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婦女節到女神節、女王節,是女性的勝利還是商家的陷阱

從婦女節到女神節、女王節,是女性的勝利還是商家的陷阱

不知道曾幾何時,“婦女”這個讓女性挺直腰桿的詞變成了貶義詞,用小姑娘的話“你才是婦女呢!”。“婦女能頂半邊天”、“婦女解放”這些話語,曾經讓中國女性激情澎湃,大大地改變了中國舊社會絕對男權至上的情況,新中國第一位女性拖拉機手還被印上了人民幣上,絕對是無上的榮耀。至今,保護女性權益的組織還是婦女聯合會,“婦女”這個詞,是可以凝聚所有女性力量和期望的詞,也是中性詞。

從婦女節到女神節、女王節,是女性的勝利還是商家的陷阱

“婦女”一詞被莫名其妙的異化、醜化,到現在源頭還不確定,但在這中間,媒體及社會潮流絕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在世界婦女解放運動中,除了勞動權益保護、性別平等權利等訴求,女性獨立也是核心話題。在女性獨立的語境中,不僅僅是經濟獨立、政治地位獨立,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大部分女性,在經濟獨立上都能有非常大的突破,但隨波逐流、盲目跟風的習慣反而愈演愈烈。媒體說吃豬蹄能美容,大姑娘小媳婦啃豬蹄啃的不亦樂乎;媒體說“包”治百病,有些女孩子攢數個月工資買名牌包為自己治“病”;有些人說“婦女”一次有歧視的意思,很多女性馬上對這個無辜善良的稱呼加以抵制。

從婦女節到女神節、女王節,是女性的勝利還是商家的陷阱

隨著“婦女”一詞的變異,三八婦女節也變成了“女神節”、“女王節”,無上的讚美和恭維讓部分女性感覺到了“幸福”。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媒體和商家的推波助瀾毫無疑問是絕對主力。媒體為了吸引流量,商家為了銷售業績。為了利益,商家可以製造出無數個節日,這些節日戴著人文關懷的面具,真實面目卻是購物節,什麼“聖誕狂歡購物季”、“浪漫情人節購物季”、“春天的約會購物季”、“雙11”、“雙12”等數不勝數。當然,在推動消費、增加就業方面,確實作用明顯,但在事實上,讓部分女性陷入“消費怪圈”不可自拔。買了這個一百多的口紅,眼影也得配套;妝容齊備了,首飾也要應景;這個裙子得有兩雙不同風格的鞋子來搭配,買了新的手包,外套也得跟著換了。上個“節”都沒買衣服,這個節不能再委屈自己了。這樣的消費節奏,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

從婦女節到女神節、女王節,是女性的勝利還是商家的陷阱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你是“女神”,女神要有女神的優雅和氣派,你是“女王”,女王要有女王的雍容和華貴。可是,女神和女王都是靠衣著和妝容嗎?其實,內心的粗鄙用奢侈品都無法掩蓋,放棄對自己內心的改造,杜絕學習和充實自己的靈魂,單單專注於外表,不是中國女性的真實面目,只是暫時被矇蔽了而已。

從婦女節到女神節、女王節,是女性的勝利還是商家的陷阱

“女神節”、“女王節”名稱的變遷,讓部分女性認為是自己的影響力變強了,因為有人需要討好自己這個群體,自己有了話語權。其實不然,在對女性稱呼越來越美好的今天,女性面臨的性別歧視、生活壓力、性騷擾、家庭暴力並沒有杜絕,反而有難以革除的趨勢。根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30%的已婚婦女遭受過家暴;智聯招聘2009年職場性騷擾調查顯示,40%女性遭辦公室性騷擾。在性別權利仍在被侵犯的時候,沉迷於美好的稱呼,忽略部分女同胞不幸的遭遇,是盲目樂觀的。被人稱“女神”,難道真的就活得像個女神?也有人說,“女神”代表著一種渴望和期許,那麼,在平等權仍未得到切實保障的情況下,受萬眾敬仰、像女王一樣高高在上的待遇現實嗎?我個人絕對,還不如真正爭取到切實的平等和尊重,放棄不現實的渴望和想象。

從“婦女節”變成“女神節”、“女王節”,不代表女性地位的上升,也不是女性的勝利,而是商家盯緊了你的錢包,讓你開心地消費而已。當然,可以享受這種過程,但不要沉迷於稱呼的美好,畢竟,你離“女神”還很遠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