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明·裴一中《言医·序》

01“红区”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这个被新冠病毒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人们称之为“红区”。

一个红区,分出两个世界。

红区外,封城。冷清、死寂得可怕。

红区内,每一分都惊心动魄,每一秒都是生死。

红区,就是决生死的战场。

进入红区,医生护士们需要佩戴这些装备:

手术服、隔离服、鞋套、手套、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面屏。

一层层,一件件,医生、护士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一张张被遮住的面孔,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但是,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国白衣天使。

他们每天要接收许多肺炎重症患者。做CRRT(血液净化)、ECMO、插管……

这是所有医护人员,最难熬的一个春天。

每天,都要面临许多突发问题,身心接受着严峻的挑战。

这边病人心跳停了,赶紧抢救;那边又一位需要抢救,第二位,第三位……

做到后来都怕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走掉。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红区独为一方世界,封闭,闷热,缺氧。

医生、护士穿着三级防护,密不透风。

隔离服内,汗水浸透了内衣。

女医护尤为辛苦。

口罩的缝隙被汗水糊死,呼吸变得极为困难。

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身心俱疲的他们,难得有休息的空隙。

热到极点,只能将手放到冰块上降温。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一位普通的护士,因为闷热、缺氧,她开始出现呕吐症状。

为了固定手术帽、N95口罩,她的脸上贴满了胶布。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身边的人都在安慰她,她却一直在哭。

是因为条件辛苦吗?

不。

她在自责,因为自己的原因,要浪费一套防护服。

她明白,每一套防护服,都弥足珍贵。

她年龄不大,却懂事儿的让人心疼。

环境艰苦,病人不配合,物资有限,个人生活质量陷入窘境。

他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才刚刚开始。

这部拍摄于疫情爆发期的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许多豆瓣网友纷纷留言,说看哭了。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医生有两种——

医务工作者。

中国医务工作者。

中国世界人口最多,疫情问题曾经最严酷。

但是,中国疫情控制得最有效。

中国医务工作者,功德无量。

02挑战

12床肺炎患者,是位81岁的老爷子。

他的病情已好转。因为有糖尿病既往史,他的右腿已经坏疽。

如果不接受截肢手术,任病变部位继续恶化传染,他很难撑到拔管康复的那一天。

一旦错过了手术窗口期,老爷子将万劫不复。

情况迫在眉睫。

医生为此开了三次会议,得出的结果却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心情格外沉重。

老爷子身体底子差,手术风险极大;隔离病房不具备手术条件。

即使放在平时,也鲜有人敢接这个手术。因为它的成功率还达不到一半。

一位血管外科医生说:

医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下来。

这就是现实,虽然很残酷,却无法反驳。

“只要有一点可能,就不放弃。做不了(手术),也要让他舒服点。”

没有手术条件,医生打电话给指挥部,争取手术室;给老爷子家人打电话征求手术意愿。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有人敢接这次手术了。

“给我十几把血管钳,我就可以(把手术)干下来。”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自信,来源于精湛的职业技能水平。

医生为老爷子争取到手术室,指挥部全力配合。

老爷子需要转院,去往具备手术条件的同济医院中法院区。

两地距离40公里,顺利的情况下,救护车需要50分钟才能到达。

在有呼吸机插管、三级防护、氧气瓶只能支撑90分钟和职业暴露的重重困难下,他们不得有任何失误。

任何一丝失误,都有可能出现致命性问题。

负责此次转运的麻醉医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他们说,有一线生机也要尝试。

临危受命,千钧一发。

护士娴熟地配制药剂。她知道,此举成败,皆系于己身。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在转运的过程中,12床的呼吸机接管突然掉了,所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这几乎是致命的。

“以后抬病人,一定要我说可以了才行!我们要统一好节奏。”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陈医生坐在监控器面前,眼睛不敢眨一下,神情紧张。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抬人,上救护车,挂点滴,接通监测仪器。

他们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路上车身颠簸,血压、血氧、心率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是致命的。

车上没有心电图,医护人员只能用手全程监测老爷子的脉搏。

一路安全抵达同济医院中法院区。

在将12床老爷子送往病房的途中,初尘看到了一副这样的画面: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医护工作者们,走在冰冷的沥青路上,身边是被他们悉心护卫的患者,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

阳光撒在他们身上,披上一层圣洁的金色,耀眼夺目得无法直视!

