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军波杂文随笔集《东莞需要温暖》:在这里,读懂东莞

谭军波杂文随笔集《东莞需要温暖》:在这里,读懂东莞

首席记者 陈帆 摄

谭军波杂文随笔集《东莞需要温暖》:在这里,读懂东莞

东莞时间网讯走过好多城市,疲惫了,最后落脚东莞。

我倡导“三小幸福观”,即小城宜居,小官宜做,小富即安。

选择东莞并逐步爱上它基于多种原因,最重要的:人情味浓,易交朋友,比较温暖。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交际,需要融合。更多时候我们因为人而喜欢一座城。至于其他,请看书中后记《爱与不爱东莞的理由》。

当然,东莞也有许多短板。人无完人,城无完城。哪个城市没有自己的弊病?爱与不爱在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城市的主流是否认可?你更看中哪一方面?你自己觉得适不适合?

既然在一个地方生存,就要尽量发现它的好。因为在,所以爱。就像领导用人,肯定用其长处,若只盯着缺点,绝对无人可用。当然,好领导也会对其爱将多些提醒。同样,爱一个城市也没必要护短或者粉饰太平,关键要采取理性与建设性的态度。艾青长诗《我爱这土地》有名句:“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在《东莞时报》开“莞谭”专栏并出此书,源于对东莞发自内心的爱。

从2007年算起,我来东莞已九年,对一个城市的了解,工作与生活三年后应有感觉,2013年我觉得自己的积累到了一定阶段,有了表达的欲望,可以开专栏了。虽然工作挺忙的,我亦笔耕不辍,坚持不懈,三年后积累上百篇文稿,终可结集成书。

本书记录了这些年我在东莞经历的人和事,我对城市的观察与思考,也传递着我的欢乐与忧伤。

我的文章虽然仍存在粗鄙、幼稚、错漏、偏颇之处,但绝对属于有感而发的真诚之作。文章内容涉及各种社会问题、文化现象、民生百态等,尤以文化生态观察见长。它为读者全面而深入认识东莞提供一份参考。

我的文章传递着正能量。我对城市发自内心的爱,自然会努力挖掘它的优长。即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所谓负面话题,亦善意为之。

我的文章追求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融合。每篇文字均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同时我有意识追求文学性。见人见事,以人带事的写作风格显而易见。文本上力求文字讲究些,谋篇布局精巧些,情感融入充沛些,因而,也更好读,生命力会更强些。

我参与东莞作家采风活动而撰写的《曾经隐居凤岗的瑛王》入选征文比赛十佳,有点意外。《我的头发谁剪》在文学杂志上刊登,并得到文学评论家的好评,令我欣慰。

我的一些话题引起领导或相关部门重视并加以改进,令我好不欢喜。比如我对重视民间博物馆的呼吁,后来相关部门很快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我很早提出政府要打造篮球文化,要办篮球文化节,要做篮球城雕,如今篮球品牌推广早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城雕征集已完成,节庆已列入规划,等等,一步步往前推进;我对莞产音乐剧应该关注本土题材的呼吁得到响应,今年要创作《虎门销烟》;我在2015年4月发表了一篇《东莞要培养看戏买票的习惯》的文章,我的老领导,现任文广新局局长陆世强先生告诉我,受文章启发,他们取消了玉兰大剧院每场演出要送上百张票的传统,减少了浪费,避免了最好位置没人坐,如男人秃顶之难堪,同时也让真正的戏迷到剧院。

很欣慰因为“莞谭”专栏,许多朋友认识我并成为我的粉丝。经常有朋友对我的专栏赞赏有加,十分开心。

去年东莞虽然经历了“扫黄”风暴后,出现人流减少,中小企业经营艰困等现实,使一些人对东莞失去信心。我不以为然。历史上的东莞历经了多次产业转移,如爆竹、水泥、烧砖、造纸等行业的迁徙、萎缩或归零;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沉重打击,等等。但东莞依然生机勃勃,此次打掉了见不得光的黄色产业,有什么了不起?东莞更干净更健康了,伴随着深圳高大上的企业转移东莞与深圳客的涌入,加上东莞本土企业“逼上梁山”求创新做品牌,东莞的明天将更加明媚!

我希望,看了我的书能读懂东莞。

作者简介

谭军波,男,湖南慈利人。1982至1986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86年分配至南方日报社工作;历任《南方日报》佛山记者站驻站记者;《南方周末》编辑、编委、北京记者站站长。1996至2001年历任《南方都市报》副主编、广东省方都报刊投递公司总经理、广东省南方报刊发行总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至2007年担任《京华时报》副总经理、《重庆商报》副总裁、《上海证券报》副总编、《南方工报》社长、《三湘都市报》副总编等职。现为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

出版信息

《东莞需要温暖》

作者:谭军波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品简介

本书的主要文章来自东莞时报周日副刊《悦读周末》的杂谈专栏“莞谭”,属于杂文随笔类。文章书写从2013年下半年至2016年3月26日前,横跨三年,对此三年间发生在东莞的各类事件的书写,“记录了这些年我在东莞经历的人和事,我对城市的观察与思考,也传递着我的欢乐与忧伤”。作为资深媒体人的作者,在文章写作,追求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融合。语言质朴流畅,观点温和独到,其见人见事、以人带事的写作风格突出,可读性很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