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重點在於閱讀!讓孩子愛上讀書的8個方法+8個創意遊戲

關注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

6-12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從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而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作業裡去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被餓死了。

畢淑敏說:“讓孩子愛上讀書,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孩子就是不愛閱讀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呢?下面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8個方法和8個創意遊戲,希望能幫助您的孩子悄悄愛上閱讀!趕緊轉發收藏吧!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八個方法

No.1、父母帶頭讀書

每個愛讀書的孩子背後通常會有一個“書蟲”家長。教育學者尹建莉說:“愛閱讀其實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就像他們愛玩是一樣的。家長要做的,是早早地把書籍引入他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行為規範都是父母生活習慣的寫照。要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要在家裡創造愛閱讀的氛圍。比如在孩子看書的時候,自己也應該陪著孩子一起看書,同時記得要把手機調靜音或身邊不放手機,以免影響閱讀和孩子的專注力。

No.2、書要從薄到厚

孩子開始閱讀時,家長可以準備一些比較薄的書給孩子看,讓孩子先進入閱讀的狀態,享受閱讀的喜悅,同時挑一些有漂亮插圖或者能夠動手的繪本。到了一定程度後,再給孩子看一些比較厚的書。通過由薄到厚、由淺到深的過程,孩子可以體會到書本的誘惑,從而愛上閱讀。


小學的重點在於閱讀!讓孩子愛上讀書的8個方法+8個創意遊戲

No.3、帶著孩子去買書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每次給孩子買了新書後,孩子總是沒翻幾下就扔到一邊,而且每次看書的時間都持續不了多久。這是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書籍都是父母挑選的,而父母挑選的原則一般是看了之後有沒有用。

但是,父母畢竟不是孩子,就算再瞭解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的思想,不能完全瞭解孩子的需求。所以,下次給孩子買書時,可以帶著孩子,讓孩子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這樣,孩子看起書來也會更投入哦!

No.4、不過分強調看書的姿勢

孩子看書有個特點,怎麼舒服怎麼來,這時千萬別演變為情緒對抗,他要躺在沙發上看書,你不許,他偏要,你扔書,這樣一來二去還怎麼看書?還有,孩子看書是快是慢也別管,家長不要在孩子看書的時候強調讀懂、認字、理解、慢讀,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No.5、經常送一本書作為孩子的禮物

現在的孩子不缺少玩具和糖果,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孩子的生日時,提前準備一些有意義的書籍作為禮物。參加親戚朋友或者同學生日聚會,也可以選擇好的書籍作為禮物。

總之,父母可以用各種方式推動和傳播“好書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一理念,使之慢慢成為家庭的傳統和習慣,培養孩子對好書的珍愛和讀書的樂趣,其收益遠大於任何禮品。

No.6、讓孩子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

孩子剛開始接觸閱讀的時候,往往沒有定性,不能很準確地明白自己到底適合哪一類書本。這時,父母可以進行相應的引導:比如,帶孩子買書的時候,讓孩子多轉幾個區域,挑選不同種類的書籍。

假如家裡有很多同類的書籍,也可以鼓勵孩子多看看不同的書籍,尤其是在發現孩子對某一領域特別生疏的時候,可以提醒他挑選相關書籍來學習。孩子看得多了,視野也就會豐富得多。

No.7、讓孩子不帶功利性地閱讀

我們讓孩子閱讀是為了什麼呢?是教給孩子一些知識嗎?還是期待他可以早些識字?或者從你所講的故事中明白些道理?

功利心是閱讀的大敵。僅想著功利的事情,只怕閱讀就失去了原有的快樂,而一件事變得不快樂,就沒有人願意真正投入其中。

閱讀不會讓你富有,也不會讓你成為焦點,甚至不能幫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好學生”。閱讀不同於學習,它是擁抱自我靈魂的過程。

