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式蔓延,疊加沙特和俄羅斯主導的“維也納聯盟”破裂,引發了原油價格暴跌。短短一週左右的時間,國際油價跌幅超過40%,實屬歷史罕見。如“過山車”般俯衝直下的原油價格,幾乎將所有人都“打懵了”。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資料來源:Wind

有一些分析文章認為此次油價暴跌是“陰謀論”“金融戰”“地緣博弈論”……越是眾說紛紜,越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那麼,油價暴跌到底緣由為何?回顧以往幾次油價暴跌的歷史,或許能為我們找到答案。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20世紀80年代以來5次油價暴跌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油價曾出現過4次暴跌。

第一次發生在1985~1986年

20世紀70年代,受1973年石油禁運、1979年伊朗革命事件等影響,國際油價快速飆升,刺激了北海與阿拉斯加油田的開採熱潮,歐佩克成員國也趁勢提高產能。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20世紀80年代初,西方世界陷入嚴重的週期性經濟危機,經濟增速大幅下降,石油需求呈負增長。為保油價,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決定“限產保價”。但此舉導致歐佩克市場份額下降,從1979年的47.8%下降至1985年的30.1%。其他歐佩克國家暗中增產,大幅擠壓沙特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在1985年底,沙特決定不再限制產量,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從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下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達70%。

第二次發生在1997~1998年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1997年7月初,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並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導致亞洲多國經濟受到重創。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WTI)油價從11月起迅速走低,從21美元/桶下降至1998年12月的不足11美元/桶,跌近50%。

第三次發生在2008~2009年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引發次貸危機,造成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新一輪金融危機,油價從2008年中的最高價147美元/桶跌至年底最低30.3美元/桶。

第四次發生在2014~2016年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受美國頁岩油氣革命影響,全球油氣供應劇增,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為爭奪市場份額堅持不減產。疊加石油需求增長乏力等因素,2014年全球石油市場陷入嚴重失衡,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從2014年的平均93.2美元/桶,跌至2016年初最低的26.2美元/桶,跌70%以上。

第五次當下正在發生

2020年3月,油價在一週內下跌超40%。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能源戰略專家陳衛東認為:“回顧前四次油價暴跌事件,1986年和2014年兩次下跌的主因是富餘產能;1997年和2008年兩次下跌的主因是金融危機導致需求不足。唯有這一次,是需求和供給兩相夾擊造成的。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機動生產影響著油價變動


從前四次油價暴跌的歷史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沙特作為“機動生產商”作用發揮得最充分的是1985~1986年事件。當時,沙特的石油產量從1985年的360萬桶/日,上升至1986年的520萬桶/日。其實,這一背景要從5年前說起。

1980年,石油價格達到了36.8美元/桶的高水平,這主要是由於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導致伊朗石油產量下降,以及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導致伊朗、伊拉克石油產量雙降造成的。這期間,沙特一直保持著著1000萬桶/日的產量水平,以抑制油價過快上漲,“機動生產者”的作用發揮得相當充分。

但是,1981年起,事情出現了反轉,由於美歐國家出現週期性經濟危機,導致石油需求銳減,加上蘇聯1980~1984年的石油年產量已達到創紀錄的6億噸以上(1200萬桶/日),與歐佩克產油國大打“價格戰”,到1985年,油價已降至27.6美元/桶。

這期間,為保護價格,沙特聯合歐佩克其他成員國,採取“限產保價”政策,結果是其產量水平從1980年的1030萬桶/日,萎縮到1985年的360萬桶/日,減產幅度接近70%。到1985年,沙特認為繼續採取價格保護措施已經沒有意義了,於是放棄“機動生產者”角色,決定增產,結果導致油價大跌。這次下跌之後,油價低迷的狀態一直未有改觀,1998年底,油價再次出現暴跌。之後,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油價進入上升通道。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觀察|國際油價5次暴跌,都與TA有關?

而與1985~1986年油價暴跌事件相似的就是2014~2016年了,沙特拒絕“限產保價”的慣性做法,決定維持產量保市場份額。沙特石油產量從2014年的1150萬桶/日上升至2016年的1240萬桶/日,淨增90萬桶。

從沙特歷次“機動生產者”角色發揮,特別是在2016年12月為挽救極端低迷的石油市場,以極大勇氣和毅力與俄羅斯達成“維也納聯盟”;此後3年一直在超額執行限產配額,以及2015年和2020年沙特兩次放棄限產保價、決定增產保市場份額的情況看,

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仍然十分顯著,沙特的“石油權力”仍然很大。這可能與相當一些學者和業界人士的結論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