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非让骑电动车接,开车还不行!”孩子在幼儿园都攀比什么

文|福林妈咪

父母都遇到过孩子跟别人攀比的情况,大到家里住的房子,小到用的橡皮,都是孩子攀比的对象。

“别的孩子有的东西,我也要有”,当孩子看到别人有某一件物品的时候,也会要求父母给买,父母会认为这是攀比。

一个宝妈说,女儿上幼儿园,宝妈觉得穿裤子更方便就总给孩子穿裤子。结果上学没两天,孩子就班里的女同学都穿裙子,她也要穿裙子。

宝妈:“非让骑电动车接,开车还不行!”孩子在幼儿园都攀比什么

宝妈觉得裤子更方便、舒服,就没同意,结果孩子闹得不行。宝妈觉得不能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就更加不同意了。


其实,父母对幼儿园孩子的攀比有着非常大的误解。

这些孩子的攀比和成年人的攀比不一样,他们没有父母那一套定义“贵”、“好”的标准,所以有时候孩子的攀比让父母无言以对:

“妈妈,你下学的时候,骑电动车来接我呗,我们班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是骑电动车来接的。”

“妈妈,为什么我家不能住城堡呢,我们也去住城堡好不好?”

第一个要求,会让父母感到莫名其妙:家里有汽车,为什么非要降级去骑电动车?

第二个要求,会让父母觉得是攀比:咱家没有那么多钱,去买别墅,让你当公主。

但是,无论是第一个要求,还是第二个要求,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他们想要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如果在相同的基础上还能比别人好一点,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优越感和自信。

在网上,一个女孩说自己小时候非常的自卑,常常觉得不如别人。

宝妈:“非让骑电动车接,开车还不行!”孩子在幼儿园都攀比什么

在我们看来,不如别人,就是吃的、穿的、用的没有别人好呗。

但是这位网友说,家里条件不错,她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别的小朋友要好:

别的小朋友用塑料瓶带水,她已经开始用水壶了;

别的小朋友穿辣眼睛的红黄紫绿的衣服时,妈妈给她穿的衣服已经开始有了时尚感;

别的小朋友用的是碎布拼成的书包,她用的是正经的双肩包;

……

然而这就是她自卑的来源,因为跟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而自卑,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并不是非要一些超出家庭能力范围的东西,而是为了拥有跟其他小朋友一样的东西。

这样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是去炫耀,而是为了融入一个集体,从集体中得到存在感和认同感。

著名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当中提到5层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当人满足了低一层的需求时,就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

宝妈:“非让骑电动车接,开车还不行!”孩子在幼儿园都攀比什么

而归属需求则是比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的另一种需求,包括友情、爱情和亲情。

如果归属需求没有满足,那么会出现这样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认为自己活在世界上没有价值。

而孩子在2岁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之后,对社会、群体有了探索的欲望,渴望交朋友,希望在外界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幼儿园中,别的女孩子都穿裙子,自己没有,那么就会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当别的小朋友在谈坐电动车的感受时,自己没有坐电动车上下学,孩子会觉得比不上别人;

当别的小朋友都在看某一部动画片的时候,自己没有看过,就无法插入别人的谈话;

……

这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都会让孩子感到不适,让孩子感觉无法融入集体,更没办法对群体产生归属感。

宝妈:“非让骑电动车接,开车还不行!”孩子在幼儿园都攀比什么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的需求时,态度不一样,但是大多数都会拒绝孩子。

有的像上面提到的那个妈妈一样,妈妈自己觉得舒服,甚至还批评别的小朋友穿衣服辣眼睛;

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就是虚荣心太盛,需要好好拒绝一番,以此来打压孩子对物质的需求。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父母想的那么虚荣,他们要的也不一定就是多好的物质,他们更需要的是“合群”、“自信”。

当父母在遇到孩子“攀比”的情况,比如说“别人都有最新款的玩具,我也要买”、“别人都用儿童手表,我也要”的时候,父母不要对价格那么敏感,而是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当孩子因“攀比”而提出需求的时候,怎么应对要看情况:

孩子要求的并不过分

孩子会因为穿同一款衣服而成为好朋友,也会因为成为好朋友而要求同款。

当孩子说想穿裙子、想要和朋友一样的衣服或书包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要求过分了

宝妈:“非让骑电动车接,开车还不行!”孩子在幼儿园都攀比什么

当孩子要求“过分”了,比如说买品牌鞋子、住别墅之类的要求,父母没办法满足,可以跟孩子讲为什么没办法满足。

但是在跟孩子讲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加深孩子的自卑心理,比如说“我们就是买不起,你以为妈妈不想住别墅?”

父母可以尽量弱化或不传达“低一等”的概念:“妈妈知道你很想像朋友一样住城堡,但是我们家已经买了房子,搬起家来可麻烦了。”

孩子要求“降级”

明明有汽车,孩子偏偏要电动车,家里又没有的情况下,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汽车也非常好用。

宝妈不要跟孩子讲价格、贵重、“高一等”的概念,而是跟孩子讲乐趣和用途:“妈妈开车接送你的时候,你还能在里面睡觉,打开窗户还能看外面的楼,要是下雨我们也淋不到”。

宝妈:“非让骑电动车接,开车还不行!”孩子在幼儿园都攀比什么

当孩子出现“攀比”的情况时,父母的教育方向可以往“自信”方面发展:让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自信,在和小朋友交谈的时候,能够大大方方的跟对方说:“我的东西也很好。”

而不是极力打压孩子的欲望和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