讀一本好書,是可以和它同呼吸的,那一刻,內心很輕盈、很快樂。書不會說話,但是書可以把世界打開給你。


小學的重點在於閱讀!讓孩子愛上讀書的8個方法+8個創意遊戲

No.8、“纏著”孩子把書中的故事和知識講給父母聽

當孩子養成了自覺看書的習慣以後,為了強化孩子的讀書興趣,家長要有意地“纏著”孩子,請他講書中的知識,或者以相互給對方講故事為條件,“引誘”孩子講故事。

講完後,家長可以大加讚揚,或“纏著”孩子問這問那,詢問故事的細節。這會使孩子以後看書更加細心,也能使孩子產生成就感。這種做法會激發孩子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閱讀中去。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硬把閱讀發展為一種單純的教育工具,否則也就失去了那種自願閱讀的樂趣。著名作家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如果孩子真能喜歡閱讀、愛上閱讀的話,那他自然會從中受益。

讓孩子徹底愛上閱讀的8種創意讀書遊戲

遊戲1:我就是主角

讀完一本書之後,如果孩子喜歡故事中的主角,就把故事主角的名字變成孩子的名字。還可以把孩子的玩具、朋友等的名字都加到故事裡面。

於是,一部以孩子為主角的故事大戲就上演了。

父母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只要碰上故事主角,都要讀成孩子的名字。孩子就很自然地走進了故事,成為主人公,去故事世界中體驗一把。

遊戲2:邀請故事的主角來赴宴

這個想法很新奇吧!

讀完了一本故事,比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之後,想想如果我們邀請毛毛蟲到我們家來赴宴,該寫一張怎樣的邀請信呢?

讀完一本書,和孩子一起寫一張邀請函,不能乾巴巴的,要圖文並茂才好。

遊戲3:給故事畫一張時間表

就像我們學歷史,會畫一條歷史發展的時間線一樣。一本故事書讀完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畫一張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時間線。

把故事線弄清楚對孩子很有幫助。因為故事是以畫為主,配合一些口語表達,孩子會很投入,很喜歡。

孩子畫得不好沒關係, 只要將前後順序搞清楚就達到活動目的了。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開發。

遊戲4:我是小記者

和孩子一起讀完了一本書,父母和孩子可以輪流扮演故事主角和記者,讓記者來採訪故事主角。

如果孩子是記者,就需要想出5個和故事主角相關的問題來提問。

如果父母是記者,正好將故事中的一些情節,如何發生、發展的,作為採訪的問題,來問孩子。

舉個例子,讀了《三隻小豬的故事》後,父母扮成大灰狼, 孩子來採訪:大灰狼先生, 您是怎麼認識三隻小豬的?請問您為什麼總是跟著這三隻小豬呢?您從煙囪裡面出來後去了哪裡?


小學的重點在於閱讀!讓孩子愛上讀書的8個方法+8個創意遊戲

遊戲5:給故事畫一張地圖

《A to z mysteries》很多人都看過,每本故事的第一頁就是故事發生地的地圖。

一些簡單的故事繪本,簡單的故事情節,也可以畫一張簡單的地圖。

讀完一本書,讓孩子根據故事情節, 畫一張故事發生地的地圖。不是就有人根據《紅樓夢》中的描述,建造出了大觀園嗎?

和孩子一起動手畫一張,別忘了塗上顏色!

遊戲6:故事的前傳和後傳

讀了故事之後,想想在這個故事發生之前,可能發生過什麼事情呢?

同樣的,讀過之後,也可以想想,這個故事之後又會發生什麼呢?

比如《三隻小豬的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本領是跟誰學的呢?這裡面會有什麼故事呢?之後三隻小豬在他們的磚房子裡面能快樂地過一輩子嗎?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那隻大灰狼會善罷甘休嗎?

遊戲7:換一個角度讀故事

三隻小豬和大灰狼的故事,基本是站在三隻小豬的立場來描繪這個故事的。

如果站在大灰狼的角度,故事會不同嗎?

這樣一來,故事就有了好幾個版本。

遊戲8:給故事書設計封面和插畫

如果故事本身就是繪本,這個遊戲實施起來就比較困難。如果是文字比較多的故事書, 就可以來做這個遊戲了。

根據書的故事內容,給書籍畫幾幅插圖,設計一個封面和封底,並在封底寫上故事梗概。

這樣的活動不用多,孩子只要做過一次,將來看書的時候,就會注意其它書籍的封面和封底設計。

▍文字來源:梅語文,轉自七彩鳳凰教育在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加課堂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加課堂

一個為小中高學生打造的最優質、最專業的一體化教育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