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閱兵展示新洲際導彈 對付美國反導用多彈頭?

10月10日,朝鮮舉辦了慶祝勞動黨建黨75週年的盛大閱兵式。這場閱兵史無前例地在凌晨舉行,但仍遵循了傳統閱兵的慣例,在閱兵最後壓軸展示了戰略級武器。此次展示的是一款此前從未公開露面的新型公路機動洲際導彈。根據導彈和發射車的相對比例推測,新型洲際導彈要比2018年2月朝鮮建軍70週年正式露面的“火星”-15洲際導彈還要大,這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世界上最大的公路機動洲際導彈

過去十年裡,朝鮮在導彈和核武器發展上不斷地帶給大家意外。雖然早期“火星”-10導彈的研製和試射還磕磕碰碰,但隨後不久,“火星”-13、“火星”-14和“火星”-15導彈不斷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朝鮮完成了從中遠程到洲際導彈的巨大跨越。

朝鮮于2017年進行了“火星”-15導彈的首次實彈發射,高彈道發射中“火星”-15導彈達到了4475千米的遠地,射程雖然只有950千米,但綜合考慮射高因素,折算為最小能量/最大射程彈道時射程超過12000千米,射程足以覆蓋美國本土全境,是典型的液體洲際導彈。然而,“火星”-15導彈使用兩臺山寨版RD-250液體火箭發動機,發動機推力有限導彈發射質量不大,能投擲的彈頭重量也不太重,如果朝鮮核彈頭小型化水平不高的話,導彈就沒法達到洲際射程覆蓋美國全境。

朝鮮展示的新型洲際導彈,其發射車尺寸比“火星”-15導彈發射車大。

朝美關係在過去幾年裡有所緩和,朝鮮也暫時停止了發射新型核導彈的活動,但新型導彈的研製並沒有止步不前,今年建黨75週年閱兵上的新導彈就是朝鮮最新成果,這種橫空出世的大型液體導彈,讓美國媒體深受震撼。今年閱兵展示的新型洲際導彈發射車使用11軸超長車體,前所未有的長度超過中俄兩國的8軸洲際導彈發射車,這也證明朝鮮導彈三用車研製能力絕非簡單刷漆換殼的水平。朝鮮導彈使用與眾不同的特種越野車底盤,自然是因為新型導彈長度超過以往導彈。對比發射車尺寸,粗略估計導彈長度約25米,要比以前展示過的“火星”-15導彈長至少3米,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公路機動的液體洲際導彈。

新型洲際導彈性能初探

“火星”-15導彈已經在試射中展示了超過12000千米的射程,新出現的洲際導彈雖然還是液體洲際導彈,但導彈長度明顯增加長,這一改進措施增強了導彈的性能尤其是投擲能力。某型液體洲際導彈在直徑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加長彈體長度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導彈質量從約190噸增加到約250噸,結合其他改進措施投擲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朝鮮新型液體洲際導彈不僅長度明顯增加,根據閱兵視頻截圖中導彈和周圍物體的相對比例,導彈直徑還有進一步加粗,彈體直徑可能達到了2.5米甚至2.7米。液體洲際導彈中2.7米的彈徑也並不出眾,美國的“大力神”導彈、蘇聯的R-36系列導彈都是約3米的直徑,但它們都是地井發射的洲際導彈,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中,朝鮮新型洲際導彈的“腰圍”是目前現役導彈中最大的。

“火星”-15導彈。

外界一般認為,“火星”-15導彈使用了兩臺RD-250衍生型液體火箭發動機,而直徑進一步增加的新型洲際導彈,其尾部足以安裝多達4臺RD-250衍生型發動機,起飛推力可能達到約160噸,是“火星”-15導彈的兩倍。同樣的,新型洲際導彈的發射質量和投擲能力也將有成倍的提高,能夠發射質量更大的核彈頭,攜帶更多的突防誘餌,或是搭載多枚分導式彈頭(MIRV)。朝鮮新型洲際導彈亮相後,大家普遍認為這種導彈射程可能攜帶更多的核彈頭,也有人認為它可能具有更遠的射程,部分人甚至猜測它可能走南極彈道,通過繞道南極向北飛,繞過美國部署在北極地區的反導雷達和攔截陣地。

朝鮮新型洲際導彈只是在閱兵場合展示,而朝美現在並非劍拔弩張的政治局勢下,朝鮮近期不太可能試射新型機動式液體洲際導彈,還無法根據試射彈道判斷它的最大射程,但毋庸置疑,朝鮮新型洲際導彈的性能應該超過“火星”-15導彈。雖然它無法和美俄地井發射的洲際導彈相比,但在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中,其性能不可小覷。

更大的投擲質量有助於導彈攜帶更多的突防裝置,提升突防能力。

或未採用多彈頭技術

對於朝鮮新型機動式洲際導彈,外界分析普遍認為採用了多彈頭技術。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麼?毫無疑問,這種重量和體積巨大的洲際導彈,具備投擲多彈頭的性能潛力,而且對朝鮮的吸引也非常大。但回顧多頭分導技術的發展史,朝鮮恐怕並不會這麼激進。

早期的集束式多彈頭技術乏善可陳,因為缺乏精確制導,沒有足夠的威懾力,尤其是小型化核彈頭的當量一般不大,多彈頭技術除了壓倒防禦方的火力通道外,在打擊效果上反而是畫蛇添足。分導式多彈頭技術是洲際導彈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彈頭母艙(PBV)和精確導航制導能力的實現,讓洲際導彈可以精確地投放小型核彈頭,不僅能用多個小當量核彈頭對城市實現比單個大當量彈頭更好的毀傷效果,而且能用多個核彈頭分別打擊對方的核發射井等關鍵戰略設施。當然,分導式多彈頭技術並沒有那麼容易實現,需要掌握核裝置的小型化技術、再入飛行器的小型化技術以及彈頭母艙的高精度軌姿控技術,彈頭母艙釋放的彈頭越多,釋放時間越長,對慣導系統的精度要求就越高。

朝鮮研製了投擲能力更強的洲際導彈,只是具備了投擲多彈頭的可能,無論是高精度導航制導控制系統的研製,還是高性能彈頭母艙的研製難度,都已超過了朝鮮目前技術水平和工業基礎。另一方面,朝鮮的核材料十分有限,核彈頭數量也不多,如果用一枚洲際導彈攜帶多枚核彈頭,反而讓朝鮮核力量的生存性更脆弱,有被“一鍋端”的風險。朝鮮現有的核力量,也沒有打擊美國“民兵”洲際導彈發射井的需求,對分導式多彈頭技術需求並不急迫。如果朝鮮只是想突破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話,用一枚大型洲際導彈攜帶一枚大當量核彈頭,同時攜帶更多的輕誘餌和重誘餌增強突防能力,反而是更現實的選擇。

朝鮮新型洲際導彈雖然直徑更大長度更長,投擲能力更強,但它未必使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最可能的還是增強投擲能力保證導彈射程覆蓋美國全境的,使用單個大當量彈頭確保毀傷效果和威懾能力,再以更多的氣球輕誘餌和可再入大氣層的重誘餌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張雪松)

原標題:技術派|朝鮮閱兵展示新洲際導彈,對付美國反導用多彈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