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腻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看腻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走过了太多的路,看遍了太多的风景,忽然有一天就失去了对那些世俗艳羡之景的热爱。

从今年初到现在,一直都在路上奔波着。本来年中的时候还饶有兴致地写了几篇游记,但是写着写着,却发现自己总是从那些似曾相识的美景中出了神儿——我明显感觉自己对“崇山峻岭,以及茂林修竹”的期待正在消亡...

就拿6月份刚刚去过的香格里拉来说吧,景色固然是世间绝唱,但我却总也提不起精神,甚至手里的单反也就只有寥寥几张照片。

很快我就意识到,香格里拉的美景已经无法再吸引我这个早已“半只脚踩进夕阳红旅游团”的人了。

于是,在匆匆摆弄了几天相机后,就想离开这片被誉为“心中的日月”的土地,返回位于北京的家,好好沉淀一下自己。

但是说来也巧,临走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我接到了老朋友小武的一个电话。简短寒暄几句后,便问我是否考虑帮他们公司做个宣传,目的地在云南蒙自县碧色寨,只需要我配合拍摄几张照片就可以了。

我一看位置,“哦,碧色嘛,也不远,我正好在云南”说罢,我们就达成了一致,3天之后碧色见。

可谁知道,等我到达了碧色以后,情况却超出了我的想象。

风在吹,云在飘,火车在咆哮

同样是云南的天空,碧色却弥漫着不一样的风情。碧色寨,如它清新雅丽的名字,独特的法式建筑风格,记录了这里曾经的与众不同。信步走来,只见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沿铁路线两侧,伫立着多幢建筑,黄墙红瓦虽略有斑驳,却依稀葆有百年前风貌。到处沾染着法式气息,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人忍不住去探究过往发生的一切。

看腻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电影《芳华》的问世,使这座滇南小站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逐渐被更多人熟知,人们纷纷循着芳华的脚步而来,来寻找自己的光辉岁月。这座百年小站,因各地游客的络绎不绝也焕发了生机。摆脱了“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尴尬境地。作为昆明铁路局下辖的四等站,时至今日仍然迎送来自滇越火车站上的火车,是蒙自辉煌的见证,也是云南的骄傲。

看腻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岁月涤荡了流动的时光,却斑驳不了浓浓的回忆。记忆的长河里有屈辱、有光环。一座小车站的前世今生,伴着百年米轨时光,见证了滇越的灿烂与沧桑,构筑了一段米轨传奇。沿着街边小路走一走,你会感慨,这里怎么会和遥远的法兰西有牵连?但她就是那么真实的存在着。一座座法式风格的建筑,纯种的法国酿酒葡萄藤,点点滴滴中透着千丝万缕。没有恢弘大气的建筑,没有热闹喧哗的街道,犹如静默的女子,你会不自觉地爱上这里。

碧色寨~充满诗意的小村庄

碧色寨,犹如其名,足够优雅浪漫。这是个原名叫“坡心"的小村庄,先于火车站存在。开始是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子,又名壁虱寨,“虱”当地人谐音为“色”,谐音为“碧色”。也有说是法国驻蒙自的一个官员发现这里环境优美,依山面海,遂将火车站取名“碧色寨”。小村庄便因火车站而得名,称为碧色寨了。

看腻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1910年滇越铁路的开通,是近代中国第一条国际大动脉诞生,不仅成就了云南十八怪之:不通国内通国外。也使碧色寨这个小车站,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滇越铁路上一个大站。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换装站,迅速成为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及贸易集市。并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始终扮演着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

当时每天有四十余对火车经过。等待运出国门的皮毛、大米、大锡装满了仓库,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人的号子声昼夜不停。英、法、美、德、希腊等各国商人接踵而来,他们在这里开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每日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首屈一指,被人们艳羡的成为“小巴黎”。

恩怨前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法战争结束后,法国与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取得在中国西南诸省通商和修筑铁路权。后又强迫清政府不平等条例,取得将越南铁路修至中国境内的修筑权。

滇越铁路于1903年开始修建,穿越云南众多高山峡谷,沿线地势本来就崎岖,加以野蛮施工,没有任何安全措施。至1910年4月滇越铁路通车,这条铁路共征集各地劳工30余万人,其中近8万人因此丧命,渗透了众多中国劳工的血汗,真的是“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中国人的冤魂”,正是:“血染南溪河,尸铺滇越路。千山遍白骨,万壑血流泪”。其修筑历史背景和过程,饱含了中国人民的极大屈辱、痛苦,甚至是牺牲。至此列强觊觎大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最终,中国人民用血泪修筑的滇越铁路,成为法国殖民者重要的掠夺工具,给云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不仅控制了云南的铁路交通,还操纵了云南的金融,电讯和邮政。利用铁路之便利,大肆榨取云南人民的血汗和资源。

米轨与寸轨

铁路的轨距有很多种,除了米轨和寸轨,还有准轨,我国的标准轨是1435毫米,轨道宽于或窄于1435毫米的铁路被称作宽轨、窄轨。距离为1000毫米的铁轨被称为“米轨”,轨距为600毫米的铁轨为“寸轨”。米轨与寸轨都属于窄轨。

从河口至碧色寨的滇越铁路段为米轨,而修建个碧铁路时,一是由于当时火车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寸轨基本可以满足且成本相对低,二是由于集资修路的民营资本家害怕法国人可以长驱直入,掠夺资源,所以修建了寸轨。由于米轨与寸轨的轨距不同,不得不停靠在各自站台,在此换乘和转运的货物也要跨过铁路到另一面上车,由此成就了碧色寨之繁华。

静待重生

抗战期间,滇越铁路成为唯一一条打破日本封锁并由国民政府控制的重要长途运输通道,同时也是国际援华物资运输“大动脉”,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后为防范日本人利用滇越铁路入侵云南,国民政府下令炸毁中越大桥,拆除河口到碧色的铁路,至滇越铁路中断,使碧色寨对外贸易终止,碧色寨从此走向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成昆等铁路线的开工建设,碧色寨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丧失,往日辉煌一去不复返。曾经东南亚最忙的火车站逐渐安静下来,只有当年法国人带来的机械挂钟,分秒之间述说着历史故事。滇越铁路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但作为一份特殊的回忆,它从未真正远离。

看腻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值得欣慰的是,这里正着力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法式休闲旅游景区和铁路文化博物馆,充满艺术感和文化气息。印象碧色寨、历史碧色寨、风情碧色寨的法兰西风情小镇规模初现。碧色寨作为滇越铁路上的一颗明珠,必将拂去尘埃焕发璀璨夺目的芳华。

看腻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在碧色寨走上一圈,内心感慨颇多。于美景遍地的云南,碧色寨真的算不了什么,一座小小的车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行走其中,关注更多的是那段饱经风霜的陈年往事和曾经出现在这里的辉煌。如今的碧色寨,基本保持1910年通车时的原貌,不仅有典型的法式楼群,也有用石头垒砌的民居,形成独有的景观特色,讲述了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的奇异融合。

沿着村庄小路深入走走,眼前不时有残垣断壁出现,想想这或许就是百年前灯红酒绿之所在,不禁嫣然一笑。

碧色寨车站是我国最早的铁路车站之一,对研究滇越铁路和我国铁路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保护文物有滇越铁路站房、个碧石铁路站房、轨机车库站房、哥胪士酒店及大通公司。静静的走走看看,想象着百年前的景象。

回顾百年云南沧桑史,滇越铁路已是殖民主义象征标志。碧色寨辉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但它犹如一颗警醒的种子,生根发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