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近几天有一则消息在刷屏:老牌985名校、岭南高校top2之一

华南理工大学,突然爆出毕业生就业困难,向广大校友求援。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来自该学院官微

仅仅1年前,该校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为97.7%,硕士生整体就业率为99.26%。新闻与传播学院134名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29人,就业率高达96.27%,而60名硕士毕业生全部就业,就业率为100%

与此同时,华南理工有件头好大事——今年要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正在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部门紧密协调。金牌是各大高校的香饽饽,华南理工历年都是广东省的金牌保证。今年承办,更是下了血本,想着借东道主优势疯狂揽金。

按往届习惯,参赛项目逐届暴增,现场布置日趋华丽,甚至总决赛现场和颁奖典礼都开始有了超越的野心。据说今年总决赛颁奖典礼要营造出奥斯卡的氛围。揽金+奥斯卡,华南理工有得忙了。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华南理工官网截图

华南理工虽然以工科见长,号称国内“四大工学院”之一,新闻传播不是优势学科,2004年才成立专业,但今年的就业率如此惨淡,让人跌破眼镜,真的全怪新冠疫情?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疫情带来的国内外形势固然凶险,确实压缩了大量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但高校办学思路和大学生的就业观,恐怕才是就业危机的根源。

新闻和传媒行业的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剧烈变革中。实体-电子,线下-线上,PC-移动端,特别是从PGC-UGC,官方媒体、专业媒体的版图已被自媒体占据了半壁江山。传统媒体的蛋糕变小了,用工需求自然小了。在海量信息时代,新闻传媒业一般性的工种已经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而专业性的工种的难度和复杂度则大大提升。高校如果还按以往的范式培养学生,很难不出现供需错配。


清华的反应值得借鉴。5月14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宣布:从2020年起,

取消学院的本科生招生,大幅度扩大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这是清华教改的继续,也是对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大调整。从此,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彻底面向高端,而本科教育则融入新文科和“强基计划”,到“日新学院”进行。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华南理工和清华的新闻学院,分别成立于2004年和2002年。相差只有两年,但已经走在不同道路上。事实上,清华和北大这几年本科生直接就业率早已低于10%,绝大部分都去深造了。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北京大学2019年毕业本科生去向分析

传统的985、211学校,毕业生就业从来不是难事,90%以上司空见惯,就算100%也并不少见。但这种高就业率,本身包含着一种专业方向的妥协和入世。比如北大考古学,各校的历史学,哲学,基础理科等,如果硕士及以下的毕业生不考虑往互联网、教育和金融转行,大多数人也难以就业。

在今年这种大环境,大多数行业都不景气,整体形势无比严峻,转行也无法解决大学生、尤其是名校生的就业问题,中国彻底进入了“

史上最难就业季”。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狼真的来了

但,名校生就业真的难吗?这群智力超群、学业优秀、基础素质高出大众一截的天选之子,难道找不到工作?

其实,不是名校生找工作难,是找到他们心仪的工作难。大多数名校生头顶光环,给自己的人设就是光鲜亮丽高大上,恨不得出道即巅峰,再从巅峰走向更高的巅峰,不肯俯下身子屈就片刻。现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心态调整又滞后许多,就业自然变难了。

如果华南理工新闻学院的学生,愿意去一些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偏远基层,或者去一些看似傻大笨粗的岗位,就业还会难吗?

