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到大的"偽科學",你知道嗎?

No.1 我們遇到的"偽科學"、"偽知識"

2020"魔幻"的一年,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肆虐",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會驚慌、不知所措,這也導致看"偽科學"有機可乘。那時候在"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微信群裡你又是否有收到過這些"偽科學"文章呢?如:接洗熱水澡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用淡鹽水漱口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燻白醋能消毒空氣、吃維 C 能預防感染、香油滴鼻孔可阻斷傳染、喝高度白酒可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等等,這些看似"科學"的文章真的是可靠的嗎?答案當然是 "NO",這些通通都是"偽科學"!那時候經常有些打著科學旗號實為"偽科學"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不僅誤導公眾,也擾亂著抗擊疫情的公共秩序。除了疫情期間大肆傳播的"偽科學"外,動物界的"偽科學"也是很能迷惑人的,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下圖的這隻"網紅鳥",雖然這幾年一直有不少人在給它"正名",但直到現在時不時還是會有人向各路科普達人求證。

我們從小到大的

其實在很多微信群裡都在傳播這個視頻,還說這鳥學名叫"顏色隱秘鳥"。期間出現過不同版本,最早的版本說在新幾內亞拍到、最近又說在湖北省拍到的,還說非常珍貴、十幾位科學家用了很長時間才拍到此視頻。還有的說它是變臉鳥,就像川劇的絕活那樣會變臉等等。這些看似"科學"的"知識"其實都是錯誤的,並且嚴重誤導廣大人民群眾。

真相是那隻"網紅鳥"並不是什麼九頭鳥,也不是變臉鳥。它是安氏蜂鳥(Calypte Anna),主要生活在北美洲,也是當地較為常見的蜂鳥(注:中國所在的歐亞大陸,並沒有現生的蜂鳥種類分佈。)那麼它為什麼會變色呢?在自然界中,生物的顏色分為兩種,一種是色素色;另一種是結構色。很多鳥類的羽毛從特定角度觀察時,能看到藍色、綠色等,但是換個角度看就變成了其他的顏色或者沒有了金屬光澤,這些現象就是結構色的表現。而安氏蜂鳥之所以會有"變臉"是因為其羽毛上的顏色是由於光線發生散射、折射從而產生結構色。再者安氏蜂鳥的雌雄有差異,雄鳥從頭部到喉部呈現出鮮豔的紫紅色,而雌鳥頭部皆為綠色,喉部為灰白色。所以那隻會"變色"的安氏蜂鳥是一隻雄鳥哦。

我們從小到大的

其實除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偽科學"、"偽知識"以外,在兒童教育中也存在著許多"偽科學"和"偽知識"。例如孩子們最常接觸到的語文教科書,除了"媽媽找蝌蚪"、"壁虎找尾巴"這些"源遠流長"的課文以外,還有一些從科普教育者看來是錯誤較為明顯的。例如在最新版語文教科書小學三年級上冊中有一篇課文——《帶刺的朋友》,該文章介紹了刺蝟是如何爬到樹上把紅棗弄下來,又如何利用身上的刺機智地運走紅棗。但這篇文章引起了一位網名叫做"瘦駝"的科普人士的強烈質疑,他是這樣說的:"刺蝟是蝟形目動物,過去跟鼩鼱之類合併稱為食蟲目動物,以無脊椎動物為主食。……不吃棗,也不吃山楂,刺是自衛用的,而不是取食工具。刺蝟怎麼能用四條小短腿把紮在刺兒上的棗弄下來?"(摘自:藏狐的報恩:《刺蝟身上的棗是中文教育的恥辱》, 公眾號"瘦駝科學午夜檔"2019年12月20日。)該質疑可謂一針見血。

我們從小到大的

小獅閱讀完這一篇原文後也發現了科學錯誤點,如刺蝟是一種雜食動物,以肉食為主,只偶爾會食用植物的根塊與瓜果。它從未有爬樹摘水果、用刺扎運水果的生存技能。其實這些都是會誤導孩子。除了這篇課文以外類似的還有二年級"寒號鳥"的課文。雖然說寓言故事可以使用運用比喻、擬人、動作、誇張等修辭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動起來,從中悟出一個富含哲理的故事。但是,描述的事物應該基於科學真實性,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不能有悖常理。在編寫與科學知識有關聯的文章前,作者應該要自己先求證,然後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科學的知識正確傳播給大眾。

