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XX明星(名人)出軌了,原配和小三正撕逼大戰!“這種新聞如今屢見不鮮。

人類兩性之間的關係,永遠是社會的重要話題。尤其是出軌或婚外情,更是吸引眼球。

那麼,在古代社會中情況又是如何呢?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影視劇照

以往獲得的淺顯歷史知識告訴我們,古代女人必須遵守“三從四德“和”從一而終“的婦女教條,要以男人為自己的生活主導,一生只能與一個男人結為夫妻,不可再嫁的等等……如果一旦未婚先孕或者出軌,就要被殺死或被逼自殺,以及“浸豬籠”等等。

可是,最近閱讀歷史書籍時,卻發現漢朝時並非如此。


1 無名無姓的大將軍之母


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依仗著弟弟的權勢,派頭相當大。她家中奴僕下人眾多,不但有普通傭人,還有多名官吏為其服務。

女僕中有一個衛媼——這是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女人,“衛”或許是她前夫的姓(史書中沒有記載,應是個已去世的小人物)“媼“就是婦人的意思。

《史記》中稱其為侯妾,也就是平陽公主第一個丈夫、平陽侯曹壽的小妾。而《漢書》則稱其為平陽公主家的家僮。總之是個身份及其卑微的傭人。

這個衛媼或許生得有幾分姿色,不然也不會讓那個叫做鄭季的官吏看上她——畢竟她已有三個孩子,想必也不再年輕。

於是,就有了供職平陽府的小官吏鄭季,與府上的家奴衛媼偷情,之後生下了私生子衛青這件事。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衛青

關於此事《史記》中這樣記載:“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

《漢書》中這樣描寫:“鄭季,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侯家。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青”。

兩部史書都明明白白地寫著:衛青是鄭季與衛媼的私生子。

但是,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鄭季因此丟官,奴僕衛媼也沒有因私生子一事受到責罰或者辭退。衛青也沒有被偷偷送人或者溺死。

這一切都充分說明,漢朝對於非正常的男女關係還是比較容忍或開通的。

或許因為衛青年幼,衛媼不方便帶著他在主人家為傭,所以把他送到了生父鄭季家撫養。史書記載,衛青在生父家受到繼母和兩個繼兄長的欺辱虐待,把他作為奴僕使喚。小小的衛青在父親家過著悲慘的生活。

後來,或許生母得知這一情況,又把他接回到自己身邊。《史記》和《漢書》都如此記載:“青壯,為侯家騎,從平陽主”。意思是衛青長大後回到了平陽府,成為公主家的騎奴。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衛媼


由此可見,平陽公主一家對這個奴僕及私生子沒有任何非難。

而後,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一段歷史:漢武帝到姐姐家來玩,看上了衛青同母異父的三姐——歌姬衛子夫,並很快迎娶她為皇后。接著,衛家全家人都跟著“雞犬升天”了。

不得不說,這個婦人衛媼真是很幸運,也很有能耐。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我們應該感謝這個衛媼。如果沒有她,如果不是她生了這個私生子衛青,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將軍,漢武帝北伐匈奴的戰績或許就沒有如此輝煌……


2 有其母必有其女——另一個私生子


衛青的二姐衛少兒,或許繼承了母親的偷情”基因”,也跟另一個到平陽府當差的小吏霍仲孺春風一度,並且生下了兒子霍去病。

哇,漢朝人對於未婚先孕生子竟如此容忍……母女二人都生了私生子,且居然都安然無恙。

《史記》中這樣記載霍去病及其母親:“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其父霍仲孺先與少兒通,生去病。及衛皇后尊,少兒更為詹事陳掌妻”。

霍仲孺鄭季相似,也是被公派到平陽府去當差,給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丈夫曹壽當跟班。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衛少兒

由此可知,霍去病的母親,衛青的二姐衛少兒與霍仲孺有了苟且之事生下霍去病時,還沒有結過婚——屬於少女未婚先孕。這個私生子居然也能正大光明地生下來,而且還平平安安養大。對於她後面的婚姻也沒有任何影響。

作為21世紀的我們,看到這裡也未免稱奇……

霍去病的父親霍仲孺當時也沒結過婚,應該是個未婚帥哥鮮肉。不知為何,他與衛少兒生了兒子後兩人居然也不結婚?

