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欢迎赏阅

他,出生于福建一户贫困家庭,未能念得几年书;他,生活所逼远渡海外,闯荡南洋开启了传奇人生;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建立起了近代庞大的商业帝国;他,足迹遍及多地,走到哪就将商业版图扩张到哪,他的生平事迹却也因此遗落多地,缺乏记载。

根据其宗亲后代的口述及相关历史学者的多方收集整理,他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终于为后人所知。他就是近代商业天才——郭春秧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远渡南洋 锋芒初露

1860年,清朝咸丰皇帝执政末期,一名男婴出生在福建省原同安县角美乡寮东社,也就是今天的福建漳州角美镇。这个平凡的家庭也未曾料到,这是一代商业奇才的起点。

郭春秧幼年家贫,本就脆弱的家庭在父亲过世后陷入了更糟的境地,全仰仗着其祖母拉扯长大,至于读书识字只能是奢望。十八岁那年郭春秧原本的成长轨迹出现了转机,其伯父郭河东早年到南洋闯荡,已小有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年郭春秧搭乘小船穿洋过海远赴海外前往投奔。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达到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后,由于缺乏技能郭春秧只能在伯父的糖厂里从最基础的学徒干起。不久之后荷兰的先进机器冲击当地传统制糖厂,正当多数厂家一筹莫展时,郭春秧大胆向伯父谏言顺应潮流,大批引进先进机器改造传统制糖技术,使制糖厂度过了危机。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凭借着过人的经商头脑,郭春秧很快成为了其伯父的得力助手。时间来到1894年,此时的郭春秧愈发成熟,着手与伯父的儿子等人成立新的公司,几年后陆续收购所有股份成为一把手,自此立起了自己的旗号——“锦茂行”。

郭春秧掌舵后积极整顿企业,一边大力拓展蔗糖种植面积,另一边大量引进先进机器设备改进生产技术,凭借这两样优势,他的企业掌握了行业的议价权。为了在生意中掌握主动,郭春秧亲自学习了当地语言,使他在商业往来中如鱼得水。郭春秧的高瞻远瞩使他处处占尽先机,不久之后跃居为当地“四大糖王”之一。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1927年《华字日报》刊登了一则令人震撼的消息,郭春秧当时的财产已超过1000万元,商海上一轮新阳正冉冉升起!

运筹台湾 名动一时

以糖在南洋站稳脚跟后,郭春秧极力渴望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因此他把目光放向国内台湾,当地出产的蔗糖对他的事业有极大的裨益,可惜想法很好,现实却给他带来了许多困扰。

郭春秧来到台湾后,很快发现摆在眼前的第一道关卡。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占据时代,而日本国内极度缺乏糖资源,因此日本人早早就垄断了糖的经营,即使郭春秧四处打点门路,也无法取得突破。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经过深思熟虑后,郭春秧决定放弃这块蛋糕,转而将目光看向台湾茶的经营,但马上又遇到了第二道关卡。台湾中部盛产乌龙茶,却又被欧美洋行垄断了,前有日本人,后有欧美洋人,郭春秧当时的处境可谓立足艰难。

事业都是闯出来的,最后郭春秧咬咬牙决定加入竞争,他联合大批华侨商人及福建商人,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在台湾北部发展另一茶种——“包种茶”,不久后包种茶果然热销,郭春秧乘胜追击,将茶销往海外再度受到热棒,自此郭春秧的事业到达第二个巅峰,可谓名动一时。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转战香港 惠泽后人

在郭春秧的生意里,香港亦是一处梦想之地,因为当时爪哇的原糖都须转运至香港,精制成白糖后再进行销售,然而这个环节却被香港当地的洋行牢牢把持着。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郭春秧于1920年开始加大在香港的投资。在他的计划中,第一步要在香港北角填海造陆,第二步是建造属于华人自己的港湾,第三步则是建造属于自己的精制糖厂。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郭春秧虽是一介商人,但他这份与洋人分庭抗争的决心难能可贵,并为此付出了庞大的人力财力,可惜两年后香港劳工不满英方剥削大面积罢工,连带着影响到郭春秧的填海计划,加之庞大的资金压力使得这三项计划只有天海造陆得以完成,贸易港湾及制糖厂的计划都未能得以实现,留下了满满的遗憾。

福建传奇商人,18岁闯荡南洋,回国后在香港填海造了个“小福建”

郭春秧虽然未能如愿,但是填海所得的这块新地却成了后来福建人聚居谋生的落脚之地,如今北角有条“春秧街”,俨然成为了一个“小福建”,大批的福建人在此打拼,他们亦如郭春秧当年,积极进取,敢打敢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