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摸金校尉”与现实中的盗墓贼!

随着电视剧《龙岭迷窟》的大热,社会上再一次掀起了摸金盗墓的热议,观众们都对剧中胡八一所展现的寻龙定穴的本领和江湖上的各种黑话、故事所吸引。今天,笔者也借着这波热潮,给各位看官讲讲,剧中多次出现的“摸金校尉”在历史中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在现实社会中这些所谓的“摸金校尉”盗墓贼,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历史中真正的“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陈琳所著《为袁绍檄豫州》一文,这篇文章在古代檄文中绝对可以排在前三之列,相传曹操在看了此文后,一声大呼昏了过去,然后就此落下了头疼的毛病。在文中,陈琳说曹操为了补充军饷,而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官职,通过盗墓的方式来获取珠宝财物。

《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所谓“摸金校尉”从此檄文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曹操在军中所设的国家盗墓部队将军。等到曹操之后,历代的盗墓贼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把曹操奉为了盗墓这一行当的祖师爷!

但是,史学界就陈琳檄文所说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的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的。首先,陈琳的这篇檄文正值袁绍与曹操开战之时,陈琳所说可能就是为了抹黑曹操,以提振己方士气的手段。其次,古人的生死观讲究“侍死如生”,由此原因,导致古人对于死后墓葬的保护是十分严格的,盗墓是绝对的大罪,一经发现就是处死。同时,民间对于盗墓贼也是十分痛恨的,曹操应该不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进行盗墓活动。

对于曹操是否设立过摸金校尉官职,笔者个人认为,曹操应该是没有公开设置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不过,曹操肯定是私下做过盗墓补充军资之事,不过也是小偷小摸的干过。至于《水经注疏》中说曹操指挥摸金校尉,把西汉梁王的墓给挖掘了,所得财宝供养军队三年开销就纯属无稽之谈了。后世,考古学家发掘梁王墓的时候还能出土金缕玉衣等很多贵重文物,如果曹操真开挖梁王墓,绝对不会留下如此多宝贵财物的。

《水经注疏》记载:“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但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曹操进行过盗墓活动呢,那就得从曹操死后的疑冢说起。相传,曹操死前,因为自己干过盗墓之事有伤天和而怕遭报应,因此设立七十二疑冢,以防自己死后被人把坟挖了,笔者认为此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历史上的“摸金校尉”与现实中的盗墓贼!

曹操像

  • 至于曹操之后的盗墓贼,笔者认为可简单划分为两派:

第一派,就是战乱时期的军阀及农民起义军。此中典范远有项羽、黄巢等人,近有民国军阀孙殿英等。这些人就是趁国家混乱动荡之际,指派手下军队直接对着皇陵就开凿,什么魑魅魍魉鬼神之说是全然不管,像孙殿英趁着民国动荡之时,挖掘清东陵砸开慈溪之墓,就是典型做法。在《鬼吹灯》一书中,霸唱也由此进行了艺术加工,把这些人变成了搬山一派,奉项羽为祖师爷!

历史上的“摸金校尉”与现实中的盗墓贼!

孙殿英盗掘慈禧墓

第二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盗墓贼。这些盗墓贼平时成团伙作案,多为父子、兄弟。白天踩点、晚上干活。比较有名的有陕西和湖南一带的盗墓贼,因为这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多有王侯将相之墓,老百姓在生活不下去的时候,就转身成为盗墓贼。这些盗墓贼中比较专业的,确实很有本领,像风水定位、打洞钻井都不在话下。厉害的盗墓贼打的盗洞就连考古学家都叹为观止,很难相信是双手所为!

历史上的“摸金校尉”与现实中的盗墓贼!

现实中的盗洞

现实中盗墓贼的分工体系

在讲完古代摸金校尉后,笔者再给大家聊聊,在真实盗墓系统中,这些盗墓贼是如何分工合作,挖宝销赃的。

  • 第一级—支锅

“支锅”是盗墓体系中的最上级,是盗墓系统中的黑话讲法。如果换成我们的大众语言,支锅就是盗墓团伙的头目。一般要进行盗墓活动了,支锅就开始找人,一般前期投入的资金、设备都是支锅负责。人员找齐后,这支盗墓团伙的全班人马统称为“一锅儿”。支锅也被称为“小老板”,因为所有盗墓活动都是由他投入的,是承担着较大风险的,如果没有盗出文物或者文物没有出手,支锅只能自己认赔,因此有小老板之称。

  • 第二级—掌眼

“掌眼”是盗墓团伙里的灵魂人物,也被称为“大哥”。笔者换个通俗的讲法就是掌眼是

“技术入股”,因为掌眼不仅要有寻找古墓的本领,也还要有鉴别文物的能力。他们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线索的合作者,也可能是这批文物出土之后的第一级收购商。因此,掌眼的地位在盗墓团伙中就十分重要,有时候“掌眼”和“支锅”就是同一个人。

  • 第三级—腿子

“腿子”是盗墓团伙中的熟练工,换成大众语言来讲就是这个团伙中的小组长。一般腿子都是支锅的亲信,一起进行过多次盗墓活动。在支锅不在的时候,腿子就是这个小团伙的临时负责人(掌眼是不进行苦力劳动的),指挥盗墓挖掘工作

  • 第四级—下苦

“下苦”是整个盗墓体系中的最下层,一般都是农民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下苦承担着整个盗墓活动中最危险、最累的工作。像挖盗洞、下墓取宝都是下苦来做的。但是因为受限于文化及渠道资源,下苦虽然承担最重的工作,但是得的钱却是整个团伙中最少的。

历史上的“摸金校尉”与现实中的盗墓贼!

盗墓团伙分工体系

这四级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盗墓团伙的构成了,一般的盗墓团伙多为兄弟、父子组合,尤其是腿子和下苦基本都是亲人,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一是由于下墓的风险是非常大,盗洞时有塌方的风险,父子兄弟出于亲情还会抢救一番。

二是出于“财帛动人心”了,下苦害怕取货拿宝上来之后,支锅等人为了少分钱而害死自己,所以一般都有个亲人在上面帮着望风,以防杀人夺宝。

这里笔者再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般腿子和下苦是父子关系的,下墓的多是儿子。当然,盗墓贼这么做不是讲究“尊老爱幼”的精神,而是虎毒不食子,父亲在上面牵线一般不能干出杀子夺宝的事情,但是儿子在上面很可能见财起意而害死下墓的父亲。因此,盗墓贼总结出了“父上子下”的可悲规矩!

历史上的“摸金校尉”与现实中的盗墓贼!

盗墓图片

结语:所谓“摸金校尉”盗墓人,绝不应成为青年的崇拜对象

近些年,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和影视剧的热播,盗墓文化一时成为了热词。但是,笔者要在此多唠叨一句,真正的盗墓人远没有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那么光鲜。他们挖掘古墓也仅仅是出于钱财的目的,下墓和团伙中的内讧风险是非常高的。考古学家已经多次在古墓中发现历代盗墓贼的尸体,他们有的死于盗洞塌方,有的是被自己人害死在墓下。因此,笔者最后告诫某些“行动力”强的读者,万万不可出于感兴趣而行“违法犯罪”之举,看个乐就行了,莫要付诸行动!


侃古聊今说历史的原创作品,感谢您的阅读!

关注我,学更多历史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