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一對適齡青年男女“奉子成婚”的人也不少。除非兩人實在合不來。

或許小吏霍仲孺當時看不上身為女奴的衛少兒?還是霍家父母嫌棄女方的身份不允許?衛少兒的長相應該也很美,看她妹妹衛子夫就知道了。

總之,當時霍仲孺從平陽府當差完畢,回到老家後跟別人結婚了。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霍仲孺

與同為私生子的舅舅衛青不同的是,命運相當垂青霍去病。他不但光明正大頂著生父的姓——霍,還幸運地跟著母親搬進了皇宮。因為姨媽衛子夫的緣故,霍去病從小就在優渥的條件下生活,沒有吃過任何苦。這也造就了他與舅舅衛青不同的性格脾氣。

霍去病對這個絲毫沒有養育之恩的生父霍仲孺倒是很感恩。北征匈奴回來特地去看望父親,不但給他買田地僱傭人,還把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去身邊提攜。霍光也沒辜負兄長栽培,後來成為權傾朝野數十年的重臣。

有人嘲諷霍仲孺是始亂終棄的“渣男”,有人套用曹操的話戲謔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做爹且效霍仲孺。因為他一不小心生了兩個優秀的兒子!

而衛少兒後來的婚姻生活也相當不錯。她嫁給了一個叫做陳掌的男人——漢代開國元勳陳平的後代,成為官員夫人,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霍去病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漢朝的寡婦與人偷情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醜事;少女未婚先孕也不會受到嚴厲責罰,根本就沒有什麼被人殺死或被逼自殺,以及浸豬籠之類。

衛少兒與母親衛媼一樣,因為地下情“暗結珠胎”,從而使得漢朝出現了一位萬古流芳的“少年戰神”,留下了“匈奴不滅,何以家為”這句激盪人心的豪言壯語。


3 漢朝女性的婚戀比較寬鬆


由此可見,漢朝對女人的婚戀及生產其實是比較寬鬆的。那時也沒什麼“貞潔”或者”處女”一說。

又比如,平陽公主先後改嫁兩次。曹壽死後改嫁了夏侯頗,夏侯頗死後又改嫁大將軍衛青(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衛青原來是她家的奴僕)。她的經歷說明那時寡婦改嫁很平常。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平陽公主

不但貴為公主的女人如此,平民百姓也是同樣。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敘事古詩“孔雀東南飛”裡的女主角劉蘭芝。她與焦仲卿夫妻非常恩愛,但禁不住婆婆對她挑三揀四恨之入骨。最後不得已被“休”回了孃家。

根據漢代《大戴禮記》中記載,那時丈夫(婆家)可以休妻。休妻的理由是“七出”(又名“七去”):一,不順父母;二,無子;三,淫;四,妒;五,有惡疾;六,口多言;七,竊盜。

劉蘭芝大概就是犯了第一條,不順父母——焦母無論如何看不上這個兒媳婦。

但劉蘭芝剛被休回孃家不久,就被當地縣令看中了,要給他的兒子求親。可見當時社會對於被離婚的寡婦並沒有任何成見,寡婦再嫁是很自然很容易的事。

至於劉蘭芝和焦仲卿各自殉情自殺,那是另一回事——說明他們之間的愛情堅貞不屈。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孔雀東南飛》劇照

如果劉蘭芝不自殺,嫁給縣令公子也許會成就另一番佳話。

與”七出”相對應,當時也有保護婦女利益的“三不去”。

《大戴禮記第八十篇本命》中記載:“婦有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後富不去。”女方只要符合三點中的任何一點,男方就別想休掉自己。

“三不去”的意思是:如果女子被休後,父母家人都不在了,夫家就不可休;女方為男方父母守孝三年的,夫家不可休;夫家先貧後富了,也不能休妻。

這些條件確實不錯,充分保障了已婚女性的利益。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朱買臣與妻子

況且,漢代不但丈夫可以休妻,妻子也可以自由離開婆家。

《漢書.朱買臣傳》就敘述了因為夫妻間性格不合,朱買臣妻子受不了他的惡習,於是要求離婚的事。《漢書.蘇建傳》則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長時間不能返家。其妻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改嫁他人。可見女人主動離婚也是完全可以的。

綜上所述,漢代前期的社會,對於女性的婚戀還是很寬容的。這或許是因為西漢初期奉行黃老哲學,提倡清靜無為,所以婚姻風尚比較自由。

結論:

由此可知,生活在西漢的女性還是比較自由和幸福的。

到了漢代後期,受儒家倫理道德影響,特別是漢武帝開始”罷免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董仲舒推行了”三綱五常”,劉向提出婦女準則,班超著了《

女戒》,把“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系統化和強化,女性就被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精神枷鎖。

雖然在漢朝和隋唐等朝代,女性還算有相對平等的權益,但已逐步走下坡路了。

尤其到了明朝,朱熹集大成的程朱理學明確提倡“存天理,滅人慾“,給婦女套上了更沉重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沉重枷鎖,女性就真正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了。我們從史書和故事中得知的那些逼迫、殘害婦女的實例,以及為守“貞潔”而死的“烈女”,還有那些遺留下來的一座座貞節牌坊,很可能都是漢朝之後的事。

漢朝未婚先孕的女人結局如何?看看這兩個母親就知道了

貞節牌坊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禮記.大戴禮記》


讀者朋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作家虞思桐。我會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