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红糟酸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将时令蔬菜通过加入红糟,经发酵腌制而成的酸品。那么,红糟又是怎么回事呢?武宣红糟酸从何而来?宜家妹子从小看着奶奶做红糟酸,但却从来未曾听说过确切的武宣红糟酸来历。但数十年来,好奇之心从未灭掉,一直在心中燃烧,如今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知识,提出自己对红糟酸近千年来演变的理解。下文内容如有不妥,望请多多原谅宜家妹子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武宣红糟酸

传统红糟及红糟酸的历史可以追寻到唐、宋时期。那个时候的劳动人民利用红曲霉菌把籼稻、粳稻、糯米等稻米发酵成棕红色或紫红色米粒——红曲米,然后再用红曲米来酿造红曲酒。在红曲酒制造的最后阶段,将发酵完成的衍生物,经过筛滤出酒后剩下的渣滓,经“废物利用”做成食品添加物,这就是酒糟。因酒糟是红色的,所以也叫红曲酒糟、红酒糟,简称红糟,这即是传统红糟的来历。今天的福建省宁德市古田镇,据说就是最初的红糟发源地。

在电商平台搜索“古田红糟”,即可得到很多相关的红糟产品。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红糟中因为含红曲而具有一定的有防腐作用,所以古代福建地区皆靠红酒糟来保存多余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糟酸,而糟酸中却又以糟姜最为出名。

食用糟姜,从古就已经有之,特别是到了宋朝,不但民间食用更是极为普遍,而且也备受朝野宠爱,成为贡品。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就在《吴郡志·土贡》中清楚地记载:“本朝土贡,考之,所供:坐倚席,白墡,柑,橘,咸酸果子,海味、鱼肚、糟姜。”

糟姜,早在宋代,就已经成为了贡品,登上了大雅之堂。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武宣的红糟姜酸,也是糟姜的一种

宋代,对糟姜的宠爱则屡屡出现在文人的诗文、书法之中。

在宋代,糟姜做为礼品已经是一种常态。所以就有了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答刘原甫寄糟姜》,写了糟姜的脆生、味美,更写出了从朝廷至民间,人们对其赞不绝口的喜爱。

还有北宋黄庭坚的行书《糟姜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中。《糟姜帖》中写到“庭坚顿首,承惠糟姜银杏,极感远意,雍酥二斤,青州枣一蔀,漫将怀向之勤,轻渎不罪,庭坚顿首。”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糟姜帖》


黄庭坚59岁时被贬至广西宜州,期间所作日记《宜州家乘》中也明确提到有人以糟为礼品赠送与他。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宜州家乘》


宋代的浦江吴氏《中馈录》是一本食谱,里面则记载了糟姜的做法:“姜一斤,糟一斤,盐五两,拣社日前可糟。不要见水,不可损了姜皮,用干布擦去泥,沥半干后,糟盐拌之,入瓮。”此外,书中还有“糟猪头、蹄、爪法”、“糟茄子法”、“糟萝卜方”、“糟瓜茄”等与红糟相关的食谱做法。

黄庭坚在宜州期间,在给徐靖国的信里说:“此州岀姜,亦佳,但难得腊糟。故味薄耳。”说明当时红糟还没有在广西流行起来,有好姜,但难得有红糟。可见,红糟和包括糟姜在内的红糟酸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当时还没有流传到广西。

那么武宣的红糟酸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宜家妹子问了很多人,有说是象州传过来的,有说桂平传过来的,但都不是很肯定、很明确的回答。翻看武宣在清代、民国时期的多本县志,县志中都没有提到与红糟相关的内容。或许在当时,红糟酸在武宣还没有得到广泛地制作、食用、传播。

由于武宣制作红糟酸最广泛的区域为三里、东乡的客家人聚集地,所以,宜家妹子在猜测,红糟酸会不会是由客家人大迁徙而流传进入武宣的呢?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由上图可以看到,客家人的第三次迁徒线路(橙色)到达了红糟的发源地,而第四次迁徙线路(黄色)目的地则包括了今天武宣、桂平、象州区域。因此,很有可能是第四次迁徙期间把红糟及红糟酸制作方法带入武宣。

红糟制作工艺传入武宣后,武宣人民却把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广西的大多数地区的酸嘢都是使用酸醋来进行腌制,酸味足而香气不足。但武宣红糟酸特有的糟香、酒香、酸香、色香,让它当之无愧地成为广西酸嘢的代表者!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武宣红糟酸


武宣红糟与红糟酸在武宣已经成为巨大的产业。武宣的地理位置,为红糟酸的制作提供了无污染的绿色食材。包括小琳姜、东乡姜、中平姜在内的子姜,脆嫩而又丝少,都是难得的糟姜原料。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七、八月的清晨,子姜已经摆满东门塘市场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大瑶山脚下,绿色无污染的子姜

那么,武宣红糟与传统红糟是否是相同的东西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田红糟,宜家妹子特意从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份古田红糟。古田红糟明显地跟武宣红糟不同,因为它是酿酒的附加产物,所以它是湿的,一团团的。细闻除了浓浓酒气之外,还有一股类似豆腐乳的味道,但少量的古田红糟直接入口,却有些酸味。过后再跟大家专门聊一聊传统红糟与武宣红糟的区别。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邮购的古田红糟

武宣红糟明显与古田红糟不同!可以说武宣红糟是在传统红糟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制作工艺的改进。

千年红糟酸的前世与今生

武宣红糟

千年之前,传统红糟被发明;千年之后,武宣红糟酸却玩出了新花样!

作者:宜家妹子

宜家妹子,三里镇一个八零后的客家妹子。从小就看着阿太、阿奶、阿妈做红糟酸,记忆中的味道,只要打开坛盖,那香味能从村头飘到村尾。如今,传承着祖辈的手艺,腌制绿色无添加、无污染、安全健康的红糟酸,让记忆中的香味飘向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