最近疯传的卖房子的北大、复旦等名校毕业生给出了答案。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北京链家的名校生们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上海链家的名校生们

世俗眼光中的房产经纪人,“入职门槛低”、“人员流动快”、“疯狂打电话”,似乎不入流,跟名校更不沾边。不太合身的廉价西装、不胜其烦的推销电话、不是太死板就是太油滑,人们甚至觉得房产中介有点“low”。但近来我们发现,链家等中介机构里有大量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北大、浙大等顶尖名校生也比比皆是。

上图中的链家某北大毕业生,截至目前共成交二手房228套、新房7套,成交价6亿元!这说明了什么?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房产经纪人们

世俗眼光总是非常讨厌。当年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差点被他们的唾沫星子淹死。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北大屠夫”陆步轩

2003年7月,西安电视台在长安一家机械厂拍摄,厂长提到了他的大学同学陆步轩,意外带红了后者。一时间陆步轩似乎成为北大的“反面教材”。“读书无用论”、“学历不等于能力”等声音甚嚣尘上,“名校毕业去卖猪肉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字字诛心。

那段时间,陆步轩自嘲是“读书人里最会卖猪肉,卖猪肉里识字最多”。他不敢参加校友聚会,不敢回母校。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世俗眼光总认为他给北大丢脸了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当年的“北大屠夫”陆步轩

现实比小说还精彩。如今的陆步轩坐拥亿万身家,参与创办的壹号土猪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8亿!他还兼职写作,创作了《猪肉营销学》、《屠夫看世界》等著作。他热心公益,情系母校,

累计给北大捐款9亿!现在,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世俗眼光认为他给北大长脸了!还频频以优秀校友身份,多次受邀重回母校演讲。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陆步轩作为嘉宾回北大参加活动

一方面是我国的服务业大而不强,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一方面是世俗眼光觉得名校毕业,不应该去做这些有点low的工作;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就业观是不是健康养成了?这是个问题。

银行里的VIP客户经理们,早早地211化、硕士化。证券公司里做卖方的,同样是销售,清北复交的毕业生比比皆是。这也是服务业,跟卖房和卖猪肉有什么不同吗?很简单,金融服务业,尤其是鄙视链靠上的位置,从业人员体面、光鲜、收入高,名校生当然愿意去了。卖房的天天骑着电摩带客看房,卖猪肉天天起早贪黑脏兮兮,能比?还是世俗眼光。


务实一点。可以首先让那些有些情怀、不那么世俗的名校生吃饱肚子,有份还说得过去的收入。

我们国家的教育也是一个亟待升级的服务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造成课外培训横行的原因,课内教学和育人效率不高,恐怕难辞其咎。如果能有大量名校生带着自己的智商、学识、理念、思维进入,势必能提升中小学生的起点。 比如,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清北双料毕业生李永乐,他就以当老师为乐。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李永乐在人大附中教物理

大城市率先行动起来,用高工资和户口先满足名校生的基本需求,再用良好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更多情怀。人大附中、北京四中、中关村一小等中小学名校,已经成了名校生眼中的香饽饽。

2019年,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招聘教师20人,录取者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有19人毕业自清华、北大,有13人为清北本硕连读。深圳市也很有诚意,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只要录用211以上的毕业生当教学老师,年薪酬25万元起步。

大学就业观:华南理工新闻专业就业难,北大校友链家卖房6亿元

深圳南山区外国语学校2019年新录用教师

问题又来了。北上广深可以用高工资和户口来吸引名校生,那老少边穷地区呢?只能靠有一搭没一搭的支教?


新冠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危机和名校生就业危机,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重塑就业观和高校重塑就业教育的一次契机。一些教培机构开始狂欢,力推“简历升级”“面试技巧”等就业类课程,而自教育部往下,也在病急乱投医,大干快上地发动起轰轰烈烈的全国性的就业系列讲座和课程,这方便了一些培训机构圈钱圈市场,却再次舍本逐末。

大学生,尤其是名校生,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不一定非得西服革履、出入高级写字楼,不一定非得从事自己的长期事业。年轻人去一线去基层摔打,更能增长才智和磨练心智。即使试错,才更能认识什么是正确。


往期热文

网易数独爬取2454条学校校训,雷同程度难以想象,北林哈工大独特

缅怀|毛泽东为这所高校选校长、改训词、题校报,还审定教学计划

3所华师4所中大?院校简称老打架,清华复旦没人争,北大有人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