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就業系列之——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前言:面對“新冠疫情”一方面是企業倍加艱難,許多企業為了自保紛紛消減開支,甚至裁員;另一方面大學生畢業數量逐年上升,就業壓力驟然增大!面對此情此景,作為大學生應如何應對?

上次給大家講了職業生涯的基本概念以及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本次主要介紹大學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既然職業生涯規劃如此重要,那有哪些職業生涯規劃的測量工具和方法,他們各有什麼特點,如何進行使用呢?我們在本講中來重點介紹。


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就業系列之——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一、職業選擇的理論基礎(特質-因素理論)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說過“選擇職業是人生大事,因為職業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選擇職業就是選擇將來的自己”。

它是職業生涯管理理論中最為悠久的一種理論,其核心就是人與職業之間的匹配。美國職業指導之父帕森斯提出了著名“三部範式”,其強調在職業選擇中要做的:

(1)必須要對你自身、天賦、能力、興趣、志向、限制條件,以及種種原因考慮清楚;

(2)要對不同行業工作的要求、優缺點、薪酬水平、發展前景以及機會有較為明確的認識;

(3)在以上兩組要素之間進行最佳搭配。

其實,以上三步經過不斷髮展、完善,逐步形成了職業選擇和職業指導過程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進行人員分析、測評,瞭解自身的氣質、人格等特點;

第二步:通過專家分析不同行業職業的要求及特點,並向求職者提供相關的職業信息;

第三步:人職匹配,在瞭解自己特點及職業要求的基礎上,藉助職業指導者的幫助,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

現在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沒有選擇:處於一種混沌狀態,不知道也無法表達自己要選擇的職業;

2、不確定的選擇:雖然能夠說出喜歡的職業,但是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3、不明智的選擇:所選的職業與自己的能力、特點、性格等不相符合;

4、興趣與能力矛盾:興趣與能力不在一個領域。

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就業系列之——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二、職業生涯測評工具

1、氣質測量

氣質是指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點,包括心理活動的強調、速度、穩定性、靈活性等,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在情感和動作方面的表現,是一種穩定而典型的心理特徵。氣質類型名稱沿用了羅馬醫生體液的叫法,包括: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沒有任何一種氣質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任何一種氣質類型是一無是處的,氣質類型的不同對職業的適應性不同。氣質測量表通過各種渠道都能夠找到,或者有興趣的給我留言我發給各位讀友。

2、人格測量

人格是指一個人穩定的、習慣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它貫穿於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過程,是一個人獨特的整體反應。主要的測量方法有:

(1)艾森克人格測試(EPQ)

(2)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

(3)麥耶斯·布瑞格斯人格類型指標(MBTI)

其中,MBTI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人格類型測試工具,其中有4種人格維度,8種行為風格,16種人格類型。人格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個體適合什麼的工作以及可能取得的成就。

3、職業匹配測量

霍蘭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並結合自身的職業諮詢經驗,提出了人格類型與職業類型的匹配模型,目前最普遍的是霍蘭德職業測試。霍蘭德提出了六種職業類型與人格類型的環形結構。

霍蘭德測試理論適合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各種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結構理論的普遍性及代表性,結合職業規劃指導專家的意見進行分析更能夠為未來的自己匹配合適的職業規劃。

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就業系列之——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結語:以上這些測評工具都比較容易找到,如有疑問可隨時留言溝通。尤其當前疫情衝擊,讓不少大學生就業措手不及,很多大學生在“先就業再擇業”的指導思想下先幹著邊實踐邊學習邊看看,而對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或者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充滿了迷茫。因此,做好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為未來發展確定好方向是當前即將就業或剛就業大學生的當務之急,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我們在後期的職業生涯發展中才能夠少走彎路,職業道路更加通暢!

下期將推出自我職業生涯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