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洪宇等:全球石油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勢研判

石洪宇等:全球石油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勢研判


全球石油市場呈現石油需求與經濟走勢高度相關,交通用油主導需求增長,技術變革提升供應能力,北美供應占比提升,原油品質愈加輕質化,油品貿易所佔比例不斷上升,貿易市場不穩定性加強等特徵和趨勢。
未來,全球石油市場的部分特徵和趨勢將發生變化,表現為:石油需求正逐步與經濟增長脫鉤,石油原料屬性更加凸顯,中東將重新主導原油供應增長並推動原油重質化,數字化轉型推動油氣行業發展,石油市場不穩定性進一步加劇等。
中國應充分利用好戰略買方優勢,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需求影響力;加強供應體系建設,提高油氣自主控制力;生產企業應充分考慮原油重質化趨勢,積極研究先進的加氫處理技術。
1當前全球石油市場的主要特徵
1.1 石油需求與經濟走勢高度正相關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深入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經濟規模的擴大,社會活動水平的提升,均會直接推動石油需求增長。2008-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同期石油需求負增長;與之相反,2017-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分別達3.8%、3.6%和2.9%,同期石油需求增長分別為180萬桶/日、110萬桶/日和100萬桶/日。從近年石油與經濟關係可見,全球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影響石油需求增量下降54萬桶/日。


石洪宇等:全球石油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勢研判


1.2 交通用油依舊主導石油需求
交通是最大的用油行業,且佔比呈逐年上升的態勢。交通部門的石油需求佔比由2000年的54%上升至2019年的59%。但近年來,石油的原料屬性逐步凸顯,化工行業石油需求佔比穩步上升,從2000年的17%升至2019的19%。

石洪宇等:全球石油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勢研判


1.3 先進技術提升了美國石油供給能力
過去10年,美國通過先進的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大幅降低了原油開採成本,重新成為重要的原油生產地區,依靠頁岩革命實現了能源獨立。2010年以來,頁岩油在美國原油產量中的比重從10%左右快速提升至50%左右。2014-2016年油價暴跌期間,美國七大油氣產區的鑽機數量最大降幅為78%,同期美國國內原油總產量僅下降11.4%,頁岩油產量僅下降12.3%。
1.4 北美石油供應在世界總產量中佔比顯著提高
隨著美國頁岩油、加拿大油砂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崛起,北美地區在世界石油供應中的佔比不斷提升,中東地區和獨聯體國家供應占比保持平穩,其他地區佔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9年,北美石油供應占全球供應總量的比重升至25.6%,較2009年提高9個百分點。
1.5 全球石油供應格局正在發生轉變
美國原油生產的再次崛起深刻改變了全球石油生產格局,目前美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三國石油產量佔全球石油供應總量的近四成,成為左右國際油價走勢的主要供應博弈方,歐佩克的影響力被邊緣化。

2019年,美國原油產量比2018年上升11%,達到1223萬桶/日,創下新紀錄,佔全球供應總量的比重達到17.1%,比2016年提高4.2個百分點,比2009年提高8.4個百分點。2016-2019年,非歐佩克產油國供應累計增長560萬桶/日,歐佩克原油產量減少240萬桶/日。2019年,歐佩克市場份額降至35.3%,比2016年下降3.8個百分點。

石洪宇等:全球石油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勢研判


1.6 全球原油供應呈現輕質化傾向
全球輕質原油產區主要集中於美國和西北歐,中、重質原油產區集中在委內瑞拉、墨西哥、加拿大、伊拉克等國。過去10年,由於美國輕質頁岩油產量快速增長,歐佩克減產,委內瑞拉和伊朗遭到美國製裁導致中、重質原油供應大幅減少,輕質原油在全球原油總產量中的佔比持續上升。2019年,世界原油供應總量中的輕質油佔比達到35.3%,相比2009年提高5.5個百分點。


石洪宇等:全球石油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勢研判


1.7 全球原油貿易佔比下降,油品貿易佔比上升
由於傳統原油貿易盈利空間不斷縮減,產油國、大型石油企業和貿易商開始尋求新的市場機會。相對於原油來說,成品油的附加值更高,出口油品可獲得更高的利潤。原油貿易在全球石油貿易中的佔比從2002年的76.7%下降至2019年的63.4%,而成品油貿易佔比則上升至36.6%。

