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人,為讓中國免受欺壓不斷出謀劃策,好讓中國變成掙錢工具

早期中國人把洋人叫做“鬼子”

,這是個充滿憎惡的稱呼。那麼“鬼子大人”又是怎麼回事呢?一位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國傳教士,因為熱心慈善,受到中國百姓的稱讚,這才有了這個奇怪的稱呼。

李提摩太出生於1845年10月10日英國南威爾斯,由於父母都是基督教徒。雖然因為家境貧寒的原因,他的求學之路不算太順遂,但李提摩太以半工半讀的方式成功考入名校哈佛福韋斯特學院,畢業之後,李提摩太開始來到清朝宣傳基督教義。

一洋人,為讓中國免受欺壓不斷出謀劃策,好讓中國變成掙錢工具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華北地區連年乾旱,造成整個北方災荒遍野、赤地千里。當時正在中國傳教的李提摩太親眼目睹了這一人間慘劇,他多方奔走,積極呼籲各方捐款捐糧,希望可以緩解災難給民眾帶來的傷害。

李提摩太主動籌措善款,幫助災民的善舉,引起了清朝百姓的驚異。在當時的觀念中,洋人都是一些只顧自己利益或者從民間搜刮民脂民膏的人。眼前這位奇裝異服的洋人卻不太一樣。大家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表達自身的感激之情,只好稱他為“鬼子大人”。

李提摩太大力幫助平民賑災,讓他吸引了一批信徒,但對於志在傳播基督教義的李提摩太而言,平民教徒再多還是無法宣傳基督教義,於是李提摩太開始主動結交上層社會的名流和官員,以此來推廣西方先進的社會觀念。

一洋人,為讓中國免受欺壓不斷出謀劃策,好讓中國變成掙錢工具

甲午戰爭失敗後,一些開明人士更加大力呼籲大清變革自強。李提摩太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到了,開始遊說朝廷重臣。2月5日,他主動前往南京拜訪署理兩江總督的張之洞。

李提摩太表示:如果清朝想要恢復元氣,必須大力興辦教育,推廣一系列利民政策,使百姓人人富裕。對於李提摩太的提議,張之洞十分認同。十餘天后,李提摩太再次拜訪張之洞,提交了一份包藏禍心的計劃。

首先清朝應該允諾某一強國在未來代理清朝各項事務,這樣清朝才不會任由日本欺辱。其次,這一強國可以在清朝大力推廣改革,並且大力建設實業、礦業和修建鐵路,在此期間,清朝皇帝仍然有權任免官吏,等到雙方期滿之後,該強國應把代管期間所賺錢財一律歸還清廷。

一洋人,為讓中國免受欺壓不斷出謀劃策,好讓中國變成掙錢工具

顯而易見,李提摩太所說的強國自然是英國,他為母國謀取利益的私心已經昭然若見,此項提議等同於讓清朝成為英國附屬,成為英國的掙錢機器。張之洞看完他的提議後當即否決,雖然改革是大勢所趨,但清朝絕對不會依附在某一強國的羽翼下。

李提摩太早就料到張之洞不會同意他的建議,隨後他又向李鴻章兜售這個計劃。儘管確實引起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重視,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李鴻章就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第一次嘗試的失敗,沒有讓李提摩太氣餒,維新變法開始後,他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便積極向維新派靠攏。他為康梁等人出謀劃策,企圖使中國全面倒向西方文化,因而受到了光緒皇帝的賞識。

一洋人,為讓中國免受欺壓不斷出謀劃策,好讓中國變成掙錢工具

說到底,李提摩太對幫助中國走向富強的興趣到底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他大力幫助災民,以及向光緒提出改革意見,目的都是為了傳播基督教教義。但是他不瞭解中國,當時的環境根本不足以完成這次激進的變法。

維新變法想要成功,只靠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是不夠的,現在回頭去看維新變法,總會給人這就是一場鬧劇般的感覺。光緒帝思想不夠成熟,身邊也沒有可以依靠的良臣名將。

更可悲的是作為帝王,光緒身邊壓根就沒有一個可以託付大事的人,維新變法最大的倡導者康有為,現如今看來只不過是一個吹牛皮的空談家罷了。

而世人對康有為的評價越往後越低,都說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維新變法從始至終都由他一人掌控,不跑偏才怪。最終導致了維新變法推出之後,還沒有正式實施就被慈禧攔了下來。而光緒皇帝也因此搭上了個人的命運,清朝也失去了再次崛起的機會。

一洋人,為讓中國免受欺壓不斷出謀劃策,好讓中國變成掙錢工具

雖然慈禧垂簾聽政時和光緒帝之間有許多矛盾,但她一開始並不想廢黜光緒,更沒有刻意打壓帝黨。只是光緒帝自身太過於急功近利,在自己羽翼未豐之前,就多次正面和慈禧起衝突,才使得朝政愈發混亂。

變法失敗後,心灰意冷的李提摩太不再參與各項事務,索然而居。1916年5月,他回到英國,在1919年4月20日逝世於倫敦,結束了備受爭議的一生,終年7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