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科技指數問答之三:與納斯達克指數有何異同?

恆生科技指數問答之三:與納斯達克指數有何異同?

龐溟/文香港市場與媒體將新推出的恆生科技指數稱為“港版納斯達克指數”。恆生科技指數與納斯達克系列指數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少差異,值得投資者留意。

納斯達克系列指數中,最為人關注的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與納斯達克100指數。前者成份股包括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數千家公司,後者的成份股則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市值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企業。

要想在納斯達克上市並被納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擬上市企業只需要在盈利、市值及現金流、市值及收入、資產及權益等四組項標準中符合其中一組即可,相當簡單便捷。而要入選更具代表性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必須是在納斯達克上市超過2年的非金融類公司,且市值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需居於前100位。

相比之下,入選恆生科技指數的機制較為簡單,並未排除金融類公司,而且在快速納入機制下合資格企業在上市後第10個交易日收市後便可獲納入,不需要在香港市場主板上市超過2年。

正如筆者此前指出的那樣,恆生科技指數嚴格來說屬於主題型指數,因此從選股方法論來看更類似於納斯達克100指數而非納斯達克100指數(參見《恆生科技指數問答之二:如何估計相關的資金追蹤和配置規模?》)。

此外,恆生科技指數的選股範疇,主要涵蓋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網絡、金融科技、雲端、電子商貿及數碼業務等),而納斯達克100指數相對來說選股範圍包括了所有非金融板塊,但從實際的板塊構成來看,兩者的行業與板塊權重差異不大,且均其中的新經濟成分均佔壓倒性優勢。

目前,恆生科技指數成份股的資訊科技板塊佔比為48%,高於納斯達克100指數的47%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4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涵蓋了所有板塊,而納斯達克100指數也包括了必選消費、工業、公用事業等恆生科技指數沒有包括在內的板塊。

不過,恆生科技指數里金融板塊佔比約為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這一佔比為4%,而納斯達克100指數則沒有覆蓋金融板塊。但是,三個指數佔比最高的三個板塊完全一樣,分別為諮詢科技、通信服務與可選消費。

相比納斯達克系列指數,恆生科技指數由於剛剛起步,成分股數目較少。更重要的是,恆生科技指數為個股權重設置了8%的上限,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與納斯達克100指數均未對個股權重設置類似的上限。恆生科技指數成份股市值前5名的權重合計佔比超過40%,而排名比較靠後的部分股票其實質量相對一般。

筆者認為,恆指公司設立恆生科技指數的用意,更多地是瞄準了未來在港上市的科技巨頭或者回歸港股的中概股中的優質標的。尤其是在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必須滿足市值不小於400億港元、或市值不小於100億港元且年度收入不小於10億港元的市值標準,有可能更多吸引了大市值公司迴歸,因此也有望被快速納入恆生科技指數,逐步取代現有成份股中排名比較靠後的股票。(作者為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