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1

我不是山西人。

对山西的认识,源自一首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其次是煤矿。

第一次去山西是2004年,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山西人的质朴善良、耿直热情、友善好客,最优秀的品格是——实诚。

因为比较关注经济新闻,自然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颇为留意。


煤,大概是当地人一直以为的山西第一矿藏。

本以为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地方经济指数也指望它“飞黄腾达”,遂大力开发了很多年。后问题逐渐显现,它非但没像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一样让地方暴富,除了一部分煤老板外,地方经济也没见升起多少,GDP始终不如一些没有煤矿的省份,反而因为煤矿的大肆开采,空气中弥漫着遮天蔽日的煤尘,蓝天白云消失,良田变荒地,青山绿水(山西本就缺水)尽失,山西好风光不再。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当年的山西人不服气。

“同样是矿藏,为什么煤矿就不如油矿、金矿?”

当然,除了后来的市场放开,优势渐失,并受到某种管控外,后来的山西人也意识到,煤矿属于不可再生性的掠夺性开采。


且不说开挖成本,单说开采煤矿时翻起来的大量阴土,使得土壤毫无生机、寸草不生,只能常年荒废。如果把青山绿水消失的代价,计算进每吨煤的开采成本里,几乎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当初一窝蜂的煤矿大开发,着实让山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幸亏政府紧急喊停,悬崖勒马,才得以止住。

2

然,不能随意开采煤矿之后的山西,或者说,煤矿不值钱之后的山西,靠什么来提升经济呢?

实诚的山西人,思路也在转变,他们不甘居人之后。

于是,我们看到了山西人的各处发力,他们四处取经、拜师、虚心求教,努力出现在国内和国际的大型经贸场合,并尝试发展和引进新兴产业,试图跻身高科技产业前沿,他们也想在互联网+时代分一杯羹,或者在金融市场搏出一些浪花。我们看到了山西所有的招商引资、人才政策、优惠条件都相继跟上了,各项细节和干货基本不差于全国各地。

但山西的吸引力,或者说吸金力,依然欠缺。

有人说,这是地域因素。

也有人说,山西没有北上广那些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丰富的资源。


什么是资源?

什么是经济基础?

什么是优势?

俗话说,远香近臭,或者说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特别是这几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要走出去看一看,看看外面的世界,开拓一下眼界”,尤其对于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地区来说,几乎成了口头禅。

于是,只顾出门找生意,只顾了往外看,就忽视了家门口。

于是就有了“灯下黑”:人类最大的短见,是对自己身边习以为常的一些事物熟视无睹,哪怕它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珠宝。

以前的山西,是“遍地黄金他不捡,偏去地底挖黑煤。”

现在的山西,是“遍地黄金仍不捡,偏要出去闯世界!”

山西,正在进入又一个死胡同。

3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山西,其实有着一个比煤矿更值钱、更有价值,开采不完、不会伤害大自然的宝藏。

它就在地面上,就在所有山西人的视野里,就在山西人的家门口,天天见,月月见。

它就是沙棘!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沙棘,被山西人称为“酸溜溜”,意思是不值钱、不好吃的玩意。

你和任何山西人说起沙棘,他们都会不屑一顾:“这有啥,满山波都是,不稀奇!”

就因为它太常见,太普通,太不入眼了,就像马路上的小石子,根本没有人捡起来看一眼。

于是,沙棘这个宝藏,每年都在山西人的眼皮子底下,花开花落去,随风飘散、随地掉落,漫山遍野的沙棘果没人捡没人采。即使有采摘加工者,也如竹篮打水,粗粗的捋一把就走,浪费十之八九。

山西人也不稀得对外人说起沙棘,因为在他们的先天意识里,就认为这是个小野果、无价值的东西,没什么好稀罕的,更没什么好值得自豪的。

所以,山西以外的人,几乎都不知道沙棘。

许多人表示,听都没有听过,就像我。

然,皇帝不急太监急。

懂得沙棘是个宝藏的人,则是痛心疾首的。

比如张吉科教授、邹元生教授、张小民先生、郭海利先生、刘稳女士。

4

2015年,我第一次见到沙棘研发者郭海利先生,并由他引荐,采访了张吉科教授、邹元生教授、张小民先生。

其实最让我好奇的,还不是沙棘,而是这群人。

这是一群对沙棘迷恋到如痴如狂的研究者。

我好歹也采访过许多学者了,但如此迷恋一件事物的还第一次见到。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主任邰源临与郭海利先生


迷恋到什么程度?迷恋到倾家荡产仍执迷不悔!

