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和洋人做生意,利用大清政治的保护,用金钱砸开路子做买卖

#我要上头条#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历史趣聊#


胡雪岩和洋人做生意,利用大清政治的保护,用金钱砸开路子做买卖

上一节讲到胡雪岩没有花一两银子,就占有了别人的钱庄,而他看到战争的局势,觉得有必要和洋人做军火生意,那可是大买卖。

一次,胡雪岩到上海联系丝行,空闲的时候在上海的“长三堂子”吃了一顿“花酒”,碰到了他后来最信任的朋友古应春。

古应春当时正做洋行通事,清朝时叫“康白度”也叫“康白脱”。中国开办洋务之初,通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表面上主要是充当外事翻译,但由于这一角色在当时十分特别,同外商交易时,他们其实还负责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与后来买办的性质相同。“康白度”或“康白脱”等也就是英语comprador的音译。有趣的是,咸丰、同治年间也有记载,有的人把它译作“糠摆渡”,还做了中文解释,称买办介于华人和外商之间促成买卖,把他们比作用来糠片来摆渡。这种解释说明了华人、外商同买办之间的关系,也暗含讥讽。不过尽管如此,也算猜对了几分,基本上道出了买办的职事性质。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认识这些要紧的人物是十分必要的。胡雪岩来到上海,托人与古应春相识。上海的应酬主要是吃花酒,于是胡雪岩托尤五请来古应春在怡情院吃起花酒。酒席上,古应春谈起他自己参与的洋人与中国人的一桩军火交易。有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下关,来卖他们的军火,眼看价钱谈妥就要成交了,却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直接与洋人接头,说是太平军钱更多,给的价钱高,而且急需军火,洋人一听马上变卦,把价格翻了一番。买方急着要,只好按他们说的办,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

古应春说这个,是因为他对中国人内部互相拆台的做法很不满,让洋人钻空子占便宜。但经他这一说,也引起了胡雪岩对军火生意的兴趣。在胡雪岩看来,形势和时局十分有利于做军火生意,而且一定可以赚钱。第一,小刀会在上海很猖獗,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对此毫无办法,正准备让朝廷派兵来剿。兵马未动,军火武器一定要充足,官兵一到,自然用得到。胡雪岩打听到江苏巡抚是杭州人,他自然可以买通江苏巡抚。第二,此时太平军也正沿着长江一线向江、浙进发,浙江为保住城池,也加紧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当然也需要军火,借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势力,吃掉一批军火不在话下。反正洋人无非是做生意赚钱,这军火卖给太平军和卖给官军都一样。

胡雪岩探知太平军从上海购买的军火由青帮护送。由于战争不断,买卖军火当然赚大钱,更有大笔的回扣。胡雪岩早就想做军火生意,苦于无处着手,有了这个信息,正好抢先下手,在老虎嘴边抢食,把这笔生意抢到手。事不宜迟,胡雪岩立即通知王有龄。王有龄听他述说后,高兴地说道:“真是无巧不成书,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想从海运局提一笔钱购买500条毛瑟抢,主要是给绿营兵补充装备,我正找合适的人,你既然有意向,可应承下来。”

胡雪岩粗略一算,每支毛瑟枪约50两银子,500支需2.5万两银子,每支回扣一分多,最少也有3000两银子,当然是笔赚钱的生意。他连忙请王有龄提3万两官银的银票,作为上海之行的费用,然后收拾行装,搭了个小火轮,急匆匆连夜奔赴上海。他深知商场如战场,决不能浪费时间以致失去商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这么顺利,洋商必定讨价还价,拖上几天,把太平军逼到没有办法的地步,以高价卖出。从高老三口中,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500支枪,数量不少,洋商不可能有现货,还要花一个月的时间从国外运来。故而胡雪岩满怀信心,他知道这笔生意一定成功。

几天后,胡雪岩到了上海,也去拜见了上海青帮老大廖化生,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廖化生笑着说道:“生意自然是谁先抢到谁先做,凭胡先生的才能,必定马到成功。”胡雪岩谦虚道:“我一个人势单力薄,难上加难,还要老哥你大力协助,事成有你三分利润。”廖化生自然高兴,没想到胡雪岩能这样大方,道:“有需要我办的,胡兄你尽管吩咐。”

胡雪岩和洋人做生意,利用大清政治的保护,用金钱砸开路子做买卖

于是胡雪岩求他找一个懂行的人来帮他。廖化生沉思片刻,说:“眼下有一位弟兄,是洋行的通司,外国话说得好,又懂得洋商,就叫他帮助你如何?”