1.8 全球石油貿易東移趨勢更加明顯
2000年之前,全球煉油中心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2000年以後,隨著亞太地區的中國、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大規模新建煉廠,亞太地區開始成為全球最大的煉油中心,吸引全球石油貿易流向由歐美轉向亞太,石油貿易中心東移。
1.9 地緣政治成為擾動石油貿易的重要因素
2019年,全球石油貿易總量達到34.81億噸,比2010年提升33%,但受到貿易摩擦、地緣政治動盪等因素影響,較2018年小幅下降。美國特朗普政府推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貨物貿易造成負面影響。從中美貿易看,2018年中國進口美國原油33萬桶/日,佔進口總量的3.6%。2018年8月,中國暫停進口美國原油,超過20萬桶/日的美國原油在印度、韓國等國家尋找新的目的地。此外,伊朗、尼日利亞、委內瑞拉、利比亞等國原油產量下降,地緣政治成為限制石油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
2對未來全球石油市場走勢的幾點研判
2.1 全球石油需求逐步與經濟增長脫鉤

受能效提高、能源強度下降等因素影響,預計未來能源需求與經濟增長將逐步脫鉤。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9年發佈的《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數據,2015-2050年全球經濟年均增長2.9%,2050年全球GDP將達到205萬億美元,是2015年的2.72倍。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2050年達到181.8億噸標油,較2015年增長約36%,即全球將以36%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170%的經濟增長。2050年全球能源強度將降至0.88噸標油,比2015年下降50%,能耗年均下降2%。能效提高、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以及出行方式變革,導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逐漸放緩,預計2035年世界石油需求總量達到51.1億噸峰值,2050年降至49.3億噸。
2.2 石油的原料屬性日益凸顯
從當前到2050年,主要用油行業的石油需求都有所增長,但交通行業用油需求增速與前20年相比逐步減緩。預計交通用油需求於2030年前後達到30億噸左右的峰值,2050年緩慢下降到28.4億噸,但交通行業用油佔石油總消費的比例仍超過50%,主要是航空、航海以及貨運領域石油需求難以替代。與此同時,化工行業的用油需求將有明顯增長。當前,發展中國家的化工用油消費量明顯偏低,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化工用油發展空間巨大,未來石油的原料屬性將更加凸顯。2030年,石化產業將佔全球石油新增需求的1/3以上,2050年接近50%。預計2015-2050年,全球化工用油需求年均增速為0.6%。

2.3 中東地區仍是長期原油產量增長的最主要來源
受技術創新和地緣政治因素影響,2030年前,世界原油產量增量的60%來自美洲,中東只佔16%左右;2030年後,中東地區儲量優勢凸顯,成為原油產量增長的主要地區。2050年,中東地區原油產量較2030年增長1.37億噸,南美地區原油產量較2030年增長0.27億噸,其他地區產量下降。2050年相對於2015年的原油產量總增量中,北美地區佔38.9%,中東佔43.8%。
2025-2030年,美國原油產量將進入峰值平臺期。由於大量易開採、產量高的“甜點”區塊被優先開採,美國頁岩油老井的產量遞減加快。除二疊紀盆地外,巴肯、鷹灘等幾大頁岩油盆地產量已呈現下降趨勢,只能通過大幅增加新井來維持產量。此外,開採技術進步也面臨“天花板”。從幾大國際能源機構/公司對美國未來原油產量的預測看,除BP公司認為美國石油(包含天然氣液)產量將在2030年後達峰,國際能源署(IEA)、歐佩克、IHS等機構均認為美國原油產量將在2025-2030年開始下降。
2.4 2025年將是全球原油品質由輕轉重的節點
2025年前,美國將是全球原油產量增長的重要來源,增量在400萬桶/日左右,全球原油品質結構延續輕質化趨勢,2025年後,全球原油品質可能向重質化轉變。

