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引言

自打这深夜一声啼叫,诡异的阴月露出了寒冷的笑容。月影下的深宫万间齐明,人来人往。宫里的贵妃马上诞下龙嗣,本是喜悦的日子,却被蒙上了一层迷雾。皇子出生后,众人欣喜,前往拜见。可谁曾想,包裹在锦缎之中的东西,早已不见了踪迹。这就是《七侠五义》第一回中:“刘妃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的大概情况。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奸人通过障眼法迷惑了众人,将黄袍中的太子换成了狸猫,以此蒙骗世人,剧中卑劣的手段自然是遭到人们唾弃。现实生活中,却有人利用更加卑劣的手段去获取利益。曾有一个无德鉴宝专家花了17万骗走河南农民的乾隆真迹,之后转手卖了8736万,恍然大悟后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01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钱的人们爱好投资艺术品。而文物自然是这里边最值钱的一项。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喜欢进行一种投资,一种为了后世子孙的投资,有人选择安置田地,修宅添院;有的人选择下海经商,累积财富;也有的人效法皇帝,将传家之宝留给后世子孙。而文物的收藏正是诞生在这种思想之下。

起初,文物的收藏多为文人雅士的私人藏品。因为文物价格昂贵,且容易造假,一般人没有眼力去辨别。文人读书多,文化素养较高,对文物的辨别和收藏的能力较强,所以收藏文物的人群大多以这群身价不菲的文人为主。人们一旦获得了文物,就会有两种选择,一是留在家中传给后世子孙,二是出售给经济实力较强的富人。一般来说,文物的年代越久远,其价格越贵,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其贮藏,用时间来增加价值。

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02

文物的价格不仅仅关乎时间是否久远。如果一件物品本身没有价值,像三叶虫的化石经过了数亿年才形成,却不值钱。影响文物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这是哪种类型的文物?是器皿还是书画,是宝石还是黄金。再如,这个文物是哪个等级的?比如瓷器,民窑生产的瓷器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依然不算稀有,但是官窑亦或是皇家专用瓷器的价格就大不相同。官窑的标准无论是瓷器的形制还是质量,都在当时属于上乘,所以其收藏价值往往蕴含巨大的利益。

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在文物中有一类特殊的,它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所以价值不菲,常常让收藏者争得面红耳赤。它就是出自名人之手的文物。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的功绩、美名被世人铭记,逐渐上升为崇拜。按照爱屋及乌的原则,名人使用的东西或是他创作的东西,都会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瑰宝,自然也就有了收藏的价值。

03

河南一对朱家兄弟,是本分的农民。家里却有一副祖传的《嵩阳汉柏图》,这幅画来历不小,是乾隆皇帝的真迹。兄弟俩将信将疑,拿着从家中长辈那里继承的这幅画,找到了文物鉴定专家。

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文物专家看到这幅画时,只言片语,犹犹豫豫,丝毫不肯透露真相。兄弟俩不解,还以为自己的画价值不菲。可专家接下来的话让兄弟俩兴奋的心情一下子坠入谷底。专家告诉朱家兄弟,这幅画只是赝品,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但也有市场。兄弟俩仍是将信将疑,专家就拿出了一系列的专业词汇堵嘴。之后专家找到兄弟两人开价17万要买下这幅画,兄弟俩见赝品都有人愿意买,于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不过让两兄弟万万没想到的是,之后在北京某拍卖会上,这幅《嵩阳汉柏图》以8746万的天价卖出。幡然醒悟的兄弟俩才知道自己是上当了。可专家却一口咬定这画是兄弟俩心甘情愿卖给自己的,此事只能不了了之。这幅《嵩阳汉柏图》确实是乾隆皇帝的真迹,长58厘米,宽29厘米。它是乾隆皇帝前往嵩阳书院时观赏汉柏后作的画,画工优美,还有题词。无论是画意还是诗意都充满韵味,是一件真正的文物。

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结语

有时我们对其他人没有防备心,轻信他人谗言,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在日后的生活、交往中,还请大家擦亮眼睛,切不可让这样的的事件再次上演。

参考文献:

《七侠五义》

《乾隆皇帝传》

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736万,河南农民绝望报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