胡雪岩道:“再好不过,再好不过!”

不一会儿,一位弟兄带进一个戴墨镜,穿洋装的青年,但偏偏拖一条长辫,显得不伦不类,不中不西,十分滑稽。

廖化生介绍到,此人名欧阳尚云,一直在洋行做事,懂法兰西语和英吉利语,上海的洋商都相信他。欧阳尚云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告诉胡雪岩说:“因从小就在洋行当小厮,洋话说得多,时间一长,中国话说得倒不好了。”

胡雪岩见他反应灵敏,聪明伶俐,心里想一定要好好对他,将来同洋商做生意,可全靠他呢。

欧阳尚云果然是洋商的老手,问起洋商底细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胡雪岩听他一说,才知太平军向英商麦得利索购500支枪,但一时没有这么多货,麦得利向国内拍电报催运,下月初能交货。胡雪岩算算还差20多天,不禁暗暗叫喜,20天用来周旋,时间一定够了,商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没交货,协议并不数算,签约毁约,是常见的事。胡雪岩久经商战,自然有把握说服洋商和太平军毁约。

想好以后,胡雪岩叫欧阳尚云同麦得利联系,要当面和他谈。

第二天,欧阳尚云陪同胡雪岩,到一家洋酒馆见麦得利。一路上,欧阳尚云把洋人的礼节、规矩和习惯都说给胡雪岩听,说话之间就到了洋酒馆门口。这时,麦得利快步出门厅迎接。麦得利爽朗大笑,把胡雪岩紧紧抱在怀里。进了酒馆,胡雪岩在餐桌旁就坐,同麦得利开门见山地谈起那笔军火交易。麦得利却不同意,说不能失信于人。胡雪岩说:“你是和一群反朝廷的乱党签的约。”麦得利却争辩说自己在商言商,才不论是什么样的人。胡雪岩反问对方:“不知你知不知道《五口通商条约》,那是外国政府同清廷签订的,正是为了保护外商在华的利益,如今你们同乱党做生意,不正是和中国政府做对,还想受保护吗?”

胡雪岩和洋人做生意,利用大清政治的保护,用金钱砸开路子做买卖

一句话果然说到了他的痛处,麦得利无话可说。胡雪岩抓住要害,进一步说,如果要让清政府知道了,截了军火,那时他不但血本无归,政府还要追究他的责任,是好是坏他心里最清楚。麦得利苦笑着,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没办法。他还说,现在军火已经运来上海,若毁约,损失就更大了。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以高价买进。麦得利双眼一亮,但只说可以考虑。胡雪岩盯住他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他要尽全力破坏麦得利的生意。

麦得利半信半疑,转向欧阳尚云,询问他胡雪岩在中国官场上有多大的能力。欧阳尚云夸张地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胡雪岩的钱多的是,足可以买下浙江半个省的地皮,也就是能买英伦三岛其一。

麦得利十分震惊,连连夸奖,金钱的力量立刻降伏了他,麦得利知道和胡雪岩做买卖比和太平天国打交道好处多。(利用大清政治的保护,胡雪岩和洋人做生意,你能从中学到多少呢?)

没费多大力气,麦得利同意了胡雪岩的要求,同胡雪岩商谈起购买枪支的具体事宜。胡雪岩把每支毛瑟枪提高一两银子,麦得利喜不自禁,斟满一杯洋酒,同胡雪岩碰杯,共贺合作成功。胡雪岩从中轻松地获利5000多两银子。(预知胡雪岩还有什么赚钱的招数,请打开下面的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