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個閱讀法,你一年讀300本書也不如人家一年讀3本

我們現在常常能看到有人一年能讀100本書,甚至一年讀300本書,你肯定想問,他們讀這麼多書是真的有收穫,還是隻是讀了而已呢?我想這取決於他是如何讀書的。

大多數人讀書,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管讀,不思考;只管讀,不實踐。我曾經就是那個大多數人。到處去求各種書單,到處去找各種速讀法,讀書的數量是上來了,但是你要問我讀了什麼,我就感覺那些知識都在腦子裡了。如果你非讓我說出來,我就只能把你拉黑了。說到底,讀書這件事也是要用對方法的。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SQ3R閱讀法,這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Francis Robinson在他1946年出版的《Effective Study》這本書中提出的。SQ3R是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分別是Survey(瀏覽)、Question(提問)、Read(閱讀)、Recite(複述)、Review(回顧)。他以心理學為原理提出了這個閱讀學習法。他認為學習的過程更應該是一種主動學習,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

今天要提的PQ4R閱讀法是SQ3R的升級版。它是六個單詞的首字母,分別是Preview(預覽)、Question(提問)、Read(閱讀)、Reflect(思考)、Recite(複述)、Review(回顧)。這裡面增加了特別重要的一步,就是Reflect(思考)。

我在讀《心理學與生活》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方法,在「如何使用本書」的部分特別強調了使用PQ4R方法進行學習。它不僅可以讓你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同時可以讓你更容易記住這些內容。

不知道這個閱讀法,你一年讀300本書也不如人家一年讀3本


第一步 預覽(Preview)

在開始讀書之前,首先要對書的整體結構有一個把握。這就是我以前和大家說過的框架式思維。通過預覽,在你的腦中構建一個大的框架,能用思維導圖把它畫出來就更好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把你讀到的那些細節形成一個體系,這樣有助於你形成一個大局觀。

那具體如何做呢?

1、瀏覽書的前言、目錄。

2、瀏覽每個章節的大標題、小標題、加粗部分。

3、瀏覽章節的總結。

第二步 提問(Question)

掌握了大體的框架,在閱讀每一部分之前,要針對這部分提出幾個問題,然後再帶著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這就讓閱讀變成了一種主動閱讀。不再是隻有眼睛動了,而腦袋卻沒動,最後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讀了什麼。

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有的放矢,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重點問題上,不會輕易陷入到一些細節當中。

但是這說起來容易,當你在對一個領域沒有足夠了解的情況下,其實提問題是很難的。這時候可以藉助書中的標題和關鍵詞來幫助你。我給你舉個例子,下面是《微習慣》這本書第4章的小標題:

第4章 微習慣策略

以微習慣的方式運用意志力

微習慣如何拓寬你的舒適區

出現阻力的兩個時間節點

跨越障礙的微習慣

根據這些小標題,你就可以提出這些問題:

1、微習慣是怎麼運用意志力的?微習慣和意志力的關係是什麼?

2、微習慣如何幫我走出舒適區?

3、出現阻力的兩個時間節點是什麼時候?出現阻力以後該怎麼克服這些阻力呢?

4、微習慣能夠跨越哪些障礙?

最好是把這些問題寫下來,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找答案。

第三步 閱讀(Read)

這時候,你就可以帶著你自己提的這些問題仔細地閱讀書中的內容,直到你能回答這些問題為止,可以適當地把重點內容進行標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了新的問題,也可以添加到第二步的問題當中,然後繼續在書中找答案。

讀書這件事和世上大部分事情一樣,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所以,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慢下來,尤其是接觸一個新的領域時。先慢下來,之後才能快起來。當你對一個領域有了一定的儲備,再看這個領域其他的書就會快很多,因為很多東西都是你已經掌握的。

第四步 思考(Reflect)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進行思考,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它包含幾個方面。

1、與你剛剛讀過的內容聯繫起來。

我在這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這篇文章,我在前文告訴你要先提出問題,第二部分告訴你要在閱讀中去解答這些問題,這就和前文建立起了一個聯繫,文章的脈絡就能捋順了。任何一個點的內容,都要放在上下文中去理解,不然只會管中窺豹。

2、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用舊知識解釋新知識。

還是以這篇文章舉例,很多人知道SQ3R閱讀法,那在學PQ4R閱讀法的時候,完全可以跟SQ3R聯繫起來,理解起來會非常快,同時可以直接把重點放在Reflect這個環節就好了。因為PQ4R和SQ3R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多了Reflect這一步。

另外,PQ4R閱讀法和我之前推薦給你的費曼技巧也可以聯繫在一起,它和費曼技巧有共通之處,結合在一起使用,效果會更好。這點我在下面的第五步會提到。

3、找到知識點可以應用的場景。

什麼叫找到知識點可以應用的場景?說白了,就是「怎麼用」的問題。所有的學習,最終都要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不會用,看再多的書、學再多的知識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

不知道這個閱讀法,你一年讀300本書也不如人家一年讀3本

學習金字塔(圖片來自網絡)

我再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閱讀了關於學習金字塔的內容,但是讀過之後就完了嗎?要怎麼用呢?從這個圖可以知道,主動學習的學習內容留存率要高於被動學習。而主動學習中,實踐的學習內容留存率為75%,教授他人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90%。所以,怎麼把它應用到生活中呢?就是以教為學呀,那就用費曼技巧呀。

第五步 複述(Recite)

完成了上面四個步驟以後,你要儘可能詳細地把你學到的內容複述一遍。如果你腦子裡沒有好的思路,不知道從哪說起,你可以用第一步中列出的思維導圖作為一個大綱,然後把你所學到的內容複述一遍。另外,你也可以用你第二步列出的問題,用自己的話把這些問題再回答一遍。

在複述的時候,我強烈推薦你使用費曼技巧,想象你要把這些內容教給一個8歲小孩,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這個內容。絕對不能使用任何術語或複雜難懂的語言,儘量多打比方、多舉例子,這樣更容易理解。

如果你能讓他聽明白,就說明你真的弄懂了。就像愛因斯坦說的: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第六步 複習(Review)

最後,回頭複習你在章節中劃的那些重點,再看看你所提出的那些問題是否得到了答案。如果沒有,再重複第三步到第五步。如果書中確實沒有你要的答案,還可以到網上查查其他資料,不要把那些疑惑留在心裡。

這些步驟都完成以後,就是時常複習了。至於複習的頻率,可以按照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來進行。如果你做不到時常複習,最起碼要能夠記住這些關鍵點,需要用的時候也能夠找得到。

寫在最後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

確實,讀書能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這個世界。但是,真正能將一本書讀成自己的知識的人太少了。但如果用對方法,書上的那些字就不僅僅是字而已,它會真正變成你的知識。不是他的,不是我的,不是作者的,就是你的知識。

這世上沒有捷徑?好方法就是捷徑。讀書的捷徑告訴你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