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家庭的计划经济

“今天开个家庭会,这地呀已经分田到户了,前天村委大会上说了,过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自从你爷那一辈起咱家就是地主,那时的地主其实也是辛苦干下、攒出来的,你爷爷会按排,有经济头脑,所以咱家混的比别人好,买了地,后来就成地主了。解放以后,地分了……现在分田到户了,要想吃饱、把日子过好,就先要把地种好,幅业搞

一个农村家庭的计划经济
一个农村家庭的计划经济
一个农村家庭的计划经济

好,这样才能收入提高”。讲话的这个人叫郭清宾,是家中的老爷子。郭清宾经过了解放前的地主生活,经过了阶级划分批斗的年代。但是,他却是一个种地好手、一个能把家庭经济安排好的能手。今天晚上全家在开家庭会,老爷子继续说:“

这个地种完以后,保忠(大儿子)去河边平个场子做砖丕,争取在冬天来的时候烧一窑。这个玉亭(二儿)和杨女(二儿媳妇)咱三上山捡柴,除了烧窑和自个家用外,卖个几车柴,把手里整宽裕点,洁(孙女)她奶守家里把娃们伺候好喽”。

“爹呀,我觉得吧,咱们庄儿东那块地靠学校,你去找那个校长说说,给学校些钱,咱把厕所的粪给包了,我怕晚了被别人占先了,冬天、开春那段不是闲吗,全家挑粪往地里浇”。

“爹,我保忠哥说的对,这你得操心,赶早点,别让人占了先”。这是二儿媳妇接着宝忠的话说了一句。

“那这样,明天杨女扶楼(播种工具),宝忠、玉亭和我咱三个拉绳,提前个五六天把地种了,早种早收嘛,等种完了我就找校长说这事”。

第二天,天还不亮,一家人早早的吃完饭,保忠、玉亭把麦种、播种楼装上车,趁早上地了。今年是第一年分田到户,人们的高兴劲很高,别看天还不亮,上地的人已经陆续出村了。地已经都犁完了,大多是来打坷垃(犁完地的大土块,这样不好种地。)的,清宾一家提前种地,这可出乎了好多人的意外,这不有人问起来了:“清宾叔,你现在种,可是有点早呀”!那个也说了:“清宾叔,你这干啥都喜欢前边,这种地也喜欢往前赶”。郭清宾对谁都是笑呵呵的应上一句。

郭清宾一家在村里属于劳动棒的家庭,干啥都能快人一拍,他家一开种,村里人都纷纷效仿,一家人十几亩地,也就一天就播完了。第二天,老爷子买了两瓶酒、糖果什么的,直接去了校长的家里,当面和校长谈承包厕所这事。这个学校是自从和前胡村分大队以后,没建多久,厕所这事之前没想过,郭清宾提出承包,校长当然是求之不得了。老爷子为人大方,谈好每年给学校二百元,算是承包费了。

说话兵分两路,保忠、玉亭和媳妇三人一早开始去河边平场子,准备开始做砖。靠河边这一代是黄土,在生产队的时候就是做砖的好地方,因为夏季涨水被淹,所以没人管。

保忠每天起早贪黑的做着砖,郭清宾则带着二儿子和媳妇进山拾柴了。说起进山拾柴这个活是相当辛苦,一家人拉着车,拿着釜头、镰刀、绳子进了山,吃住都是在山上,如果卖柴,更要在外边半个月了,车子捡满了拉到镇上卖,完了进山再捡,尤于捡柴的人多,通常一车要两三天。为了挣钱,一家人在山上待了整整一个月,冬季的时候,人们都进入了闲的季节,而他们一家人却在郭清宾的带领下,忙忙火火。

得利于他们家庭提前计划、合理安排和共同的辛苦付出,全村的庄稼属他们家长的最好。冬天也顺利的烧了一窑砖,尤于辛苦捡了一个月的柴,过年的时候,全家过了一个全村认为最富裕的年。春节过罢,全家人就开始往地里拉粪浇地。一个厕所,经过反复的兑水稀释,浇了不少的地。

辛勤付出加合理安排,必有丰获。收麦季节,郭清宾家的庄稼明显每亩比别家多打100公斤左右。成了周围几里人们最羡慕的家庭。

借着手中的宽裕,第二年郭清宾在大队的十字路口盖了三间房,开起了全大队第一个上了规模的商店,老爷子亲自经菅,并逐渐从商店经营扩大到化肥经销、农资经营。当别人还在为温饱而头疼的时候,他们家已经率先盖起了楼房,撤底发生了大的改变。不过他们家里有一点没变,那就是每个星期会开一次家庭会,讨论各种问题和下一步的各项安排。过后两年,郭清宾因病去世了,但他家庭的经营模式却传承了下来,后来多少年,他们的家庭都是当地无法超越的富户。看来,能当地主,其思维也是不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