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膏方=健康?你真的瞭解膏方嗎?

膏方是什麼?

中藥的劑型主要有“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平時咱們最常見的是“湯”,就是熬的湯藥。

膏方屬於“膏”,膏又分為外用和內用:

  • 外用的最有名的就是傷痛膏藥,
  • 內服的就是咱們現在最流行的膏方。


吃膏方=健康?你真的瞭解膏方嗎?

所以膏方本身並不神秘,膏方的成分,也就是開出來什麼的處方,然後熬成膏方比較重要,中藥的組方是膏方的技術核心。

也就是說,膏方是個形式,內容還是要看你方子的內容是如何的。

膏方是怎麼做成的?

說簡單點,就是濃縮的湯藥。

一般來說,開十副或者二十副方子,然後用銅鍋(中藥不能見鐵和鋁等金屬,但是可以用紫銅鍋)長時間的熬,比較耗時,而且比較耗藥材,所以膏方比較貴。

一般出膏率是百分之四十,就是說,一般十副藥濃縮後,大概就是四副藥的體積,最後收膏時候放輔料,蜂蜜或者飴糖。


吃膏方=健康?你真的瞭解膏方嗎?

膏方呢,確實適合滋補類的方子,比如石斛,古書記載就是熬膏服用效果比煎煮或者入散劑收效。

膏方的特點是什麼?

  • 膏方比較適合偏滋補的方子,最後收膏的時候可以加龜甲膠、鹿角膠、阿膠等貴細藥材;
  • 服用起來比較方便,一般1勺或者2勺,溫開水沖服,就可服用了;
  • 口感比湯劑稍好,收膏可以加麥芽糖或者蜂蜜,可以矯正口感。
  • 比較適合慢性調理,1次的膏方一般可以服用1個月左右。

膏方的缺點是什麼?

  • 膏方比較貴,上海這邊是不進醫保,需要自費的。
  • 膏方比較固定,不夠靈活,病情不穩定,不建議服用膏方,因為熬好的膏方沒辦法改變。

服用膏方一定會體質變好?

不一定。

膏方也是處方,要針對病情,辨證準確,處方精當,才有可能有效果,如果處方思路不對,也可能沒有效果。


吃膏方=健康?你真的瞭解膏方嗎?

膏方只是一種劑型(藥的形式),什麼處方的膏方,合適自己的膏方,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膏方的診費會比一般門診貴?

開具膏方需要的中醫業務能力其實更強,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更多,而且處方花費的時間會更多,因為要考慮一個月的服藥病情變化等因素,所以診費會適當提高。

什麼樣的患者適合喝膏方?

今年看病的最大感悟就是,補虛來說的話,血肉有情之品的補益效果比草藥的好太多了,膠類的滋陰補陽效果是草藥類無可企及的。

因為醫保內的中藥,沒有膠類,所以一些中年患者喝藥效果不是很持續。就是有時候,醫生會發愁,用什麼藥才能更有效。

人到中年,陰氣自半,很多虛勞性疾病,在秋冬服用膏方,效果會更好,這樣儲存好氣血能源,以待來年春氣升發時候,才有底氣。


吃膏方=健康?你真的瞭解膏方嗎?

比如,秋冬手腳易冰涼的;平時容易疲倦,腰膝痠軟,鬚髮早白,等等,但是具體還是要根據醫生來明確診斷。

想喝膏方應該怎麼辦?

很多虛勞的朋友,其實還伴隨著體內痰溼和瘀血的問題存在,就是並不是單純的虛證,喝膏方前應該喝“開路方” 。

所謂開路方,就是喝了把體內的痰溼或者瘀血處理一下,不然喝了膏方,有時候可能會助痰溼,造成更不好的效果。

所以,首先你應該就近找自己比較信任的中醫,看看自己的具體情況,看醫生是怎麼診斷的,然後,根據醫生的治療方案,再看適合自己的劑型。

故事分享

幾年前剛剛坐門診,在某堂的夜門診,掛號處很信任我,晚上患者不多,有個諮詢膏方的阿姨,推到我的門診。

阿姨人很實在,說自己已經中年了,家庭負擔比較重,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比較辛苦,總覺得力不從心,想喝點膏方補一補。

這樣對家庭比較負責,有好的身體才可以更好的為家裡,但是,自己最近感冒了,不知道可以開膏方不。

我當時就把以上問題給她說清楚了,然後感冒也不適合立馬開膏方,可能說完了,她的衝動消費的心情平復了,然後她就走了。

可是門診掛號的大姐就有點急,當時門診主任也過來找我瞭解情況,因為門診“流失”患者是要打報告的,為什麼來了沒有留住患者,當然門診主任也比較委婉,瞭解完原委以後問,D醫生,您真的會開膏方哈?

大概,他們見過的有一些醫生就是想盡方法先開了再說吧。


吃膏方=健康?你真的瞭解膏方嗎?

另外,並不是說,花錢一定就可以買到健康,只有治療方法得當才可以讓自己更健康。很多膏方的營銷就在偷換這個概念,彷彿花了錢就一定可以更健康。


#大家健康超能團#@大家健康#健康大V創造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