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蚯蚓的逃生


双节回家时间赶,就没带钓鱼装备。

巧了,没准备的时候,恰有时间钓鱼。

只有一根随时带的4米5短杆、3副线、一个漂。

连饵料都没有,只能去土里刨蚯蚓了。

在鱼塘附近老房子边上找了个土壤肥沃的角落,用木棍翻出些蚯蚓,才发现没带装蚯蚓的东西。

随便捡了一个大瓦片,中间堆少许土,将挖到的蚯蚓塞进土中。

瓦片平坦,但打小的经验让我知道,这样放蚯蚓妥当,不会跑。

钓鱼的间歇,目光偶尔落在瓦片和瓦片中间的小土堆上。

触动很多。

用少量的土盖住蚯蚓,就能把它们以瓦片为牢。

少量土给蚯蚓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处。

尽管它们并不知道,这一片小小的安逸之地外,才是真正的稳妥。那里有自由,有广阔天地。

确实,坐在蚯蚓旁边,在80CM的斜上方就能拥有上帝视角,能洞悉一切。

但假如把目光从瓦片中的土里看出去,那又是另一个世界。

瓦片是一个很小的空间,瓦片中间的一堆土又要小上许多。小到随便一点无法预料的触碰,就会遭遇倾覆;小到一场小雨,就会变成令蚯蚓窒息的泥浆。

蚯蚓可以做出的选择无非两种。

一是继续在土堆里安静等待,看会不会有什么转机。这种选择似乎更加稳妥,至少能让蚯蚓活得更久一点。

二是从小土堆冲出去,爬过干涩的瓦片,冒着失水的风险,看能否重新够到温润的土壤,获得自由。

但蚯蚓很小,小到不知道瓦片外是什么光景。这种选择似乎是一种赌博,要么更快结束生命,要么博出个自由。

从常理来讲,选择二是一种更勇敢和更受人认可的姿态。

至少博了一把,而不是窝囊趴在小土堆里等死。

但选择二可能会遇到这么个情况:蚯蚓从土里钻出来之后,被抓起上了鱼钩,立马被抛入水中做鱼饵一命呜呼。

风险似乎太大了一点。

一时之间,即便是蚯蚓拥有了上帝视角,也不一定能把自己拯救于瓦片之牢。

看来,瓦片上一条蚯蚓的命运,最终还是取决于命运的天枰,看它朝哪一端倾斜。

但把一切交给命运似乎又有点不甘。那如果瓦片上的蚯蚓有了人类的智商,它应该怎么办。

危险近在咫尺,一条拥有人类智商的蚯蚓,它怎样才能脱困?

闷着头被动等待或许有最好的结果,但绝对不是最佳选择,逃出瓦片之牢是唯一的出路。

钓鱼人的手什么时候抓下一条蚯蚓,是未知;钓鱼人是坐在水泥地还是土埂上,同样未知;但这是蚯蚓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即将面临的风险。

答案似乎还是简单。

首先,通过土堆的触动频率判断钓鱼人抓饵的快慢。

如果土堆里蚯蚓还多,那就等待抓饵频率变低时冲出去,那时会有最大的逃生空间,不会一钻出小土堆就直接暴露在迫切的危险之下。

如果土堆里蚯蚓少,那么钓鱼人抓饵之后,就是最佳的逃生时间,因为抓饵是会有间歇的。

其次,去瓦片下方寻找生机。

如果是土埂,那么从瓦片下方钻入土中更安全;如果是水泥地,躲在瓦片下方肯定要比躲在土堆中安全很多。

这种情节有些眼熟,很多电影里主角逃出升天,不就是这么操作的么。

当然,古人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途肯定还会有运气成分。

但即便没法精准计算,有策略的逃离依然是最佳选择,远比躲在土堆里等待命运的裁决好很多。

那么,我们在股市,又怎样去躲过"命运的裁决"呢?

我这几年,买股票亏钱的时候越来越少,亏损金额也越来越小。赚钱的时候在变多,金额也在变大。

但说实话,回过头来,总感觉自己是受了命运的垂青,多数时候都是运气使然。

当一笔利润落袋,回过头看,一路上有许多陷阱,一个不慎就可能会遭遇重大损失。

在你踏上一条路之前,看到的是很大的必然性。

但你走过后回头一望,其实纯属侥幸。

世事无常,人类能掌握的东西实在太过渺小。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是未知。

股价的涨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其实总会反思,怎样去做、去选择,才能在不可预测的未来面前占据主动。因为当一个人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其实就和瓦片上的蚯蚓没什么区别。

毕竟,没有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或许,要做的不过就像蚯蚓一样。

第一是知道风险存在于哪里,比如公司会遭遇什么比较糟糕的事情,投资可能会面临那些可以预料及预料之外的坏消息。

第二是知道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比如本金可能会损失多少,或者全部损失。

第三是主动出击。有谋略地主动出击,绝对比被动接受强上很多。如果有十个人在钓鱼,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瓦片,上面有一小堆土,土里有很多蚯蚓。综合来看,主动逃跑的蚯蚓逃出升天的概率,绝对是最大的。

股市,有时候也是这么一场逃生游戏。市场里坑很多,把时间拉长,绝大部分个股最终都是不涨的,长线持有大部分是赔本买卖。

不管未来走向何方,去主动出击谋划,才是最佳选择。

股市如此,人生际遇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条蚯蚓的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