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道德經》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故混(hùn)而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繩繩(mǐn mǐn)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視之不見名曰夷。有些東西是存在的,只不過我們肉眼看不到而已。人類的肉眼只能看到電磁波的波長在400mm-760mm之間的物體。超出這個範圍,我們就觀察不到。觀察不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們把這種超出視力範圍的存在叫做"夷"。古人把管轄不到的地方叫"蠻夷",也是一樣的含義。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聽之不聞名曰希。我們生存的這個空間,其實存在很多的聲音。有些聲音很小,有些聲音很大。這個空間時刻都有比晴天霹靂還要大的聲音的存在。只是我們的耳膜接收不到。人類的聽覺只是接受固定的波段的頻率,並且人的耳朵本身也是具有固定的頻率和節奏,有些聲音,人類聽不到,但蝙蝠能聽到。人類看不到,但是貓頭鷹能夠看到。大自然就是這麼奇妙。奇妙的超乎我們的想象。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搏之不得名曰微。有些物質,我們觸覺感受不到。觸覺是一種意識的存在。意識還分為潛意識、下意識和理性意識。我們的分別心就是頭腦中的理性意識。比如我們到一個地方,有時會身不由己地往後退,因為下意識或潛意識告訴你,此非久留之地。可是你的頭腦中理性意識又會阻止自己的後退,所以我們稱之"硬著頭皮"往前衝。這樣的結果大抵都很糟糕。這世間有些東西是憑藉我們的觸覺是感受不到的。我們把它叫做"微"。這裡的"微"不一定是很小很精微,它還指的很多看不見的巨大物質。比如現代科學家說,每天會有幾億噸的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只是對於中微子來說,人體是個網眼太大的篩子,是兜不住任何中微子的。為什麼穿過我們的身體,我們卻覺察不到,說明我們的觸覺是有範圍和侷限的。同理,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對於其它物質來說,或許我們就是中微子,每天在巨型怪獸的體內來回穿梭而不知。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故混(hùn)而為一。這三個方面都無法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如我說有中微子,你非要我拿給你看看,這明明告訴你"搏之不得"了嗎?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這三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統一的。看不見的,往往就是聽不見的,也是摸不著的。比如靈魂、精氣神、元神等等,都是三者的混而為一。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類似靈魂的東西,都具備這三方方面的特徵。你把它放在世界最最明亮的地方,也不會看到它的形狀;把它放在最昏暗的地方,也遮擋不了它的存在。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繩繩(mǐn mǐn)不可名,復歸於無物。"繩繩(mǐn mǐn)"是連綿不絕,隨處隨時存在的意思。這種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比如貓頭鷹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蝙蝠聽到的世界到底怎樣的?蚯蚓對於天地萬物的感觸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焉知魚之不樂?"。一物一世界,都是各自意識的產物,終歸虛無。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這句話可以從中國的龍文化去理解。中國文化就是龍文化,龍,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你看它像獅子,像老虎,象馬,象蛇,象麒麟,象魚,象金剛......不一而足,甚至你覺得他是什麼,就越看越像什麼了。這就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這種力量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但是你刻意去捕捉它,卻得不到;你努力跟隨它,也發現不了它的任何蹤跡。而當你摒棄執著,拋棄分別心,不用頭腦意識,只有潛意識存在的時候,這種神秘支使天地的力量又會顯化於你。這種只有"潛意識的存在"的狀態叫"惚恍"。

道德經第十四章:龍者,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鴻蒙宇宙,開天闢地以來,萬物有靈,但都是逐隨天命而生生滅滅。拉大時空的尺度,在時間長河中看這滄海桑田,起起落落,哪一個是人們所能左右的。因此你知道怎麼沒的,就會明白就怎麼有的。明白了控制天地甚至造物主的力量是無時無處不在的,就能夠指導和駕馭當下的生活,這就是"道紀",這就是大道的力量。道不遠人,不可須臾離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