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阳之十五 长江大桥(2)

武汉长江大桥全部工程除了大桥本身以外,还包括大量配套工程,包括汉水铁路桥、大桥联络线、由丹水池站经江岸西站至汉水铁路桥头的汉口迂回线(今京广铁路正线)、江岸站至江岸西站的联络线、江岸西编组站、汉西站、汉阳站等设施,其中汉水铁路桥和长江大桥正桥和引桥工程由铁道部武汉大桥局负责施工,其余铁路及跨线桥工程由铁道兵施工。

话说汉阳之十五 长江大桥(2)

苏联政府获悉武汉长江大桥采用管柱钻孔法施工后,于1955年底派出以运输工程部部长科热夫尼科夫为首的代表团来华,参观长江大桥的施工。最终,西林的管柱钻孔法获得了苏联政府的认可,同月中国铁道部与苏联运输工程部签订了协议,对这种施工技术作出了正面评价。大型管柱钻孔法使大桥施工速度大为提高,桥墩基础工程从全面开工到基本完成仅用了一年零一个多月的时间。

1956年10月,大桥各桥墩下沉管柱和从管柱内向江底岩盘钻孔的工作全部完成。

话说汉阳之十五 长江大桥(2)

1957年3月16日,大桥桥墩工程全部竣工。长江大桥采用3联9孔的等跨间支梁进行安装,使用平衡悬臂拼装架设法,从武昌、汉阳两岸分别同时向江中同时推进,全部钢梁均由山海关、沈阳桥梁厂制造,钢材由鞍山钢铁提供;1957年5月4日,大桥钢梁顺利合拢,同日举行了庆祝大会。

话说汉阳之十五 长江大桥(2)

武汉长江大桥(连同配套工程)总投资预算1。72亿元人民币,实际只用了1.384亿元;大桥本身造价预算7250万元,实际只用了6581万元。

话说汉阳之十五 长江大桥(2)

1956年6月,毛泽东从长沙到武汉,第一次游泳横渡长江,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已初见轮廓,毛泽东即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词,其中广为传诵的一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和重要作用。1957年9月6日,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武汉长江大桥工地视察,并从汉阳桥头步行到武昌桥头。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1956年)

话说汉阳之十五 长江大桥(2)

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全部完工,并于当天下午举行正式试通车;第二天的《长江日报》作了重头报道。 

话说汉阳之十五 长江大桥(2)

最后这张照片要重点说一下,图中人物似成相识,仔细再看看,雷锋,认识么?就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这张照片摄于1958年底,当时18岁的雷锋被鞍钢录用。从湖南团山湖农场前往鞍钢的途中,在汉停留,参观了通车刚一周年的长江大桥,并留下了这张与大桥的珍贵合影。两年后,雷锋又从单位应征入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