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有趣?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有趣?

昨晚,約了朋友小敏出去玩,到咖啡館後,發現她正和另外兩個陌生的年輕人聊得正歡。我以為是她叫來一起玩的朋友,沒想到原來是在等我的時候,看到隔壁兩個年輕人在玩一件從沒見過的樂器,覺得聲音很好聽,就上前搭訕。

等我們離開的時候,她已經加好了對方的好友,並和對方約好了找老師一起學。我看著她一邊興奮地在網上找著演奏的視頻,一邊激動地給我分享,突然有點兒羨慕。因為我也對這個樂器很感興趣,但如果先到的人是我,頂多偷偷錄下來,然後再和朋友討論,發發朋友圈就算數了。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著這麼有趣?“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有趣?

回答一:朋友不夠多

彤彤,一個有很強的社交技能的存在,她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和任何毫無關聯的人成為朋友。例如健身房遇見了一個跑友,拍廣告時認識了一個攝影師,甚至連買個冰淇淋,都能搭訕認識一個小演員。在 彤彤 過生日的時候,宴會是分兩次開的——要招呼的人太多,一次實在不夠坐的。

像彤彤這樣,我總是由衷地羨慕她有那麼多朋友。直到有一次 她發燒,一個人病休在家,蓋著被子半躺在床上,雙手捧著一杯水邊喝邊落淚。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一幕,過了很久她才對我說起,那是她第一次告訴我: “很孤獨,我想生病有人來看我。”

其實,彤彤得到的關懷並不少,至少她發的那條生病的朋友圈,收穫了滿屏點贊和問候。看著她失落地樣子,我忽然意識到,糟糕,我也點了,也是那個沒有去看她的人。

記得當時,並不是不願意去,而是根本不會想到,像彤彤 這樣的人,應該會有很多人陪著吧。哎,以後不管別人這樣我都去,因為你是我為數不多的朋友。

看來這個答案不是很對……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有趣?

回答二:參加足夠多的聚會

小馬是我大學最好的朋友,我們住的地方只隔 4 站地鐵,撐死了也就 20 分鐘路程。但一年算下來,我們這對最好的朋友,見面聚會的次數屈指可數。

他說:每次應酬聚會喝完酒走在空曠的大街上,看著寂靜的黑夜裡搖曳的樹影與安靜的燈光,心裡總會生出幾分苦楚。這種時候,手機裡諸多的電話號碼與微信號碼都變得毫無意義,他只想徑直走去好朋友家,好好喝一碗熱粥,聊一個通宵。

我理解小馬的感受,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參加過幾次這種聚會活動,每次回來都有種短暫的精神分裂感。那種活動往往帶有資源對接的性質,這意味著你既要和大家勾兌感情,又留心誰可能是你需要認識的人,與此同時,你還得表現得很盡興,或者是爽快的一面。我並不否認這種聚會的對我的幫助,但事實卻是:參加的聚會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缺少朋友,反而更加孤獨了。這可能是 “假性社交飽和”,他真正想見的人,和我真正想見的人,最後大多也沒有見到。大家奔赴在各種對接資源的酒會的路上,心裡卻幻想著,四仰八叉地躺在對方家中,不用動腦和假笑地盡興聊天。

好的,我原諒小馬不找我聚會了。

看來這也不是正確答案……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有趣?

回答三:拿起手機,發現新世界

互聯網時代,你遇到1個問題就會有100種答案來解決。想開心了,打開小視頻就能笑,就能加滿雞血。想做飯,可以搜出每一步細節,不用擔心不會。羨慕、評價著別人家的戀愛小甜蜜,不敢給喜歡的他發消息。朋友、客戶可能會不理你,但手機永遠不會。每天的朋友圈不斷有新鮮的事情發生。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讓生活很有趣。

但…..直播裡的別人家的男朋友,視頻中的伶人小姐姐,電視劇的逆襲成功,電影的浪漫橋段會發生在你這嗎?

於是,我放下手機。很快我發現自己孤獨得像狗。

所以,手機是不是正確答案啊?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有趣?

大概,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去社交、去合群、去變得陽光一點,去“打開自己”,都已經不再是治癒生活樂趣的良藥了。一切舊答案都已失靈,我們經歷的都是全新的問題,現在我們都要去找各自的出路。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

在我這覺得應該是:花50%的時間去經營你認為值得的10%的朋友,朋友不用多,值得就好。花30%的時間充實自己70%的不足。花10%的時間處理不必要的80%的社交。花5%的時間活在網咯。花5%的時間發呆。最後別忘了,一有空就給家裡打電話哦。祝你開心,生活有趣!有答案就留言告訴我哦。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