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平情緒的三板斧

情緒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屬性,所謂好情緒和壞情緒,皆是根據情緒下發生的行為來判定的。簡單舉兩個例子:快樂總會讓人笑逐顏開,因此快樂是正面情緒,而憂傷可能會讓人食難下嚥,輾轉難眠,所以是負面情緒。情緒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我們相對傾向的而已。

許多人常常通過壓抑和控制負面情緒,以此來擺脫消沉、憂傷的狀態,去尋求愉悅、快樂與幸福的感覺。但這類做法往往適得其反,壓抑和控制只能不斷累積負面情緒,當累積的量超過界限,只會爆發出更糟的結果。

撫平情緒的三板斧


打個比方,負面情緒就像湍急的河水,不斷衝擊四周,你如果將河口堵住,隨著不斷累計,沖垮一切是必然的結果。那我們面對這種情況又該如何是好呢?

老話說“堵不如疏”,放在這裡也是一樣適用。只有在接受負面情緒存在的情況上,正面積極的去接受它去疏導它,才能更好達到我們的潛在需要。

這邊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時使用的方法。

首先,觀察自身的情緒。

撫平情緒的三板斧


相信許多人都有被電影情節感動的經驗,但明明大家都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那感動從何而來呢?究其原因,在那個時刻裡,我們將影片當成了真實的世界,劇情好笑,你就跟著笑;劇情悲傷,就跟著傷心。我們認同了裡面的情節,投入了情感,甚至將自身進行了帶路,形成了所謂感同身受。

事實上,人生就是一場大戲,舞臺很大,全看自身的演繹。我們在參與其中表演的同時,本身也在觀看,我們即是演員,又是觀眾。

試著將生活中的事情當作電影劇情,再從旁觀者的角度,靜靜觀察那些漸漸湧上心頭的情緒。負面情緒出現了,不要抗拒,就讓它存在,用上帝的視角去靜觀其變就好。

然後,如果上述效果不佳,那麼就將想法與情緒分開看。

每當我們煩惱時,可以自問“煩惱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認真觀察,我們就能發現,煩惱從內心深處的想法衍生而來,它被困擾著,無法解決,遂而誕生出情緒讓我們感到焦躁不安。但其實在感到不安的一刻,如果有事物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就像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在那一瞬間,那種焦躁不安的感覺也就會突然煙消雲散。

如此,明白我們感受到的痛苦,實際不是痛苦本身,而是被困擾的想法,很多事情,相信就能更積極去解決。

而當我們做完上述兩個步驟還是難以面對負面情緒,難以撫平內心傷痛時,那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誠實面對,勇於接納。

這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了。人之所以痛苦,更多的是因為抗拒現實。想法與現實產生的分歧,激起我們的抗拒心理,痛苦自然接踵而至。

當我們坦然接受這種痛苦的感覺,可能就會發現,痛苦也只是痛苦而已,翻不出什麼大風浪。當我們以平常心看待現實,而不是盲目抗拒時,我們變得痛苦的可能性就小多了。當我們直接體驗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它也就不再可怕,不會再延伸出更多的苦難。

畢竟負面情緒本就存在我們的生命裡,每當我們經歷痛苦,它就會一點點地消失,當我們不再害怕負面情緒,越來越能勇敢面對並接納它,這些情緒自然會逐漸離開,不再困擾我們。

撫平情緒的三板斧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唯有充分去經歷了痛苦,這些痛苦才能真正被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