将老爷子送到隔离室,又是一波紧张有序地急救。

做完这一切,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这时他们才发现,防护服里早已湿透。

院区内的植被园里,开满了樱花,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开得格外美丽。

一如生命般绚烂多彩。

他们在樱花树前合影,臃肿的防护服,手里的医疗仪器,尤为醒目。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蓝色衣服是上海医疗队员,白色衣服是武汉医疗队员。

他们也许不知彼此姓名,也从未见过彼此的容颜。

但是,在这一刻,无论职称高低,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无比的理解与默契。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是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格局与态度。

12床老爷子,要开始一场“豪赌”生死的手术了。

四位医生,两位麻醉师,两位护士,由他们共同完成这场特殊的手术。

装备好三级防护,检查口罩是否漏气。

手术开始。

由于手术室封闭、缺氧,再加上精神高强度集中,主刀医生的眼镜很快被汗水打上一层白雾。

眼镜、护目镜、面屏,三层障碍下,视线变得模糊。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三层隔离衣、口罩被汗水湿透,呼吸变得极为困难。

就连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摄像机镜头,都被雾气打得模糊一片。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手术进度像被按了缓慢键,每条血管、动脉,都需要队员互相再三确认。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接近三个小时,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他们非常疲惫,身体几乎脱水,但是他们非常开心。

因为他们保住了老爷子的命。

于他们而言,救人是职责所在。

于生命而言,这就是奇迹。

03信仰

2床的老太太拔管后,拒绝吃饭,拒绝治疗。

红区内上年纪的患者里,大部分都有类似的问题。

因为看到病房内太多治疗失败的例子,他们对生命失去了原有的热情。

更有甚者,因此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

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医护们拼尽全力,只能做到这十五个字。

为了抚慰老人的抵触情绪,医生在电脑里调出他们家人的电话,期望用家人沟通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医生说:到底还是想家人。

老人拒绝治疗,一方面是因为病毒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是怕给家人添麻烦。

说到底,老人还是最怕孤独。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疫情肆虐,家人被分离开来,不知对方生死。

焦虑、恐惧和思念,侵蚀着老人的求生意志,孤独被无限放大。

疫情之下,人心之上。总有些触动人心的情景,让人潸然泪下。

这位护士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那天一位病人去世了,但他锁在柜子里的手机仍响个不停。

她不敢去接。手机一直响,她的心一直跟着难受。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还有一位正护士说:那天医院住进了一位年轻患者。这位小姑娘情绪有点激动,不愿待在监护病房,要跟家人住在一起。

同为患者的好心老太太帮着医生劝她:姑娘,现在有病床就不错了,你就安心住下吧,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很好。

小姑娘的病情好转得很快,被转移到普通病房。而那位好心的老太太,却永远地走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隔着层层防护服,仍然能感受这位正护士心痛的情绪,她一直在眨眼睛,生怕眼泪掉下来。

她说:所以每次有病人离开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没有做好;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把他们抢回来,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每天经历这样生离死别的场景,很容易让人精神崩溃,任何人都难以承受下来。

为了平衡好自己的情绪,时时刻刻保持着最好的“战斗状态”,他们解压的方式很“幼稚”,却让初尘看得揪心!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唱五环之歌,在衣服上涂鸦,开各种玩笑。

每天合影,摆任性的手势。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柚子,柚同音佑,取保佑之意,成为红区的“吉祥物”。

上面写满了祝福语,送给病人。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这无关迷信,而是人们对希望的憧憬。

医生是患者的希望,希望是医生的信仰。

攻苦食淡的努力没有白费,付出终有回报了。

30床病人前几天还插着管,做着血液净化,如今再过10天,他就要出院了。

那天他吹了一个很大的气球,庆祝自己出院。

他要感谢所有人,一直在强调一句话:

你们这里的医生太好了,对我太好了,(总是)用自己真心换别人真心,我舍不得。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他说,这次住院医疗费用超过30万元。如果不是国家,他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还清。

感谢中国医务工作者。

3月3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5楼ICU病人清零。

上海医疗队和武汉医护人员相拥而泣。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这泪水,是胜利的喜悦;是离别的不舍;更是沉痛缅怀永远留在这个春天里的同胞

如禁忌一般的红区,从此解除。

初尘一直在思考,我们国家医疗资源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能够战胜让世界各国都头疼的疫情?

制胜法宝是什么?

无非两点——

一个,藏在中国医护工作者的背影里。

一个,藏在口罩上,那面袖珍的、鲜红的五星红旗里。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看哭了:后疫情时代,还记得那些白衣身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