多的地方跑。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有些家長抱怨說,即使教了孩子很多遇上壞人如何逃脫的辦法,也和孩子一起演練了不少情景劇,也告訴了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跟陌生人走。


但是最近發現,孩子似乎很難覺察到誰是壞人,在沒有意識到對面的人是壞人時,無論多有效的逃脫方法就都是擺設,孩子還是會乖乖的跟著壞人走。


而這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孩子沒有感知到這是危險的。


就像上文中5歲小女孩,她獨自面對小偷,還對小偷喊話,就是因為她不知道這樣做會帶來危險。


美國著名的安全專家De Becker 把“人類通過本能感知危險的能力”稱作“天賦”,即孩子是與生俱來就可以辨別自己是否處於危險的情境中的。


但是在孩子還小時,尚未覺察到這種本能,需要家長加以引導和配合。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一些恰當的時機教孩子識別“本能”。


比如,遇上打雷的天氣或者看到危險的動物時,小孩子會感到害怕或者恐懼,下意識地找父母或者親近的人。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害怕了才來找媽媽的?”


當孩子回答肯定時,家長就趁機對孩子說明:聽到轟隆隆的雷聲覺得很害怕,這種情緒讓你想躲避。而你來找媽媽尋求安慰,這就是在恐懼的推動下去“本能”的尋求幫助。


一旦孩子認識本能,相信自己的直覺,那麼在面對一些可疑的陌生人時,比如對方一直盯著自己,目光躲閃,這時就會觸發孩子的防禦系統,轉化為直覺來提醒自己提高警惕。


美國安全專家、危險預測專家加文·德·貝克爾在他的書裡《恐懼給你禮物》中也寫到:相信你的直覺,一旦否認直覺,那些我們真正需要的、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最佳預測的細節,就像扔進海里的救生衣一樣,很快就飄走了。


這近乎於本能的行為往往能在危急關頭幫助我們逃離危險,孩子有也同樣具有這樣的“本能”。


請不要宣傳“5歲女孩叉腰斥退小偷”了!

每年都能見到很多家庭因為孩子發生意外事故或被人拐騙導致整個家庭支離破碎,每次見到這種新聞我都會轉發給身邊的家長朋友們,順便告知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但是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需多輸入這些負面的信息,長大了自然會知道。


一直生活在童話世界裡固然美好,但是總會遇到一些大人們想不到的意外,一旦意外發生,孩子不能及時辨別或者及時逃脫,悔恨終生的還是家長。


就像那句說爛了的名句:你嫌安全教育早,壞人不會嫌你孩子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