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晚清的清朝皇室,似乎只有兩個女人最為出名。一個是鋪張奢靡中敗光了大清江山的慈禧太后,一個是承擔罵名屈辱中結束清朝統治的隆裕太后。

但俗話說得好,會咬人的那啥不叫,清朝皇室中真的狠人,其實是那些平常很少有人提及的女人,比如說慈安太后,比如說四太妃。

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別看歷史上的慈禧太后那麼囂張,一手掌控清政府朝政,但那都是慈安去世後的事情了。兩宮太后以東太后慈安為首,慈安心智手段全部都壓慈禧一頭,只是慈安太后平常懶得管事而已。

1869年的時候,山東巡撫丁寶楨處死了當時慈禧最為寵愛的太監總管安德海(李蓮英是因為安德海去世才開始真正得勢),慈禧氣得跳腳想要讓丁寶楨給安德海陪葬,卻被慈安輕飄飄給壓力下來。

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後期慈禧會挪用北洋水師的海軍軍費去修園子,本質也是因為她並不贊成洋務運動,一手推進洋務運動的是慈安而非慈禧。而四太妃中有3位就是當初夾在慈禧跟慈安中間的“小可憐”,還有一位曾受到慈禧迫害。

四太妃分別為同治帝的瑜妃、瑨妃、珣妃,以及光緒帝的瑾妃。溥儀退位後,四太妃聯合起來要求封她們為皇太妃,從此溥儀頭上除了隆裕太后外,又多了4座大山。其中瑨妃跟珣妃比較安分,瑨妃一生安安穩穩,以瑜妃為首,最終活到1933年,終年278歲。

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珣妃的來歷比較有意思,她是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的姑母,卻還比阿魯特氏皇后小了3歲。二人同時進宮,結果侄女當了皇后,姑母卻僅為嬪。後來阿魯特氏皇后被慈禧害死,珣妃就住進了侄女生前所住的儲秀宮,一直到1921年方才去世,終年65歲。

瑜妃算是四妃中最聰明的一位,剛開始的時候,她夾在同治所喜歡的阿魯特氏皇后,以及慈禧所鍾愛的慧妃之間,都能獲得一些寵愛,由此可見她多擅長平衡之道。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慈禧下令處死珍妃,帶著光緒逃跑,卻忘了她們這一眾其他妃嬪。

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這個時候是瑜妃站了出來統率眾宮妃,並跟群臣商議對策。幸好聯軍並未搜刮紫禁城,反而對她這位皇妃恭敬有加,“見了穆宗瑜妃,猶致敬禮。”清朝滅亡後,雖然四太妃中隱隱以瑾妃為首,但那只是瑜妃懶得去爭。

等到1924年馮玉祥攻入紫禁城將溥儀他們趕走,又是瑜妃站了出來,強行讓她們這些太妃繼續留在宮中。後來瑜妃抓緊時間搜刮紫禁城中財寶,差不多斂了財上億資產後,就收拾包袱跑到她女兒榮壽公主府上去了,生活比溥儀滋潤的多,直到1932年才去世,終年76歲。

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最後這位瑾妃想必不少人都聽過,她是光緒寵妃珍妃的姐姐,卻不如妹妹那般受寵。慈禧太后討厭珍妃,順便將瑾妃一起討厭,珍妃被降為貴人,她也跟著降位。長期被壓制的情況下,使得瑾妃對權力有著異樣的渴求。

1913年,在《清帝退位詔書》上蓋下寶印的隆裕太后因愧疚去世,瑾妃開始積極活動,成為了四太妃之首,逐漸囂張跋扈起來,不僅吃穿用度向慈禧看齊,想當第二個“老佛爺”,甚至對溥儀也多有壓制。

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1921年,溥儀再也無法忍受瑾妃的壓制,跟她爆發了強烈的爭吵。瑾妃受了氣,就跑來找溥儀的父親,老醇親王載灃哭訴,大肆訓斥溥儀生母瓜爾佳氏幼蘭。幼蘭性情剛烈,卻平白受到如此辱罵,再加上清王朝破滅,她對自己的兒子溥儀多有擔心,看到瑾妃如此肆無忌憚,一口氣沒有捋順,直接氣得吞鴉片自盡了。

清覆滅後方看出太妃才是真狠人,一位斂財上億,一位逼死溥儀生母

生母的離世讓溥儀悲痛欲絕,瑾妃自知闖了大禍,從此才不敢再壓制溥儀,並在1924年去世,終年5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