卖掉自己的房子,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钱,贷了所有能贷到的款,统统砸进沙棘研究里,砸的一分不剩,浪花也没溅起一个,却还在兴致勃勃的四处借款、往里砸钱。

迷恋到不惜投入三四十年的宝贵光阴,除了沙棘,啥也没干,从中年熬到耄耋之年,尽管研究成果赫赫,但经济收益几乎一无所获,只留一头苍苍白发。

迷恋到穷得快要喝西北风了,却依然为他们的新发现兴奋得两眼放光,能拉着你的手聊到天亮,仿佛自己家发现了巨大的金矿!

因此,我的第一感觉是:至于吗?

这沙棘到底是什么?能让这群人这样子的如痴如醉?

我就不知天高地厚的问了一句话:“沙棘居然这么牛,那为什么你们做不开市场?30年的研究不算短暂,为什么外界都不知道沙棘?”

会议室里霎时间静悄悄,一桌人无语。

5

良久,只见张吉科教授潸然泪下,语声哽咽:

“意识!我们是搞研究、做学问的。没有市场意识,只知道发现沙棘里面的宝藏,找到了这个发现了那个,沉湎其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无暇顾及。”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张吉科教授


确实,他们不是功利性的研究者!

他们不是为了迎合市场,不是为了市场缺什么而去研发什么。

在他们眼里,只有沙棘的学问,没有市场!

郭海利先生接着说:即使是和市场接轨的沙棘企业,大多也是土作坊、小作坊,意识里还保留着90年代的乡镇企业思维,产业链原始落后,不会宣传,不会运营,上面想扶持也无法借力……投资者又大多急功近利。”

刘稳女士补充说:“人们都有个惯性思维,太常见的事物,就觉得肯定不值钱,所以山西人对于沙棘的推广,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就相对来说欠缺。当然,我们在推广方面也是人微言轻,推广稍用力的话,又落入夸大宣传的行列……想来投资的人,实际上每年都有好几批,但很多投资人比较懒,不愿意开拓和创新一套符合沙棘推广的销售模式,他甚至需要我们提供盈利模式,我们是学者、是研究人员,我们要是有完整的成熟的盈利模式,我还找你干嘛啊?”

郭海利说:“我们属于研发为主的企业,只愿在研发和成本上加一些薄利润,但对于专业的销售公司来说,不在上面加价个两三倍以上,是算不过来账的,甚至还死压我们的成本价,这也是屡次谈不成合作的矛盾所在。”

6

那么,这沙棘到底是什么呢?

沙棘,顾名思义,是沙漠里面一种带刺的植物。

它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生命之一,历经多次冰川世纪、火山爆发的气候浩劫,在万物灰烬中独活至今,堪称5亿年的生命之王!

它既能生活在没有生命迹象、气温高达50度的滚烫沙漠里,也能生活在冰寒刺骨零下50度的冰川世界里,即使在寸草不生的砒砂岩地区,也就它能独活。

在毫无生机的土壤里,它能把根系在地下伸展出15米长,去找寻养分!

沙漠和冰川里没有养分?不怕,它能直接吸收、转化空气中的氮气生存!

学者们认为,沙棘里面一定存有某些不为人知的宝藏,才会有如此强悍的生命力!

用一句俗话来概括:沙棘的根茎叶果、全身上下都是宝。

即使在沙棘行业开发得最为广泛的沙棘果里,其多种维生素、花青素、总黄酮等珍贵成分的丰富性,就几乎超越世界上所有植物与水果,沙棘果也因此也被科学家们称为“沙漠金果”。

然,这种价值感、这种生命力,外界几乎无人知晓,更无人加以开发利用!

即使是沙棘从业者,大部分企业也只停留在饮料开发、果油加工等原始阶段,每年都有90%以上沙棘资源被浪费,而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却无法共享,不能市场化。

一方面在沙棘研发上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方面却又无力改变沙棘产业原始落后的局面!

产研之间的严重脱节,和市场落差巨大的矛盾,让科学家们只能眼睁睁的看它花开花落去。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与邹元生教授在北京大学


据悉,黑龙江的孙吴县早就已经“沙棘立县”,但据我所知,全世界90%的沙棘却是在山西境内,山西为什么就不能“沙棘立省”呢?