首先,關於輕質原油,美國原油產量在2025-2030年達峰,輕質原油產量增速下降。北海地區隨著開採進入成熟期,新探明的石油資源連年走低,近10年沒有大型油田被發現。挪威的原油產量已降至1998年以來最低。根據英國石油天然氣管理局(OGA)的數據,2024年英國原油產量將比2018年下降23%,至84萬桶/日,2040年將降至50萬桶/日。
其次,關於重質原油,全球石油剩餘儲量中,重質原油比例逐年上升。根據哈特能源公司(Hart Energy)預測,全球API度小於22的重油產量持續增長,2030年將達到1680萬桶/日,較2015年增加400萬桶/日。據加拿大石油生產商協會預測,加拿大未來油砂產量會有較大幅度提升,將從2018年的290萬桶/日提高至2035年的425萬桶/日。委內瑞拉是全球最大的重油儲藏區,若未來解除制裁,該國產量增長,將進一步提升重質原油的市場佔比。
2.5 油氣行業進入數字化與智能化時代
經過長達100年的開採,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對象已逐步從常規資源轉向非常規資源,從陸地轉向海洋,從淺層淺水轉向深層深水,開採難度越來越大,對技術及裝備的要求越來越高。以智能化為代表的油氣技術革命已拉開了序幕。世界經濟論壇曾經預測,2016-2025年,數字化轉型可以為油氣行業及其客戶和相關領域帶來1.6萬億美元的價值。

2.6 全球油品貿易佔比將進一步提升
隨著亞太地區煉油能力進一步增長,在滿足區內油品需求的情況下,該地區將有大量富餘資源可以出口,亞太地區成品油出口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除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之外,中東產油國和印度大力發展煉油業,成品油出口量不斷增加,全球石油貿易中油品貿易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2.7 全球石油貿易東移趨勢加速
中長期看,亞太地區仍是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地區,為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同時隨著該地區煉油行業進一步擴張,預計亞太地區石油貿易總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全球主要石油資源地區均將瞄準亞洲市場,努力加大對亞洲地區的石油出口。從供應看,隨著北美地區石油供應自給能力不斷提高,該地區原油進口量下降、出口量增加,將進一步加速全球石油貿易東移的趨勢。
2.8 未來石油市場不穩定性因素增多
美國能源獨立將加大全球石油貿易的不確定性。2019年11月,美國實現了月度石油淨出口,對外宣佈實現了能源獨立。能源獨立不僅改變了世界石油供應格局,還使美國可以用石油作為戰略武器影響世界格局。在經濟上,由於美國已具備滿足國內供應的能力,通過制裁委內瑞拉、伊朗等國,可更多地輸出本國石油產品,以增加本國收入。在政治上,美國可以更自如地實現對中東地區的管控,也可通過出口石油使美國與日、韓盟國關係更密切,打壓俄羅斯等戰略對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石油和石化產品成為重要貿易品種,對其他石油出口國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未來石油市場和貿易的不穩定性會進一步加劇。

3思考與建議
3.1 利用戰略買方和市場需求優勢
未來,美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在世界油氣供應市場的博弈將更加激烈,中國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必然是三方爭奪的對象。中國可充分發揮戰略買方優勢,一方面謀求進口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將其作為制衡供應國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將油氣進口合作作為中美貿易談判中的重要籌碼。從長期資源和供需潛力看,中東、中亞-俄羅斯和非洲仍是全球油氣出口規模最大的3個地區,中國應與這些地區的出口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3.2 加強供應體系建設,提高油氣自主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圍繞重點盆地,突出深水、深層及非常規資源等重點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實現石油穩定可持續發展,天然氣快速發展。
二是做好極端情況壓減需求和供應保障方案。在國際市場供應中斷、國際油價飆升的情況下,保證國內供應安全,制定需求分級壓減預案。
三是加強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在提升戰略儲備、商業儲備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企業義務儲備政策,擴大石油儲備規模。

四是穩步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中國須探索現代煤化工技術並進行產業化,可將煤制油氣技術定位為國家戰略技術儲備,將煤制烯烴技術定位於化工原料多元化重要技術路徑,從而形成中國獨有的煤化工路線。
3.3關注原油品質變化趨勢,佈局先進加氫處理技術
為應對長期原油品質的重質化趨勢,新建及改擴建煉廠應充分考慮匹配全流程加氫裝置,沿海煉廠可研究裝置結構調整的可行性,匹配加氫裝置以接納加工進口重質原油。技術上,加氫路線相比脫碳路線更適合劣質重油加工和渣油深度轉化,未來重油加工技術的發展應以加氫技術為主線,並與脫碳等技術形成優勢組合,共同應對煉廠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特別是懸浮床加氫裂化技術,這是當今煉油工業的發展熱點和前沿技術,未來幾年,一旦新建的單系列大規模裝置通過開工運轉,技術效果得以驗證,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議加大對懸浮床加氫技術的攻關力度,儘早將成熟的配套技術運用於煉製加工。
來源: 國際石油經濟 作者 :石洪宇,王利寧,李瑋,于傑,周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