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医者大爱——记焦作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国营 ■耿彩霞 萌友 周武申/文图

人物简介:

马雪娥,女,汉族,武陟县詹店镇马营村人,1990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9月至今任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先后获得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卫生院院长、焦作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焦作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职工、焦作市巾帼建功标兵、焦作市抗击非典三八红旗手、焦作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化医改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长期任职于农村基层卫生院,从医院基建到临床业务,事事亲力亲为,在她的带领下,基层卫生院多项工作不断提升,各项指标增长均位居全县乡镇卫生院第一,先后获得“全国群众最满意卫生院”“全国优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等荣誉称号,河南省、焦作市深化医改现场会曾在该院召开,“圪垱店医改”模式在焦作市推广。

她扎根基层,投身医学事业三十载,在她心中装着的永远是患者,图的是老百姓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

她大刀阔斧,整体迁建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营业额从原来的全县倒数第一到如今名列前茅,突破性地将卫生院引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她深化医改,率先在焦作市启动“3 3”、“一站式结算”医疗救助服务模式,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她强忍悲痛,奋战抗“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院长的使命和担当;

她是百姓心中的“名医生”,更是群众眼中的“好院长”,她就是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

2月14日,因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马雪娥被“火线”提拔为武陟县计生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此举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2月26日,河南省委组织部对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第一批30名共产党员进行通报表扬,马雪娥名列其中。

用行动诠释医者大爱——记焦作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

【带头干】大刀阔斧,从“破烂不堪”的旧院址到“明星”乡镇卫生院

肯干,让马雪娥年纪轻轻就进入了卫生院管理层。也是肯干,让她在乡镇卫生院获得了医护人员的拥趸,为工作开展赢得了空间。

“马院长特别能干,她来到卫生院这16年,我们院的日收入由2004年的几百元发展到现在的上万元,人均月工资也由几百元提高到3500元,对我们员工来说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圪垱店乡卫生院副院长陈芬芬说。

2004年9月,马雪娥从武陟县詹店镇卫生院调任到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当院长。当时的圪垱店卫生院破烂不堪,底子薄弱、医疗收入位居全县倒数第一。马雪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第一天就召开院委会和职工座谈会,为卫生院定下发展目标。

“谈起发展,谈何容易,卫生院那时一天收入不过几百元。”陈芬芬回忆往事仍记忆犹新:“记得马院长上任第一天的晚上,恰巧有个心脏病病人要就诊,马院长立即让120出车,可司机已辞职不干了,急救车也出现故障推都推不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马院长流泪!”

“干,就要干出样子来!破,就要从群众的健康需求入手!”马雪娥反复思考着,“改善环境,更新设备,强化服务,重树形象是卫生院发展的唯一抓手!”

当时卫生院的厕所氨味扑鼻,马雪娥不怕脏直接拿钢刷和铲子清理起来,经过2个多小时的清理,终于发现便池是白色的。为了减少开支,马雪娥带领职工清理医院院内垃圾,亲自提上粪桶,一桶桶倒入医院自种菜地进行施肥。“这样一来,肥料钱和拉粪钱都省了,一举两得。”马雪娥笑着说,就这样,全院的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都纷纷加入了清理垃圾的队伍。

面对业务收入低,医疗设备落后,工资发不下,外债30万的卫生院,马雪娥紧急召开班子讨论节省资金、降低班子成员工资,提高职工工资等,她的工资也由詹店卫生院的1500元降到400元。

到任仅两个月的马雪娥,综合考量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卫生院整体搬迁。她一次次到省、市跑项目,吃了多少苦、碰了多少次壁,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凭着坚持和执着,她争取到了60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为了弥补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马雪娥率先把家里准备买房子的4万元钱拿了出来,全院职工很快就筹资了150万元。2005年4月新址开始动工,她带领职工借来脚蹬三轮车、机动三轮等车辆拉土填坑,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一幢2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就竣工了,并于农历2005年腊月二十八日顺利搬迁。

几个月的奔波和劳累,马雪娥彻底病倒了。刚搬完“家”的当天晚上,马雪娥便出现了头晕、恶心症状,她躺在床上打针输液时,还电话咨询每个科室的情况,为了让护士早点回去休息,她就独自一人在医院输液,谁知竟然睡着了,连针头都拔蹭掉了都不知道,护士不放心来看时,地上一大摊的血,着实吓了一跳。回忆当时的情形,马雪娥后怕地说,“幸亏当时被护士发现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不断满足老百姓的看病需求,2014年,马雪娥和“战友”们再次筹措资金500多万元新建了病房楼,率先在全县乡镇卫生院安装了电梯、冷暖空调、集中供氧、呼叫系统等,一座设计一流、环境优雅的病房楼,成为当地的明星乡镇卫生院。

“马院长作为卫生院的领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医院的各项工作,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武陟县圪垱店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王会战说。

用行动诠释医者大爱——记焦作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

【争一流】深化医改,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争先,让马雪娥探索出了全省推广的“大健康 小加工”的医养模式。也是争先,让她率先在焦作市启动“3+3”、“一站式结算”医疗救助服务模式,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医养中心的条件比家里强多了,工作人员照顾也很周到,我们今年过年都是在这里过的,马院长还亲自为我们包饺子,陪我们过除夕,真是让我们感受了到家的温暖。”武陟县圪垱店乡医养中心员工张世贵说,他在这里当护工,不仅能照顾家人,每个月还有2000元的经济收入,真是想不到。”