据我关注,在山西公开发布的多次五年规划里,在很多财团的投资计划里,一直没有沙棘的踪影。在这互联网时代,一辆自行车APP都能融资几个亿,而实实在在的沙棘宝藏,却无人关注。

7

而对于沙棘研究者来说,他们不管这些,也管不着这些。

他们早已像阿里巴巴钻进了藏宝洞,越往里钻越兴奋,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把财宝运出来。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邹元生教授


几十年来,这些痴迷的学者几乎对沙棘进行了全生态研究,初步已经发现并确定了沙棘的4大宝藏:


1、复垦产业链:

山西境内因多年的矿业开发,使得开挖过的有些土壤寸草不生,只能荒废,而沙棘偏偏就能在矿山废土上正常生长,且能改良土壤,让死亡之地恢复生机,只需3年左右,矿山废土就能作为正常耕地使用,种植其他农作物。


2、菌肥产业链:

学者们发现沙棘根瘤菌(弗兰克氏菌),能在其他植物的根部结瘤,使其自身产生菌肥养活自己、自给自足,不但可全面替代化肥,还能零排放,能解决土壤板结、酸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让土壤肥沃、养分充足。据悉,学者们已经有技术让根瘤菌快速繁殖。


3、大健康产业链:

除已经面世的,在市场上广受好评的沙棘果油、籽油、沙棘汁外,学者们还发现,沙棘根瘤菌的抑瘤率达62.7%,超越抗癌药物审批标准(抑瘤率30%)一倍多。另外还发现了对糖尿病治疗效果极佳的科罗索酸。总之,沙棘的茎叶果实无一不可用,堪称一条完整的大健康产业链,其开发价值和药用价值远超人参、灵芝、冬虫夏草等药材。


4、环境治理产业链:

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可对山西省内甚至北京、华北等地进行风沙源治理。而且,大片沙棘林的抗辐射性很强,沙棘叶片具有强大的滞尘能力,可有效减少雾霾颗粒悬浮,成为抗霾主力军。

你看,它简直就是一棵神奇树,在这个地球上,它的神秘与神奇已远超罂粟。然,罂粟是魔,沙棘是佛。

8

最硬核的来了——

沙棘是一种可以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再生的“矿产”资源!


它不同于煤矿、铁矿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它不会越采越少,给世界留下一片荒漠,它是建设性、再生性、开采不完的露天金矿,是一个永不断续、用之不竭的聚宝盆,是山西省无可替代的地方资源宝库!


它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它的顽强生命力,几乎不用人打理,你只需栽种就可坐享成果,收获的同时还能改良土壤,尤其是因煤矿开采而翻起来的、毫无生命迹象的大量阴土,完全可以用种植沙棘来还原、恢复土壤生机,让荒山荒漠变良田,恢复山西的青山绿水。其投入产出比堪称一本万利!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郭海利先生


倘若以上所述的沙棘4大产业链中的任何一项能开花结果,就足于让山西成为发达、富饶的经济强省!

咱根本无需花费大力气硬着头皮去和兄弟省市竞争那些不是我们强项的高科技等领域,根本无需用自己的软肋和其他省市的硬核力量较真。


沙棘,才是山西省的硬核!

沙棘,甚至是一种远超于煤矿的新能源!

它本身就能生发出多条产业链,成为引领山西省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新能源经济”,引领全省人民致富,是山西继煤矿后的一条切实可行的经济转型之路。

沙棘,既能改善民生,健康中国人,又能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家乡。

山西,也将告别煤尘飞扬,摆脱窘迫现状,成为令人艳羡的富裕大省,真正唱响“山西好风光”!

9

疫情过后,各地都在图谋生产发力、经济复苏,快马加鞭夺回损失。

那么山西,你打算在何处发力呢?

在向国家申报的248个重大项目的投资清单里,有没有沙棘呢?

致山西省政府:发现山西露天金矿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对于省内省外、甚至国外的良性投资集团、积极正面的大财团来说,

此刻介入沙棘行业,也正是抄底的好机会。皆因沙棘产业还未步入正循环轨道,如能介入沙棘开发,让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落地开花,实乃利国利民的大功一件。


……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非山西人的真诚建议。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聊起山西时,都会问:

山西除了煤矿,还有什么?

其实,山西人完全可以骄傲的回答:

咱山西有沙棘!

沙棘,才是山西省的硬核!

沙棘,是山西地面的露天金矿!

我就问你:采不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