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导语:《别董大》高适最豪迈的一首诗,也是他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写尽了两个才子不得志的人生,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送别诗,大都写的凄清缠绵、依依不舍又或是低徊流连、情意绵绵。像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又比如杜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而苏轼更是"离谱"一首《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直接将兄弟情用男女爱情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些非常抒情的诗作,虽然非常感人,甚至可以说是感人至深。但却是缺了一些男人的豪迈与慷慨。

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高适与董庭兰同命相连

高适一首送别诗,不但写出了兄弟间的真情实意,离别时依依不舍,更是写了豪迈的男子气概,他不似依依不舍的离歌,而是一首慷慨的悲歌。同样是兄弟离别,也同样是发出自肺腑的诗作,但高适的《别董大》,却给送别诗增添了一些豪放健美的色彩。

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也就是747年。那一年,高适还是个空有才华,而壮志难酬的流浪汉。而他诗中的董大,也迎来了人生的最低谷。两个不得志的才子在河南相遇,一个是刚被迫离开京城长安,一个是消减了脑袋也想挤进京城。

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高适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因安史之乱护送唐宗有功,在安史之乱以后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做到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这样的高官,甚至还被册封渤海县侯。但在安史之乱以前,他是非常不得志的,而且日子过的非常贫苦。

董大名为董庭兰,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琴师。但因当时的"音乐界"盛行箜篌、琵琶等胡乐,而董庭兰则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七玄古琴乐手。当时的古琴乐手多不得志,虽然董庭兰算是盛唐最好的古琴乐手之一,但也同样是不得志,所以董庭兰不得不离开长安。

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别董大》一曲慷慨悲歌

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虽然两人的近况都不佳,但高适依然将这首送别诗写的豪情万丈。他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送别诗硬是写成了,心灵鸡汤般的临别赠言,特别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说,北风呼啸遮天蔽日的黄沙,使得整个天空看起的都是昏黄的阴云,而那本该耀眼明媚的太阳,这个时候,却已经被黄沙和阴云完全的遮挡住了,显的是那么的黯淡无光。

一群大雁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依然向南方飞驰而去,黄沙又怎么样,大雪又怎么样,依然无法阻止大雁展翅翱。

以黄沙飞雪这样的景致,来渲染出荒凉凄寒的送别的场景。而高适又用大雁展翅南飞,来给自己和董庭兰打气。他告诉董庭兰,当然也是在告诉自己,我们都是天纵之才,别怕等时机成熟,我们就会和天空的大雁那样在天空展翅翱翔

而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这首诗画龙点睛之笔,高适安慰董庭兰,你切莫伤心,更不应该一蹶不振。你虽然离开了长安,但你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这便是高适的豪迈和慷慨,这句诗响亮有力,大气磅礴,于宽慰之中,又带着激励,这便是信心和力量。

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别诗之经典

结语

送别诗非常多,且流传千古的经典也不在少数。但在我看来,高适的这首最为爷们,也最是大气。

但这首诗不仅是有大男人的刚强,也有细腻的情感流露,可谓是刚中带柔,既有朋友情谊,更有兄弟般的鼓励。所以,我认为《别董大》是送别诗中难得的佳作,更是送别诗缺少的那一抹阳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