原来,71岁张世贵老人的老伴是一名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在该医养中心建成之初便入住,为增加家庭收入,马雪娥安排他在医养中心当护工,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2018年,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成为焦作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医养工作试点单位。马雪娥认真研究政策,大胆探索实践,仅用20多天时间就启用了医养中心,安置了16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该卫生院医养中心探索的“大健康 小加工”医养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记者看到,在医养中心便民服务站内,60多岁的吴焕祥正在给周边的群众配钥匙,原来这是专门为有“手艺”的患者提供的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在这里“做生意”,不仅可以赚钱补贴家用,还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该便民服务站已经有十余人入驻。

有手艺的人靠手艺吃饭,那么,没有手艺的人咋办?马雪娥创新思路,多方联系,最终与当地一家塑料加工厂达成合作,将小加工车间搬进医养中心,入住人员每做一个水管管卡,就会有几分钱收入。目前,医养中心有13人参与了做管卡的工作,比较用心的赵小四一天就可以挣十七八元。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2016年以来,马雪娥从解决因病致贫家庭关注的问题入手,亲自带领1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498户贫困家庭挨家挨户入户调查,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为160户172人提供一人一订制的健康服务,并和县级医院分级管理,病情重的由县级团队管理,病情轻的由乡级团队,最大限度的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支出。

2017年以来,在规范合理使用城乡居民医保医疗保险基金的情况下,圪垱店乡卫生院探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对参保对象住院“免收押金、免压证件、免提供担保、免签订任何协议”,解除了老百姓未住院先筹钱之苦,受到参保农民的一致好评。率先在焦作市启动“3 3”、“一站式结算”医疗救助服务模式,贫困患者出院时所应享受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医疗托底救助五项补偿手续在卫生院可以一次性办结,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患者。

【释大爱】无私奉献 成为贫困户和患者眼中的“亲闺女”

大爱,让马雪娥对员工“提要求”、“计深远”,关怀备至;也是大爱,让马雪娥成为贫困户和患者眼中的“亲闺女”,受到拥护爱戴。

“马院长不仅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平时工作当中,对病人服务态度好,对我们医护人员关心备至,业务上对我们要求也很高,像家人一样爱护我们。”陈芬芬说。

马雪娥作为卫生院的带头人,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内涵建设,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到该院坐诊带教,与省、市级医疗机构结“亲”联“姻”,壮大技术力量,选送优秀人才外出进修学习,用优厚待遇吸纳高学历人才……由于班子团结有力,各项工作全面出彩,该院工作人员由30个人增加到60人,先后输送出6名乡镇卫生院院长(书记),培养出了3名副院长,被业界称为“镀金的基地”“干部的摇篮”。

身在基层卫生院多年的马雪娥深知,疾病是造成一个家庭返贫的重要原因,她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一个个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81岁的付德本是武陟县圪垱店乡冯村的一名贫困户,由于老伴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住院,马雪娥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对象,隔三差五都要到家中坐坐,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

“马院长对我们老两口像亲闺女一样,有啥事都找她。”付德本告诉记者,每次老伴住院,马院长都是跑前跑后、细心安排,看病、住院一条龙服务,他完全不用操心。

得知马院长提拔到武陟县计生协会办公室副主任了,付大爷除了高兴之外,更多的是不舍,“你走了,可不要把我忘了,我有啥事还得找你啊。”

用行动诠释医者大爱——记焦作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

【深愧疚】为医院为职工为百姓 却为家庭付出最少

敬业,让马雪娥只图为职工办点事,为卫生院有个好前景,为百姓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却愧对于家庭,更多的是亏欠儿子。

“这么多年,我一直为了工作打拼,忽略了对丈夫、孩子、父母应尽的责任,但他们从没有一句怨言,始终全力支持着我的工作!”谈及个人情况时,马雪娥自觉愧对家庭。

马雪娥和丈夫都在基层工作,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儿子从3岁起就住校生活,放假了便由孩子的姥姥照看,姥姥去世后,儿子经常一个人照顾自己,在一次儿子的家长会上,她看到儿子写的一篇作文《最难忘的人》:“从小到大,妈妈工作都太忙,陪伴在我身边的是我的姥姥,现在姥姥去世了,我感觉我的天都塌了,晚上闭上眼睛,都是姥姥生前陪伴在我身边的样子……”说到这,马雪娥控制不住的潸然泪下。

由于母亲陪伴少,儿子何瑞峰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在儿子眼中,马雪娥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她都像陀螺一样旋转,从未停歇过。“从小到大,我在写作业时,妈妈在工作,我在睡觉时,妈妈还是在工作......”

“每年大年三十,妈妈总是提前把饺子包好冷冻在冰箱里,然后去医院陪病人过春节,我们一家人从来没一起吃过一顿团圆饭。”何瑞峰说,有时候也会有埋怨,但想到妈妈一个人的付出成就了多个家庭的团圆,就为她感到自豪。

“你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么拼命到底图些啥?”亲人不解地问。

“我图得就是为职工实实在在办点事,图的就是卫生院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图的就是老百姓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马雪娥坚定地说。

从医30年来,马雪娥先后获得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卫生院院长、焦作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焦作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职工、焦作市巾帼建功标兵、焦作市抗击非典三八红旗手、焦作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化医改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因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省委组织部对其进行了通报表扬。

在她的带领下,武陟县圪垱店卫生院多项工作不断提升,各项指标增长均位居全县乡镇卫生院第一,先后获得“全国群众最满意卫生院”“全国优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等荣誉称号,河南省、焦作市深化医改现场会曾在该院召开,“圪垱店医改”模式在焦作市推广。

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翠敏表示,马雪娥身上永远有使不完的劲,永远都是精力饱满,她身上体现的带头表率、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千千万万医护工作者学习。

这就是一名基层医护人员,一个共产党员,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30年来,马雪娥坚守初心,始终如一,用行动诠释医者大爱,用无私的爱护卫着群众的健康,用无私的情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只因情系担当使命,只因爱在执着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