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標榜的放生 看來還不如近些年來才推崇的放流更有善舉

千百年來標榜的放生 看來還不如近些年來才推崇的放流更有善舉

野釣魚倌/文

中國的漢語詞彙博大精深,很多詞與詞之間僅一字之差,便有了不同意義、不同範疇、不同時代特色的區別,比如“整體”與“整容”、“就業”與“失業”、“改革”與“改良”等等,看起來類似,但其實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放生”“放流”亦如此。本人酷愛釣魚,也喜歡在《今日頭條》分享一些垂釣的技巧與經驗,誰知卻引來不少人留言“勿釣魚,多放生”、“勿殺生,多放流”、“多積德”等等勸我放下釣竿放生、放流以積德的言語。先不論這些人的出發點,僅就他們“放生”與“放流”兩個詞混淆,我就覺得很是不妥,依我拙見,“放生”“放流”二者有著很大的不同。

千百年來標榜的放生 看來還不如近些年來才推崇的放流更有善舉

迴歸自然

放生

“放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列子•說符》中:“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南北朝時,梁武帝崇信佛教,特命人修建了放生池,謂之長命洲,放養收贖的龜魚螺蚌等。到了唐代,放生成為帝王祈福積德的盛事,唐肅宗乾元二年,曾命令境內臨江的地方各自修建放生池,凡八十一所,大書法家顏真卿為此作《天下放生池碑銘序》。後來,“放生”一詞便成為特製信佛之人買來魚鳥再放掉的善事。

放流

“放流”,顯然沒有“放生”那麼悠久的歷史淵源,因為在我國,大規模的環境保護行動是近些年來才有的善舉。“放流”,是保護魚類資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放流”只是一個新興的事物,是近些年來由於自然保護舉措之下產生的新造之詞。如果古來有之,也是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

千百年來標榜的放生 看來還不如近些年來才推崇的放流更有善舉

具有一定佛教色彩的放生活動

千百年來標榜的放生 看來還不如近些年來才推崇的放流更有善舉

釣魚人將釣到的魚兒放歸自然

那麼,同樣是把魚兒放歸到大自然,為什麼有現成的“放生”不用,而要再造一詞,且迅速地被大家認可並廣泛使用呢?本人冥思苦想,揣度了以下原因:

●首先,目的不同

放生多為積德行善祈福贖罪,帶有一定的佛教色彩;而放流則是為了改善我們生存環境,為了保護野生魚類資源,為了明日後代的大千秋大利益,是真正的積大德,行大善的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

●其次,規模不同

放生多為個人行為,幾條魚、幾隻龜鱉,足以表達放生人的所謂善心。即使佛教集團的大規模放生,也比不得環保活動、漁業部門數萬數百萬尾魚兒的放流。

●再次,魚種不同

佛教活動方式的魚種多為成魚,以象徵吉祥的鯉魚為首選;而環保活動、漁業部門放流的魚種是魚苗,在重點江河湖泊放流的還不是一般的魚苗,而是當地的珍貴魚種和國家級保護魚種。

由此可見,從“放生”和“放流”活動的宗旨和目的上來看,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千百年來標榜的放生 看來還不如近些年來才推崇的放流更有善舉

放流珍稀魚種

“放生”,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一定的個人意願夾雜在裡面的;但是“放流”,只有一個目的——保護自然資源。我們必須知道,地球已經向人類亮出了一張張的黃牌,不僅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江河湖泊的水已經汙染,魚兒難以為繼,在國人的心中,應該存有一份更為廣博的綠色備忘錄。

地球保護日——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1999年,聯合國確定,每年的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因此,此後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各國的自然保護者都積極倡議和開展著各種規模的保護魚類和水資源的愛心活動,“放流”就成了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保護自然資源活動的表率。

當森林資源被破壞,當大量物種遭滅絕,當地球1∕3的陸地沙漠化,當全球出現嚴重水危機,當大氣汙染損害人體健康,當人為的汙染水酸化湖泊、危及魚類、破壞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結構時,人類的任何補救措施都有點亡羊補牢的意味。但是,如若人類繼續放縱幾百年來對地球的傲慢態度而任意胡為的話,那麼在即將到來的生態災難中,人類系那個首當其衝。

同理,我們放流的魚苗,比較起地球母親送給釣魚人的饋贈,實在是太少太少,但是,小小魚兒卻在我們釣魚人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假若我們不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善待地球,明天,我們將去哪兒釣魚,我們還會有魚釣嗎?

千百年來標榜的放生 看來還不如近些年來才推崇的放流更有善舉

保護生態資源——從我們釣魚人做起

★後語

請原諒我用這樣的篇幅打擾了釣友們的閒情逸致,我們知道很多喜歡休閒釣魚的釣友都有一些詩人情愫。然而,激發你詩意、啟發你哲思的水系生態系統岌岌可危,你心中的魚兒,還歡躍得起來嗎?我們不能不關注環保,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不能不付諸於行動,因為我們只能在地球是垂釣。

環境保護,從我們釣魚人做起——垂釣後,收拾乾淨自己釣位周圍的衛生;手竿後,從魚護中拿出若干魚兒,放歸大自然,這不是徒然的形式,而是釣魚人交給地球母親的一份綠色備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