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拦婚车要红包”的陋习该改改了

近日,河南信阳潢川县,几个宾馆和路口聚集了不少大爷大妈,他们看到婚车经过便蜂拥而上,讨要红包、香烟等“彩头”,不给就堵在车前不让走。

结婚本是喜庆事。过去,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为了讨个好彩头,向新人索要一支烟、一把糖,图的是热闹。可是如今,不知从何时起,竟然演变成不管是否认识,只要婚车从路边、村边过,就有人上前阻拦,甚至故意设置障碍物,开口不是烟就是红包,更出现过“不给钱就叫爸爸”的荒唐行为。无理的要求给新人带来了带来额外负担和困扰。

表面上看,这是婚礼陋习。当我们深入思考会发现,这是遗留在农村的社会风气问题,农村群众一些根深蒂固的旧生活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根除。的确,社会风气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思想的改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为老百姓打造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活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农民的腰包是否鼓了起来,同时要关注农村的精神风貌是否也跟上了节奏。

一些陋习具有反弹性和顽固性,抓一抓会有好转,但松一松就反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将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活动常态化,加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群众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主体,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应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让群众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完善村规民约的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增加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通过制度来约束百姓的行为,必要时可采取惩处措施。只有坚持自治和法治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创建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良好氛围。

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易。革除婚礼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更是我们每个公民责无旁贷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