No.2 避免偽科學,兒童的科普讀物應該怎麼選

很多家長都知道科普閱讀對孩子十分重要: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心,科普閱讀則能通過展現各類學科的奇觀,同時擴展孩子的知識層面,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可是現市面上的科普讀物琳琅滿目,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真正好的科普讀物,在傳遞正確科普知識的同時,也在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不僅有多樣的主題,其文字和圖片都準確且有趣,還能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廣袤的世界裡,而非侷限於成人所認知的視野中。所以判斷一本科普讀物好不好,最好判斷的標杆:如果這套科普讀物對家長也有啟發意義,也能引起家長的閱讀興趣,那麼這本科普讀物就是一本好的兒童科普讀物。除此以外還可以根據作者去選擇,如自然類科普讀物的張辰亮(博物君)、張巍巍、史軍、徐仁修、黃一峰、松岡達英、鈴木守等等(排名不分先後)他們撰寫的科普讀物基本不會出現"偽科學"現象,家長和孩子可以放心閱讀哦~

在這裡小獅向家長們推薦一些較為優秀的兒童科普讀物:

①中國國家地理出版《博物雜誌》它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其實成年人也可以閱讀,可能還會顛覆你的"三觀"噢),涉及人文、自然、生物、地質的科學傳播雜誌,顧問均來自於中國科學院,作者絕大多數是活躍在各個科學領域一線的專家學者。

我們從小到大的

②DK博物大百科——自然界的視覺盛宴,本書為美國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100週年紀念出版物。它出版是史密森博物院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里程碑,書中展示了對地球自然歷史的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清楚地概述了自然世界的分類。其中涵蓋超過6000種博物學世界的物種,眾多獨家的照片,著眼於成幹上萬的標本和物種展示,觀看此書就像行走在視覺畫廊中,讓讀者踏上一段難以置信的旅程,從自然界最基本的板塊,到最簡單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再到植物,真菌和動物。本書展現物種多樣性的終極視覺盛宴。

我們從小到大的


③《哇,科學有故事!(第一輯)》是東方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童書。韓國教育部指定科學學習輔導用書。書中穿越時間線,講述200位科學家的故事,親臨200位科學家的科學實驗,梳理了中小學生所需掌握的所有應學必會的科學知識點。

我們從小到大的

④作者:松岡達英,日本著名自然科學畫家,畢業於東京美術設計學院,他是非常活躍的自然科學及生物方面的插圖畫家。根據在世界各地採訪過程中收集的資料,出版了大量的科學繪本。曾屢獲厚生省兒童福祉文化獎、日本圖畫書獎。松岡作品頗豐,代表作有《奇妙的自然世界》、《自然圖鑑》、《我們的花草朋友》等等。

在這裡小獅按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向大家推薦以下回繪本(排名不分先後,畫風為寫實,繪本里的自然科學知識皆為準確,家長和孩子可以放心使用)

0-3歲《蹦》:各種動物的"蹦"動作、《哇》各種動物的"哇"、《洞》各種動物"洞"的形狀、《誰的聲音》這基本都能讓0-3歲孩子直觀地認識動物、以及它們的家和習性。


我們從小到大的


3歲以上推薦書籍,《變成了青蛙》:作品以主人公變身、跳躍的方式開篇、收尾,將真實生活和想象世界自然結合。用輕鬆溫情的方式告訴小朋友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並通過我和青蛙們、啄木鳥一起幫助了弱小的蝌蚪的故事,表達了對動物的關愛、對美好的大自然的熱愛。《做朋友吧》: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開始會有意識地去結交一些朋友,同時他們也開始自己去選擇朋友。同時書中小動物和人物共同玩耍的情節,充分體現出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有助於培養孩子單純美好的情感。

我們從小到大的

我們從小到大的

4歲以上推薦書籍:《雨蛙老師的趣味自然課》:共四本,分別為《深夜驚奇音樂會》《綠色池塘救援大作戰》《去找吧!去吃吧!野莓教室》和《一年圖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用趣味的表現手法解釋了大自然的奧妙。

我們從小到大的

5歲以上推薦書籍,《鼴鼠博士的地震探險》:主要講述小男孩和小動物們一起掉進了鼴鼠博士的地下研究所,開始了一場趣味的地球之旅,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述地球的活動和地震的原理。

我們從小到大的

⑤《動物的家超有趣:鈴木守的109種動物巢穴大揭秘》:作者鈴木守是日本著名的動物學者、繪本作家和插畫家,他從孩提時就一直喜歡觀察動物,並將這些動物畫在自己的寫生本上,進行長年累月地記錄。而這本書就是作者歷經20年時間走遍世界各大洲,尋找、蒐集、觀察、研究各式各樣的動物巢穴。書中展現動物巢穴的同時也將生物鏈狀況和生存的技能融入其中。作者創作的自然插圖高度還原、美不勝收,知識解說親切有趣,讓人彷彿沉浸於自然界之中。

我們從小到大的

No.3 結語

現國內少兒原創科普書籍正在崛起,而且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其實少兒科普書不僅展示出嚴謹的科學知識,還有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和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以及科學家們的不凡魅力。這樣的兒童科普讀物既可以喚起小讀者們對生命的理解,並點燃對科學探索的熱情,未來才能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科學研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