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匈奴把漢朝當“地主家傻兒子”忽悠,漢武帝表示很受傷

“單于,既然漢朝這麼有錢我們不如多忽悠一點?”

話音剛落,一陣大風突然刮進單于氈帳,將帳內金制蠟盤上的點點燭火吹得搖晃起來。

“就照你的意思去辦!”

在洽談了將近一個時辰後,單于一邊拿起從漢地虜來的瓷器,一邊在把玩片中下達最終決定。

這一切還得從匈奴向漢朝求和說起。

同是漢使:一個熱情對待,一個冷落對待

自武帝對匈奴展開軍事打擊始,匈奴已不再像漢高祖時那麼猖狂,不僅對漢朝邊境減少了騷擾,還將王廷遷到沙漠最北邊。

“匈奴自衛,霍度幕以來,希復為寇,遠徙北方,修養士馬,習射獵,數使使於漢,好辭甘言求請和親”

——————《資治通鑑》

就在匈奴單于看著漫天黃沙的景色,並抱怨不再當年時,智囊團們給他出了一個賺錢妙招,什麼妙招?

  • 官員A:“現在最來錢的還能有啥妙招?抱漢朝大腿呀!”
  • 官員B:“就是就是!你看大宛,烏孫一說交好,漢朝給他們打錢老快了!”
  • 官員C:“這可不就地主家傻兒子嗎?”
資治通鑑:匈奴把漢朝當“地主家傻兒子”忽悠,漢武帝表示很受傷

單于也是個行動派,咱們說幹就幹。

  • 單于:“這不咋整吧?!窮瘋了都!”

匈奴在達成內部統一後,向漢朝表示想要和平相處的願望。

漢朝雖物資豐沛但也經不起這連年征戰,在看到匈奴拋出橄欖枝後,心中不由開始盪漾起水花。

於是,漢武帝派王烏出使匈奴。

王烏到達匈奴境內後,匈奴以本地習俗為由,讓王烏放下用耗牛尾巴做成的旗子,隻身一人進入單于氈帳。

  • 王烏:“武帝讓我來看你們是否有誠意。”
  • 單于:“有誠意,老有誠意了!爺!咱們什麼時候打錢?”

可能劉徹覺得一個王烏不夠,武帝又派出使者楊信去匈奴。楊信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漢主義”,他直接拒絕了匈奴所謂的“當地習俗”,沒有如王烏那般溫順,所以單于對他很抵制。

可匈奴單于對二人截然不同的態度,僅僅只是因為王烏尊重他們,而楊信沒有順著他們嗎?

如果這麼看就未免太孩子氣。

資治通鑑:匈奴把漢朝當“地主家傻兒子”忽悠,漢武帝表示很受傷

  1. 這是單于對王烏的態度:

“漢使北地人王烏等窺匈奴”

“單于愛之,佯許甘言,為遣其太子入漢為質”

——————《資治通鑑》

  1. 這是單于對楊信的態度:

“漢使楊信於匈奴,信不肯從其俗”

“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為質,無幾矣”

——————《資治通鑑》

接下來咱們根據史料繼續分析。

首先:匈奴對王烏表露好感,對楊信表露不屑,目的是“讓有利匈奴的王烏負責漢匈問題”。

這是什麼講究呢?

因為,匈奴本就沒有誠意和漢朝修好,自然也不會把太子送到長安作人質,他們的本意只是要錢。

漢朝在此時派去兩個外交官,當中一個“尊重(順從)”他們,一個是剛硬的“漢朝主義”。

所以,二人誰能給匈奴帶來巨大利益,大夥一看便知。

其次:匈奴這種只對王烏表露出好感的做法,導致武帝只能派王烏去全權負責與匈奴的和平商討。

只此一步就能幫助王烏仕途一路亨通。

也只此一步就能幫助匈奴在漢朝獲取巨大利益。

資治通鑑:匈奴把漢朝當“地主家傻兒子”忽悠,漢武帝表示很受傷

“這好似匈奴和王烏心照不宣的交易。”

晚清的李鴻章就是如此,俄國新皇登基時直接點名:“希望李鴻章代表清國出使俄國。”

當時李鴻章因“犯錯”賦閒,慈禧便希望俄方再斟酌人選,可俄方就是認準李中堂,這使李鴻章從二線又回到一線,一路直上青雲。

最後:既然匈奴間接“給予”了王烏此等“好處”,那王烏是一定能夠為匈奴爭取最大利益的。

雖在《資治通鑑》中沒有細緻記錄,但這則史料就足以表明匈奴已從漢朝這裡取得大量財物:

“漢又使王烏往,而單于復諂以甘言:欲多得漢朝財物。”

——————《資治通鑑》

  • 王烏:“老哥啊!你啥時候來長安表決心啊!錢也打了!我好交差”
  • 單于:“喂?!啊!老王,大漠這裡信號不好,我先掛了!”
  • 王烏:“......”
資治通鑑:匈奴把漢朝當“地主家傻兒子”忽悠,漢武帝表示很受傷

匈奴單于戲耍大漢武帝

你說,漢武帝錢也給你打過去了,外交官員也都跑幾趟了,匈奴單于再不做出表示就不合適了吧?

為履行自己“言而有信”,單于特意挑選出一名在匈奴德“高望重”之人(其實就是年齡大身體不好的人)。

劉徹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匈奴那邊派人來了,為維持兩國良好友誼,武帝命人好生照顧來者;可時間一長,劉徹發覺事情不對勁了!從匈奴來的使臣沒到大漢幾天便重病發作,後來居然直接去世。

  • 劉徹:“我TM直接看傻眼!”

匈奴單于看自己派去的使臣在大漢嚥氣,立刻對外宣稱是漢朝翻臉殺死自己的大臣,就這麼理由充分的“將”了漢武帝一軍。

“單于以為漢殺吾貴使者,乃留路充國不歸。”

——————《資治通鑑》

  • 劉徹:“你老小子,感情是送了個“爹”過來碰瓷?”
  • 單于:“我不管,你言而無信,我們不要一起玩了!”

於是,在經過這場外交鬧劇後,單于以“大漢言而無信”為由與其斷交,並出兵騷擾。

“於是匈奴數使奇兵侵犯漢邊。”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匈奴把漢朝當“地主家傻兒子”忽悠,漢武帝表示很受傷

結語

這可能是《資治通鑑》記載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漢匈外交恩怨”,匈奴利用漢朝想要和平的意願多次騙取錢財和物資,最後還設局來陷害大漢,這樣的做法實在是讓劉徹集團有苦說不出,也讓老廖讀完後哭笑不得。

但在開懷一笑之餘,大家也要好好品味當中的大智慧,畢竟“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史廖未籍現只運營頭條號,其他平臺發佈皆為抄襲,搬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